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市活化·人文共生设计竞赛获奖作品展

普邦设计 UA设计学堂 2024-04-18
2020年,继“未来·自然邦”和“融合·自然邦”工作营,第三届“自然邦”系列活动强势来袭,普邦设计联合佛山市禅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广东园林学会、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风景园林专业委员会、广东省风景园林与生态景观协会、广东省风景园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中国园林》杂志、《风景园林》杂志、《城市发展研究》杂志、《广东园林》杂志等媒体的支持下,成功举办了“城市活化·人文共生”自然邦设计竞赛
六月伊始到八月结束,本次竞赛吸引了三百余名高校同学的参与,经过线上评审、网络投票、现场汇报的激烈角逐,十组作品脱颖而出。获奖作品展现了各团队对城市建设的思考,融入了全新的设计元素和情感表达,体现了新一代设计师的创造力和行动力。我们将获奖作品一一展出和解读,希望共赴一场设计盛宴。





复愈“所有”的城市绿洲

——佛山市五峰公园激活计划

设计作者:刘瑶、朱雪蓓、罗雨晨所在学校:华南理工大学指导老师:林广思、翁奕城作品解读该作品从设想2025年已建成五峰公园中发生的情景故事——“情绪日记”展开,回归2020年,将五峰公园鲜有人至的原因归结为邻避效应下的情感荒野。借助复愈性环境理论与景观公正理论,提出了the restorative oasis for all的理念,制定了复愈性环境营建计划:1)根据过程公正制定能动参与复愈计划,搭建五峰山共建、共治、共享的复愈社团与平台;2)根据分配公正制定复愈空间分配计划,重组公园交通、功能、视线关系;3)根据互动公正制定情感互动复愈计划,容纳消极情绪,疏导中性情绪,置入积极情绪,并以三种不同模式组合。设计旨在重构公园的功能系统与情感系统,使景观成为邻避设施与城市环境的缓冲介质,将邻避转化为邻利。期待这一片“荒野”在无数情绪与故事中生长为城市绿洲,生生不息。





Stay in my backyard

——基于邻避效应的五峰山公园规划设计

设计作者:焦红霞、姜沛佳、唐瑞敏、赵郁所在学校:四川农业大学指导老师:赵玲侬、鲁琳作品解读该作品从五峰公园场地的“邻避现象”入手,针对场地各项邻避设施采取了规划与生态两个角度的重塑。首先,通过规划补偿的方式,将图书馆、运动中心、健身场地、科普系统等具有正外部性的公共服务设施与邻避设施“配套”设置。其次,生态补偿方面,将邻避设施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使场地成为与周边环境融合的环境友好型公益绿地。除此之外,植入本土文化元素实现文化复兴;将生态修复和科普娱乐结合,设计疗愈花园促进游人的身心健康;运用现代科技实现场地与游人的多元互动,最大程度消除邻避效应,大大提升其活力,增强其综合服务性,最终实现将场地从邻避的“not in my backyard”向"stay in my backyard"的城市健康绿地的转变。





一花一禅乡

——五峰公园浸润式治愈景观

设计作者:张艺璇、张瑾、金雅文所在学校:北华大学、天津大学指导老师:王洪俊、王洪成作品解读该作品提出设计最大的挑战在于消除场地内部殡仪馆、刑场、精神病院等场所带来的场地破碎化及负面情绪氛围。分析了佛山市身心共建的需要、五峰公园的建设空缺,提出了聚焦于诗意栖居与自然的融合、重视心灵感受的离散设计,以达到身心治愈的目标。设计首先对佛山市花白兰花进行抽象解构,并以其作为载体表达暗香浸润禅乡的愿景。白兰花枝干作为城市绿脉,伸展出了园路、健身步道、登山道,串联整个场地;叶片是不同类型的植物绿景,改善了场地的生态;花是场地的治愈空间,芬芳了人们的心田;果实是“逗与趣”的交流空间,承担着场地活化的责任。枝叶花果构成的有机整体构筑了一个亲密化的,未被建筑割裂的浸润式景观。







——佛山市五峰公园规划设计

设计作者:靳桥竹、袁子鸣所在学校:东北林业大学指导老师:何伟作品解读该作品将场地过去、现在的问题归结为文化畏惧和自然破碎,以“归”为主题承载悠久多样的城市文脉,处理复杂疑难的场地功能。希冀场地归于良好稳定的生态物质循环、和谐友好的城市社会追求、平和健康的生死哲学价值。设计通过海绵城市理论合理利用场地降雨,配合物质循环提供良好的水、营养体系;改造场地遗留人工林问题,并通过生态设计保护坡地树林,改善自然环境。同时结合公益活动、艺术创造、夜景节庆、森园康疗构筑一个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公园体系,焕活城市文脉;结合AR定点科普,夜景投影技术、VR多层次体验,以现代技术为公园“扩容"。最终使场地成为城市绿地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联通绿道,提升绿地质量,使其成为禅城绿心,佛山绿景。





H·E·A·L

——抵抗城市情绪障碍的疗愈性公园改造计划

设计作者:徐琦、黄海琪、党吉、潘子曦所在学校:华南理工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指导老师:谢纯、潘莹、吕振华作品解读该作品根据城市人陷入“情绪深坑”的现象,以及场地各种附属功能与消极因素交织的现状,提出“HEAL疗愈”计划,以期在提升绿地品质、唤醒场地活力的同时,寻找抵抗城市情绪障碍、疗愈城市人身心之道。“HEAL疗愈”计划包含“Health身心治愈”、“Emotion释放情感”、“Activity活力提升”、“Link 改造提升”4个方面,指导场地4个分区——互动区、疗愈区、解忧区与活力区的设计。互动区促进居民间社会交往,缓解其心理压力;疗愈区作为植物理疗的区域发挥植物对人的身心疗愈作用,对环境的生态修复作用;解忧区通过植物与地形设计营造私密空间,提供释放压力与忧愁的场所;活力区设有丰富多样的运动设施与活动场地,让进入园内的人都能够找到解压方式。

金奖及优秀奖作品多以“邻避”、“治愈”为关键词,体现了设计者对场地不利因素的研究,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关注;从其处理方式上,展现了设计思维与技能的融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入铜奖作品,见证年轻一代用温情与科技活化禅城……


寻梦环游记——基于场地潜质的五峰公园提升设计
设计作者:杨嘉妍、牛玉容、江璇、彭司晗所在学校:华南理工大学指导老师:林广思作品解读该作品以“生的对立面不是死亡,而是遗忘”为引,将五峰公园视为在闹市中被排斥、被压抑,渴望得到认同与记忆的山林梦境,它抚慰着生者对死者深沉的哀思,治愈着生者脆弱的精神世界。设计挖掘场地潜质,以蒙太奇手法拼贴多种功能,结合社会参与修复生态,将不同时段文化意境融入密林景观,打造生活生命双重环游梦境。在延续城市生活环游路径的同时,亦承载独有的生命环游路径。生活环游路径串联场地文化与休闲康体活动体验,焕发人们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生命环游路径引导人们在哀悼、探索、疗愈中升华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环,意为循环,象征生命再生,历史反思,同亦是生态可持续发展之道。旧物在循环中被替代与再生,成为新物,对旧生命的哀思在循环中转化为对新生命的希望。当人们来到这片梦境,五峰开始生机盎然。


明日之公园——基于场地现有资源的公众参与建设计划
设计作者:王金益、李秋铭、赵晨昕所在学校:弗吉尼亚大学指导老师:何伟作品解读该作品将场地消极的基础条件作为五峰公园的特性,认识到了场地内部和周边用地将面临持续多年的拆除改建。因而设计了分阶段线上公众参与和线下规划设计结合的建设计划,生态策略与人文策略并置,同时借助游戏的奖励机制传达可持续的设计理念,让公众能够主动地为公园未来的建设集思广益。设计基于AR技术,让公众参与到场地待建造区域的设计和搭建之中。场地中的垃圾填埋场被改建成用于生产现实中景观模块的加工车间,利用建筑废弃物和场地遗留的松木制作公园建设的基础材料。人们沿着公园道路寻找宝箱并摇晃手机获得游戏中搭建所需的金币,然后自主地选择他们喜欢的材料和模块进行虚拟的搭建和设计。在虚拟搭建与有组织的更新过程中,五峰公园将逐渐成为一片交织着旺盛生命力与多元文化的日常生活场所。


绿色之境·触媒生长——文创触媒机制下佛山市五峰城市公园设计
设计作者:谢猛、徐珂、韩晓昱、张倚云所在学校:东南大学指导老师:陈洁萍作品解读该作品汇总了场地失活的现状矛盾后,将文创作为切入点,引入触媒机制。首先根据周边业态和区域传统习俗确定原始触媒元素;再将实体、虚体触媒结合赋予不同节点文创体验设计,塑造触媒媒介;最后在整体控制的基础上,调整触媒,分“生机”、“生长”、“生活”三阶段开发。在空间策略上,优先考虑文创体验类建筑作为实体触媒介入激活场地,逐步构建全园的点、线、面触媒体系,实现空间活化;在文化策略上,从居民生活层面的需求出发,引入传统生活文化作为虚体触媒,对内和对外提升区域场所精神,实现空间生长。在此基础上优先建设一处文旅IP品牌,并进行相应的旅游专题规划,结合城市游憩及开放空间,打造情感地图,希望激活场地带来人气的同时,公园空间也能够在触媒机制下持续生长。


LOHAS乐活圈——基于文化康养理念的五峰公园景观设计
设计作者:孟诗棋、杭天、陈曦所在学校:华中科技大学指导老师:赵纪军、殷利华作品解读该作品为解决场地旧有“病态”因素,满足后疫情时代下市民急剧增长的健康需求,以文化康养为主题,融入佛山文化,打造以生理健康为主题的“揽趣线”、“遐栖线”和以心灵健康为主题的“禅悦线”,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五峰公园乐活圈。设计汲取佛山醒狮和南派武术的文化特色,抽象提取梅花桩形态,转译为各类“圆圈式”景观节点与设施,形成场所记忆。“揽趣线”以慢行系统为设计核心,设置文化动态活动区以及宠物收容所。“遐栖线”引入传统养生理念,设置健康疗养区、可食地景区,利用生态堆肥技术解决部分垃圾填埋问题。“禅悦线”引入粤剧元素,弱化世人对殡仪馆的固有印象,利用AR沉浸式技术,使游客体验人生如戏、如梦如幻的粤剧文化景观。此外,打造乐活圈app实现虚拟网络与现实空间的可视化联动。至此,由线连点,三线成面,康园环游,净化身心,体味文化,乐活人生。


生长·生机 生生不息
设计作者:汪凯、严浩君、张倩玉、余启笛所在学校:北京林业大学指导老师:王向荣、郭巍作品解读该作品提出人们对于城市文化的继承、对自然的好奇是公园潜力的具体化表征,是场地复兴的根本力量和 “生机”的来源。将场地自身潜力资源的“生机”转换成其“生长”的动力,制定了五峰公园的更新策略与框架——“触发”、“生机”、“生长”、“记忆”。触发:首先构建路径引入人流,串联割裂的场地,为公园开发提供基础;生机:在考虑场地的现状条件、佛山的季相特色和文化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生机景点设计,转变人们对五峰公园的消极印象;生长:公园内部的消极因素将会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搬离,生机系统作为一个可复制的系统和公园基础设施一道,在场地中蔓延生长;记忆:公园生长所覆盖的消极因素将会继续以新的特色生机点的形式存在,记录场地的历史与记忆。内容来自:普邦设计获奖作品版权归参赛者所有

- END -


||-往期精彩内容:

· 景观竞赛

2020ASLA学生奖公布,北大天大华南农安徽大等八校获奖

2020ASLA专业奖合集重磅发出,中国这3个团队上榜!

2020 IFLA AAPME官方获奖作品集锦新鲜出炉。

2020艾景奖开题:景观引领健康生活(附上届获奖作品解读

2020园冶杯开题:未来城市与绿色基础设施

2020ASLA景观竞赛解题与2019学生奖作品解析

2020城市设计作业国际竞赛优秀作品展

首届北京(国际)花园节花园(花境)设计竞赛获奖方案

第七届文科杯全国大学生景观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

关注我们,发现更多精彩☞ 技能提升设计理论国际竞赛作品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