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工业经济》2023年第3期目录和摘要

本刊编辑部 中国工业经济 2024-03-17

推文主编:覃毅

推文编辑:杨涵淇



目录

CONTENTS


【专题】

新型工业化内涵特征、体系构建与实施路径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国民经济】

实现碳达峰的需求结构效应

张友国

数字人民币发行与数字支付发展的宏观经济影响研究

刘 凯,郭明旭,李 育

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企业的汇率风险

张 策,梁柏林,何 青

中国上下行风险的非对称溢出冲击研究——基于高频数据合成网络的分析

杨子晖,戴志颖

产业经济

数字产业渗透、全球生产网络与非对称技术溢出

刘维林,程 倩

企业数字化的产业链联动效应研究

范合君,吴 婷,何思锦

累退社会保险缴费率、流动性约束与低收入家庭消费

徐 舒,廖健伶,徐嘉珧

工商管理

城市群人口集聚促进域内企业创新吗

蔡庆丰,王仕捷,刘 昊,舒少文

外国专利与进口竞争:来自中国企业的证据

曲如晓,李 雪

全文和数据附件已上线杂志网站,原文即将上线中国知网,欢迎访问阅读。




摘要

ABSTRACT


新型工业化内涵特征、体系构建与实施路径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摘要]新型工业化是中国总结国内外工业化正反两方面经验,既不同于中国历史上,也不同于发达国家走过的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创新。与过去相比,新型工业化呈现新的效率源泉、新的生产要素、新的组织形态、新的约束条件等一般性的新特征,同时中国式现代化也对新型工业化赋予了自身的特殊性。本文从以人为本、质量优先、自主创新、绿色低碳、数实融合、开放循环等方面概括了新型工业化的内涵,提出了推进新型工业化需要构建的四大体系,即自立自强的科技体系、高端先进的制造体系、低碳循环的绿色体系和内外循环的分工体系,并围绕新时代的新形势和新目标要求,从强化组织领导、降低要素成本、加快科技自主创新、畅通内外循环、优化竞争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路径和政策措施。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中国式现代化;体系构建;政策措施

实现碳达峰的需求结构效应
张友国

[摘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实现碳达峰对需求结构变化的影响,有助于协同推进碳达峰与需求结构升级,继而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尝试将碳减排与需求结构联系起来,基于碳减排的遵循成本效应、创新补偿效应、要素配置效应,阐明了碳减排直接和间接影响需求结构的机制,是从理论上分析环境规制影响需求结构的有益尝试。将上述机制与涵盖经济—能源—环境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相结合,本文评估了从当前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阶段实现碳达峰对中国需求结构的潜在影响。理论分析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来自遵循成本效应和要素配置效应的直接影响会降低需求中的消费份额和碳密集型产品份额。源自遵循成本效应、要素配置效应和创新补偿效应的间接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且沿其传导链逐级衰减。由此,研究期内碳减排的直接影响将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引起需求中资本形成份额挤占消费份额,甚至有可能导致消费份额从稳步增长轨道转向下降轨道,但同时会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出口结构和能源需求结构的低碳转型。本文认为,为协同推进碳达峰和需求结构优化调整,应尽快完善碳总量控制制度,着力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加大消费激励力度,充分内部化碳边际减排成本。

[关键词]碳达峰;需求结构;遵循成本效应;创新补偿效应;要素配置效应
数字人民币发行与数字支付发展的宏观经济影响研究
刘 凯,郭明旭,李 育
[摘要]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数字支付因素和货币创造过程的多部门动态宏观模型,研究了数字人民币发行与数字支付进一步发展对中国宏观经济增长及波动的影响。本文认为,数字人民币发行与数字支付进一步发展有助于提升支付效率、降低现金使用成本和现金需求,加速“无现金时代”的到来,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金融摩擦,改善金融监管。这既影响居民的资产配置,增加居民储蓄,进而压低长期利率,也会影响企业的投融资行为,从而提升整体的资源配置效率,增加经济稳态下的总产出和居民福利。同时,货币乘数会有较大幅度提升。当宏观经济面临外生冲击时,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协同数字支付的进一步发展会提升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和逆周期调节作用,若中央银行选择实施最优货币政策,则可以进一步降低经济波动带来的福利损失。本文研究为数字人民币发行与数字支付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数字人民币;数字支付;货币创造;经济增长;经济波动
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企业的汇率风险
张 策,梁柏林,何 青
[摘要]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要统筹发展与安全。本文基于微观企业视角,评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成败得失,研究发现,人民币国际化能够显著降低中国企业的汇率风险,主要体现为对非美元货币的汇率风险,对美元汇率风险的暴露程度则会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推进而提升。本文的结果在控制宏观经济变量、考虑工具变量以及一系列其他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研究表明,在美元依然处于国际货币体系核心位置时,人民币国际化可以通过非大宗商品计价和对冲工具供给帮助企业缓解其面临的汇率风险,但依然要对美元汇率波动给予高度重视。异质性分析发现,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在异质性强的产品、低市场话语权的企业、高国际竞争强度的行业中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在理论上丰富了人民币国际化成本和收益的讨论,拓展了宏观因素如何影响企业汇率风险的相关文献,还在实践上为新时期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提供了来自微观企业的证据。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汇率风险;大宗商品计价;外汇对冲;国际竞争

中国上下行风险的非对称溢出冲击研究——基于高频数据合成网络的分析
杨子晖,戴志颖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防范金融风险还须解决许多重大问题,并提出主动防范化解风险、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等要求。然而,传统文献应用的低频金融数据存在一定的信息损失,利用低频数据刻画的风险传染关系,往往弱化了系统性风险的快速演变特征,可能导致风险溢出效应的低估。本文将日内高频金融数据应用于刻画中国金融风险溢出网络,利用前沿的网络合成技术,并结合上行风险和下行风险这一崭新的研究视角,深入考察各时期风险跨行业(机构)的传染路径与传染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上下行风险溢出关系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下行风险外溢为熊市期间金融风险传染的主要表现形式,而上行风险则对牛市期间的风险溢出关系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与此同时,金融风险传染关系还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特征。研究还发现,第一组系统重要性银行在各时期内均属于稳定的风险净输出银行,能够对其他银行形成显著的风险冲击。本文认为,仅从传统下行风险的研究视角着手,可能导致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甄别出现偏差。本文为中国牢筑金融风险“防火墙”、完善新时期宏观审慎监管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系统性风险;风险传染;日内高频数据;合成网络;系统重要性银行

数字产业渗透、全球生产网络与非对称技术溢出
刘维林,程 倩
[摘要]数字产业带有鲜明的技术进步外部性特征,通过生产网络对各产业部门形成的技术溢出是推动宏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动力源。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中性技术进步和成本加成的生产网络一般均衡模型,剖析了技术进步网络传导的机理和数字产业与非数字产业技术溢出的异质性,进而利用两区制空间自回归估计方法和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产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技术进步及数字产业渗透所带来的非对称溢出效应。研究发现:①研究期间全球数字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平均增长率为1.69%,而通过数字产业渗透所提供和吸收的技术溢出效应分别为2.95%和0.97%;②中国数字产业的自身技术进步速度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但为全球生产网络提供的技术溢出效应较大,在推动全球产业技术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③不同数字细分产业的技术进步与溢出效应存在较大差异,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制造业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的产业,也是产生技术溢出最多的产业;④数字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存在非对称性,绝大多数数字产业提供的技术溢出大于吸收的技术溢出。从全球生产网络的视角考察数字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于更好地利用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全球生产网络;数字产业;全要素生产率;非对称技术溢出;空间计量
企业数字化的产业链联动效应研究
范合君,吴 婷,何思锦
[摘要]产业链联动效应是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视角。本文利用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实证探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字化联动效应的内在机理,并细分产业链数字化联动类型,识别产业链数字化联动行为模式。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在产业链群体中存在上下游联动效应,产业链上企业间的数字化协同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焦点企业数字化转型;产业链依赖度越强、行业竞争强度越大、环境不确定性水平越高、距离上下游企业越远的焦点企业,其上下游产业链数字化联动效应越显著。进一步地,通过界定焦点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企业、下游客户企业的联动类型与行为特征发现,企业数字化的产业链联动效应主要表现为下游客户拉动型。同时,焦点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更多是一种主动学习而非被动模仿行为。本文揭示了焦点企业及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数字化联动效应的微观机制,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启示。

[关键词]企业数字化;产业链联动效应;上游推动型;下游拉动型;主动学习

累退社会保险缴费率、流动性约束与低收入家庭消费
徐 舒,廖健伶,徐嘉珧
[摘要]中国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上、下限的规定使个人实际社会保险缴费率呈现累退性:职工收入越低,社会保险实际缴费率越高。这一特征增加了低收入家庭的流动性约束,抑制了社会保障对低收入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并扩大了消费不平等。本文建立了一个消费增长分解框架,基于2019年《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的改革背景,从广延边界和集约边界两个角度,定量考察了降低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对低收入家庭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下降,在广延边界上,带来了社会保险覆盖率的上升,通过降低预防性储蓄,使家庭消费增加1.39个百分点;在集约边界上,使低收入家庭的实际社会保险缴费率下降了约3.13—5.34个百分点,增加了其可支配收入,使家庭消费增加0.79—1.19个百分点。总体看,《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提高了整体家庭消费2.18—2.58个百分点,并使低收入家庭与中高收入家庭的消费差距下降了3.41—4.79个百分点。本文从家庭消费视角补充了社会保险降费政策的研究,表明减税降费在扩内需和促消费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减税降费;社会保险缴费累退性;流动性约束;家庭消费

城市群人口集聚促进域内企业创新吗
蔡庆丰,王仕捷,刘 昊,舒少文
[摘要]人口和产业集聚带来的规模经济有利于区域经济增长,但跨行政区划的城市群人口集聚能否促进域内企业的创新活动仍有待检验。本文利用2007—2019年的上市公司样本,结合专利申请数据,在构建相关城市群人口集聚指标的基础上,对其创新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研究发现,不同于城市自身发展所产生的集聚效应,跨区域城市群人口集聚有利于域内企业创新,并且在中西部地区、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表明城市群人口集聚能够弥补本地市场发展条件的不足,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机制分析表明,城市群人口集聚有利于城市在更大空间范围内的知识交流;区域一体化程度的提升能够有效降低要素流动壁垒,促进资源的跨区域优化配置;不同城市间的分工深化也能够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企业创新。本文研究为更好发挥城市群的创新要素集聚和创新活动聚集、推动城市群协调发展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相关经验证据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群;人口集聚业创新;要素流动知识交流

外国专利与进口竞争:来自中国企业的证据
曲如晓,李 雪
[摘要]全球市场竞争中专利战略性地位日益凸显,引发了对外国专利贸易效应的关注。本文构建了一个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框架,利用2007—2013年外国在华专利与中国企业进口数据,系统研究了外国专利对东道国进口竞争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外国专利具有显著进口扩张效应,并对高价值专利、中技术产品、RCEP贸易伙伴国的作用更强。产品被模仿预期的变动是外国专利影响东道国进口的重要渠道,外国专利更多地扩大了东道国高模仿能力企业、高进口来源地集中度行业以及高需求价格弹性产品的进口。进一步,基于进口产品价格、数量和种类三个维度的扩展研究发现,外国专利影响东道国进口存在着从扩张到垄断的动态演变过程。本文的研究为深入把握专利与贸易互动关系、合理应对外来专利竞争提供了决策参考。

[关键词]国专利;进口竞争;被模仿预期竞争状态演变



欢迎订阅2023年《中国工业经济》,邮发代号:82—143。2023年继续为广大读者呈现更多高质量的前沿成果。诚邀您一起“畅游”学术殿堂。




《中国工业经济》是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类综合性权威理论刊物,重点覆盖国民经济、产业经济、工商管理、案例研究等学科领域,专门刊发以重大前沿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前瞻性、引领性、规范性最优秀研究成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第一批重点资助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学术期刊;曾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最高层次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学术期刊特别奖(2020)、第二至四届优秀期刊奖连续3届一等奖,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工业经济类第一名(历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顶级期刊(2022),连续11年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2—2022)称号,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管理科学A类重要学术期刊(历年),中国工业经济学会核心会刊。



阅读全文请访问官方网站:
http://ciejournal.ajcass.org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