查看原文
其他

国内搏击赛事和播出平台的“潜规则”

2016-12-15 何鹏 搏击周评




国内格斗赛事在台上要有选手,台下要有观众,在幕后更要有播出平台。


传统的播出平台(如电视台),新兴的播出平台(如网站和APP),都能把赛事带给不在场的各位观众。


作为格斗赛事主办方来说,最大初衷当然是希望主办的赛事被尽可能多的人看到。这就需要尽可能在更多播出平台播出。


  • 播出平台越多,覆盖率就高;

  • 如果在播出平台有稳定的播放频次,累积收看的观众相应也越多;

  • 播放平台的观众多了也会带动门票销售,增加现场观众数;

  • 现场观众多了,画面就激情饱满,对播出平台来说就更有播出价值。



UFC与FOX电视台


国外以UFC为代表的格斗赛事与电视台合作,推出付费收看直播的形式,跟福克斯电视台分成,或者像PRIDE那样卖版权给富士电视台。而国内格斗赛事主办方因为国情,大部分采取付费给电视台购买播出时段来播出自己的赛事。


  • 相比可以向电视台收取版权费电视台付费直播分成的国外格斗赛事,国内很多赛事从收钱变花钱,从乙方变甲方,背上了不小的运营包袱。

  • 上半年在社交媒体上就爆出真武魂欠广东卫视播出费的事件。




赛事主办方最大的几块可见收益是门票销售、版权费、广告招商。


受国情影响,国内主办方在门票销售上本就不及发达国家,现在收入受限情况下,支出又多了一块播出费用。而付费给平台播放即便不是主办方办赛成本最大的一块,也是跟拳手出场费、奖金、场租一样占了成本中的重头。


主办方要在不同的播出平台播出的费用也不尽相同,大台报价必然贵过小台。如果想上大台而且是直播,但主办方又被预算限制,就只能选择花费更少的录播。


国内格斗赛事主办方迎难而上,背负沉重成本包袱也要上电视,特别是卫星电视,除了要收视率外,还需要借此得到资本界的青睐。

  • 这一点在互联网行业也有体现,砸钱甚至烧钱、亏本也要抢市占率,无论是融资还是上市,都绕不开这一步。



估计有看客值此之际会斥责电视台利益至上。但电视台也是端着火锅跳舞,既怕烫着别人,又怕烫着自己。


由于国内电视节目不像国外一样有分级制度,在很多时候都不能在八点档前后的黄金时段播出,这样必然或多或少会拉低收视率,而收视率又直接影响同期广告时段的招商。所以电视台也会谨慎观望,捂紧钱包。


电视台极少付费购买国内格斗赛事版权,而主办方为了要推广不得不付费上星,通过卫星信号把赛事带到大家的屏幕前。如果实在不能在电视台播放赛事:

  • 主办方会选择在网络上通过视频共享网站、垂直媒体的页面、APP等来直播或录播赛事;

  • 现在观众甚至可以通过手机收看网红在比赛现场的直播,还附带解说哟!


而这些网络播出平台,大多不会向赛事方收取费用,而是采取资源置换的形式,要求在醒目位置出现自己的LOGO。




大家耳熟能详的赛事里面,昆仑决、笼中对、真武魂、峨眉传奇等都形成了稳定的比赛频次。

  • 昆仑决每月两赛,其他三家每月一赛。

  • 它们分别在江苏卫视、河南卫视、广东卫视、四川卫视上,每周有固定播出时段。

  • 各家或扮甲方,或扮乙方,都有自己不尽相同的上星手段。


而它们在资本界和所处集团、母公司也声名远扬,备受欢迎,融资顺畅,酝酿上市。


开了这样的好头,赛事方不会踩刹车,只会持续踩油门,继续上星。这也让其他赛事方更一门心思要花代价,花成本去上星。毕竟别人都那样,自己不那样就会吃亏。


至于各大卫视,自然也希望借此把非黄金时段做起来,促进这个时段的广告销售。谁不希望自己全天任意时段都受广告商的重视呢?


网上有热血拳迷把电视台对国内赛事收取播出费用的行为称为寄生。




其实电视台要仅有向赛事主办方收播出费这唯一一种盈利方式,离开这种模式就无以为继并关门大吉那才叫寄生。毕竟离开宿主就会死亡的模式才叫寄生。

  • 收取赛事方播出费只是电视台多种盈利模式中的一种。就跟报纸杂志这样的平面媒体不是靠销量而是靠广告盈利一样,电视台更希望是靠广告而不是播出费盈利。


但反过来可能诸位看客又会产生疑问,你说的这些播出平台不是寄生于国内格斗赛事方,那是赛事方寄生于播出平台了哦?也不是。

  • 没了这条路,赛事的推广会受影响,会举步维艰,但毕竟不至于走投无路。把广告招商和票务销售加强些也不是没出路,就当是少了一大块支出费用。


所以应该以共生的关系来看待国内格斗赛事和播出平台的生态关系——双方可以在合作细节如金额、时段、时长等方面进一步沟通、协商、磨合,摸索出一条你为我带来更多的广告,我付你不菲版权费的道路。

  • 毕竟双方离了谁都不会活不下去,但肯定会活得不痛快。

  • 赛事会夭折,会营养不良,会发育受限。

  • 播出平台的内容则不够多元化,从而在体育这个大项目的抢滩上缺乏建树。



赛事方可以在选手的识别度、话题性上下功夫,并想办法持续发酵,同时给比赛带来争议性。如果街头巷尾大家都在议论比赛和选手,那播出平台怎么会放过这样的好内容?这就离版权费更进了一步。


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当然是武林风。


一龙已经客串了美队3,成为UFC游戏角色。但前段时间的一龙vs播求,识别度和话题性上都用力过度了,虽赢得知名度,却没赢得美誉度。而武林风毕竟是河南卫视自家的节目,少了其他商业赛事要付的播出费而轻装经营,加上逾十年的积淀,享受了其他赛事没有的积累红利。




要知道,国外格斗赛事主办方也是用了多年才实现跟播出平台的双赢,甚至不乏自营播出平台的案例。


而在国内,昆仑决和峨眉传奇如今都拿到了电视台的资金注入,不仅解决了赛事运维成本,还没了播出费的支出。因为赛事要想进一步融资或上市,这都是资本很注重的因素。


(何鹏,原标题《国内格斗赛事和播出平台是寄生还是共生关系》)



《搏击周评》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