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展 | 何以中国白:“德化之美——馆藏明清德化白瓷展”正式开展




德化之美——馆藏明清德化白瓷展


展期:2022/3/2~5/25

地点:广州博物馆镇海楼展区


在中国陶瓷史乃至世界陶瓷史上,有一种瓷器,她以凝脂如玉的白惊艳了世界,艳羡了时光,她就是德化白瓷。

     

3月2日,由广州博物馆主办的“德化之美——馆藏明清德化白瓷展”在镇海楼展区专题展厅正式开幕。广州博物馆馆藏明清时期德化白瓷近300件,本次展览从中精选134件(套),分妙手生花•佛教塑像、博雅好古•陈设器用、茗香酒酣•饮食器皿、怡情翰墨•文房雅意四个部分,展现德化白瓷庄重恬静的独特魅力、极简主义美学和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生活掠影,呈现德化瓷匠成功塑造享誉世界的东方艺术珍品的勤劳与智慧。


广州博物馆馆长吴凌云介绍展览情况



地方民窑的破圈之路



德化是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齐名的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地处戴云山区,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样,盛产优质高岭土。气候湿润,土壤良好,森林资源丰富,河溪密布。德化县得天独厚的原料、燃料和交通条件,为德化窑的规模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德化陶瓷与中国的历史、文化、艺术以及对外关系有着自然而紧密的联系。德化瓷业始于夏商,兴于宋元,盛于明清。宋元时期,泉州在海外贸易政策刺激下,发展成为东方第一大港,德化瓷器开始行销海外,由此促进了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此时的德化瓷器以青白瓷、白瓷为主。1987年,广州救捞局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合作,在宋代沉船“南海一号”中打捞出200多件福建德化窑、晋江磁灶窑、景德镇窑系及龙泉窑古瓷精品。2002年,水下考古队再次从“南海一号”中打捞出金、银、铜、铁、瓷类文物4000余件,其中福建古瓷的数量最多,且大部分是德化窑和磁灶窑所产,这批出水的德化白瓷印证了德化瓷在宋代集中于沿海港口大量出口的历史。明清时期,受闭关锁国政策影响,泉州港开始衰落,官方贸易萎缩,民间贸易兴盛。德化窑偏处一隅,在历史上从未有官窑之名,却在这种历史变革下,凭借其不断提升的白瓷工艺水平和精湛技艺风靡世界,奠定了其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并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最具代表性的商品之一。明代鼎盛期的德化白瓷胎质细腻坚致,胎色洁白,有着天然象牙般的妙趣,制品釉色迷人,以乳白色为大宗,有“猪油白”“象牙白”“鹅绒白”“葱根白”“女儿红”的美称,代表了当时全国白瓷生产的最高水平。德化窑这颗缓缓升起的地方新星,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熠熠生辉。



中国瓷,天下白



世界不同文明对“白”有着趋同的审美与偏爱,在诸文明与信仰中,白有圣洁、光明与善爱之意。无论是外销还是内需,德化白瓷以其傲人的瓷质受到海内外尊崇,成就了“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的美誉。德化白瓷对欧洲社会生活极其白瓷业的出现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被法国人称为“中国白”,更被誉为“欧洲白瓷之母”。德化白瓷按功用可分为雕塑人物、陈设供器、生活用具、文房雅玩四大类,其中以雕塑人物最具特色。据此,本次展览分四个部分。



01展览第一部分:“妙手生花·佛教造像”

    

通过明清时期的观音、达摩、文昌帝君等佛道人物瓷塑,展示德化白瓷吸收闽南一带泥塑木雕等传统工艺,对中国佛教文化世俗化之后的创造性塑造特点。特别是德化白瓷观音塑像,雕琢细致精湛,造型生动传神,是举世公认的德化白瓷珍品,被世界各大博物馆竞相珍藏。


德化窑白釉瓷鲤鱼观音像 清代

    

明清德化白瓷以人物塑像最具代表性,尤其以佛道人物居多。这件清代德化窑白釉瓷鲤鱼观音立像,观音脚踩莲花,神态逼真,一手提篮,篮中有鲤鱼。鱼篮观音多为手提鱼篮或乘骑大鱼的形象,观音以这种形象出现在民间,目的是为了倡导与人为善、慈悲为怀。



02展览第二部分“博雅好古·陈设器用”

    

介绍了德化窑烧造的大量仿古类陈设器,常见器型有炉、觚、瓶、樽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古风潮,以及中国传统居室文化和室内陈设艺术。



03展览第三部分:“茗香酒酣·饮食器皿”

   

介绍德化白瓷器皿中的茶具、酒器、其他生活器皿的器型、工艺技法、特征等,其所承载的传统诗酒文化、社会习俗,反映了古人的生活情趣、处世哲理以及审美意趣。



04展览第四部分:“怡情翰墨·文玩雅意”

    

通过介绍笔筒、水注、笔架、洗、笔架、炉等文房用品,反映德化白瓷品种多、造型丰富 、形象活泼等特点。文房用品兼具实用功能与艺术欣赏价值,不仅是文人的必需品,还因造型丰富给枯燥的读书生活增添情趣,更是家居陈设的重要补充。



匠心与传承——成就德化白瓷之美



中国的雕塑艺术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陶瓷雕塑是其中一个重要分类。德化陶瓷生产世代相传,历代德化瓷匠们不仅继承了宋代以来德化窑生产与发展经济相结合的优良传统文化,到了明代,更创造性地形成了系统的瓷塑技艺及文化范畴。德化瓷匠广采博学,集百家之长,敢于开拓创新,其中涌现出了何朝春、何朝宗等著名瓷塑大师。一代瓷圣何朝宗,创作之时用心更用情,在塑造人物的同时也为人物注入灵魂。他的作品《渡海观音》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成为德化后世瓷塑的范本。

    

薪火不息,创新不止。2015年,德化被联合国授予“世界陶瓷之都”称号。如今的德化,新一代匠人们在传承古人之精神的同时,不断探寻德化白瓷的创新与发展,在瓷艺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为“中国白”赋予了新的时代光芒!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

(白瓷版产自福建德化)


装窑烧制


德化白瓷“文君瓶”

(北京冬奥会及国际残奥委会高级别官方礼品)

-以上图片来源网络-



精品赏析


    

一段流淌的文化,一抹穿透时光的白。一起走近德化白瓷,领略其独特艺术价值与人文魅力。


德化窑白釉瓷送子观音像 明代

    

送子观音是观音造像众多形式中的一种,民间对送子观音的崇拜源于对多子多福的祈盼。此尊观音安坐于高凳上,头披长巾,神情慈祥,娴静丰腴。一孩童坐于其膝上,乖巧可人,一侧放书卷。送子观音是典型的中国化观音形象,明代以后,送子观音瓷塑造像经德化窑推广流行。


德化窑白釉堆塑瓷盖盅  清乾隆

   

明清时期德化白瓷种类丰富,碗、盘、碟、壶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器型仍为大宗产品。古代陶瓷常用堆贴技法,多选用梅花、玉兰、荷花、八仙、龙凤等吉祥寓意纹样和中国传统典故,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载体。此件德化窑白釉堆塑瓷盖盅,器身四周堆贴不同寓意图案,分别为清节不改(松月图)、侯封百世(猴图)、兰桂齐香(桂花兰花图)以及禄享万种(松鹿图),而盖盒则有铭文“喜鹊争梅,世御堂”,并堆贴喜鹊与梅枝纹饰。


德化窑白釉贴花瓷树头杯  清代

    

树头杯是德化瓷中独树一帜的品种,因杯型像老树的树头,所以叫做树头杯。这件德化窑白釉贴花瓷树头杯,造型为浅圏足、喇叭状瓣形口,上大下小。杯身布满粗壮蜿蜒的树干,杯体形似树头而俗称树头杯。造型为浅圏足、喇叭状瓣形口,上大下小。杯身堆塑梅和鹿等纹饰。


德化窑白釉瓷灯炉  清代

    

明清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发达,文教兴盛。这一时期,德化瓷匠们敏锐地抓住市场需求,烧制出大量品种多、造型丰富、形象活泼的文房用品。这件德化窑白釉瓷灯炉,器型美观,器身刻有诗文“一鉴水中光日月”,使其既具备实用功能,又具有艺术欣赏价值。



配套社教活动提前剧透



围绕展览内容,广州博物馆策划了生动多元的线上线下社教活动。线上推出《瓷说》系列短视频及主题漫画。展览期间,还将上演原创儿童舞台剧《中华骄傲:一代瓷圣何朝宗》,并配套推出多项体验活动。敬请留意广州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上的最新资讯。



来源:广州博物馆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news@hongbowang.net
回顾往期精彩文物保护: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在甘肃兰州举行研学 | “诗路寻博 浙里研学”首站启动《一念·辛追梦》马王堆复原动态展试运营关注两会 | 文博议案聚焦于文物保护、博物馆纪念馆发展、考古学建设藏品借与不借,是博物馆能够决定的事情吗?全国人大代表贾樟柯:建议将中国文化遗产和博物馆纳入义务教育展览预告 | 光阴可爱——二十四节气文化创意作品展复原有依据 细节下功夫:数字技术让消失的宫殿原址“重现”非遗丨文化和旅游部启动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预告 | 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看点

点击在看,关注行业最新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