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工业经济》2023年第5期目录和摘要

本刊编辑部 中国工业经济 2024-03-17

推文主编:覃毅

推文编辑:杨涵淇



目录

CONTENTS

【国民经济】

共同富裕与重塑中国经济循环——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逻辑与经验证据

乔晓楠,李 欣,蒲佩芝

全球化与通货膨胀
谭小芬,王欣康,杨雅涵


产业经济

本地化创新能力、区域创新高地与产业地理梯度演化路径

郑江淮,师 磊
数字化转型、出口增长与低加成率陷阱
戴 翔,马皓巍
数字经济的碳减排效应: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
杨刚强,王海森,范恒山,岳子洋
地方政府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贾俊雪,罗理恒,顾 嘉

工商管理

数字化转型、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企业生产率

陶 锋,王欣然,徐 扬,朱 盼

基于专利数据的人工智能就业效应研究——来自中关村企业的微观证据

尹志锋,曹爱家,郭家宝,郭冬梅

贸易摩擦下企业出口韧性提升:数字化转型的作用

张鹏杨,刘维刚,唐宜红

【案例研究】

AI能力如何助推企业实现价值共创——基于企业与客户间互动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李树文,罗瑾琏,张志菲

全文和数据附件已上线杂志网站,原文即将上线中国知网,敬请关注。




摘要

ABSTRACT


共同富裕与重塑中国经济循环——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逻辑与经验证据

乔晓楠,李 欣,蒲佩芝

[摘要]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是以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为目标,重塑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经济循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本文尝试基于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收入分配对经济循环的影响,进而将共同富裕与新发展格局联系起来统一考察。研究发现:劳动报酬占比是收入分配领域的核心问题。在供给侧,收入分配通过工资变化影响技术选择与生产效率。在需求侧,收入分配通过直接与间接两个渠道影响需求规模与产能利用水平,其中,工资变化导致劳动者自身再生产消费规模的变化表现为直接渠道,而工资变化引致利润率变化进而对积累的影响表现为间接渠道。两个渠道同时发生作用但方向相反,因此,可以根据工资变化对产能利用水平的不同影响将经济区分为“利润主导型”与“工资主导型”。按照上述理论逻辑,本文对2000年以来中国的收入分配、工资、全劳动生产率、资本有机构成、利润率、积累率、产能利用水平以及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进行全面分析,发现中国经济以2010年作为转折点,由“利润主导型”转向“工资主导型”。这意味着推进共同富裕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兼具必要性与可行性。此外,本文还从所有制、分配、政府与市场关系以及空间结构等方面提出促进共同富裕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共同富裕;分配;经济循环;积累方式
全球化与通货膨胀
谭小芬,王欣康,杨雅涵

[摘要]逆全球化与通货膨胀高企是当前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那么,全球化及其趋势的逆转是否会影响各国(或地区)通货膨胀的水平,其形成机制是什么?本文选取163个经济体作为研究样本,构建了衡量全球化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将其纳入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混合菲利普斯曲线,研究全球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及背后的逻辑机制,并进一步评估“逆全球化”对全球通货膨胀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全球化具有通货紧缩效应,这种效应随着一国(或地区)全球化水平的提升,呈现出先减弱后增强的非线性特征。为进一步考察通货膨胀形成机制,将通货膨胀分解为通货膨胀趋势和通货膨胀周期。对于通货膨胀趋势,以参与全球价值链为标志的贸易全球化,是发达经济体通货膨胀趋势下行的主要驱动因素,而信息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则是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通货膨胀趋势下行的主要驱动因素。对于通货膨胀周期,贸易全球化会提升各国(或地区)通货膨胀周期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敏感性,并通过贸易网络形成各国通货膨胀周期的联动。自2020年初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来,全球化的逆转造成了各国(或地区)通货膨胀水平上升,且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较高的国家(或地区)承担了更高的通货膨胀上行压力。本文的研究为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全球化;通货膨胀;混合菲利普斯曲线;全球价值链; 国际大宗商品

本地化创新能力、区域创新高地与产业地理梯度演化路径

郑江淮,师 磊
[摘要]创新的本地化集聚已成为当前全球创新活动的典型特征。本文以地区的本地化创新能力为切入点,对企业研发选址的动态博弈过程进行分析,并探讨了企业创新集聚以及产业地理格局的演化路径,揭示出企业研发选址的决策依据是企业自身技术需求与各地区本地化创新能力的匹配程度。研究发现:本地化创新能力已成为创新经济中企业研发选址的重要区位因素,能持续吸引高技术行业企业的进入;在产业关联方面,高技术行业的前后向产业关联均会显著强化本地化创新能力的引力作用;从区域一体化视角看,区域内各城市不同的禀赋优势导致不同的技术密集度行业呈现梯度式集聚的现象。据此,本文认为,当经济进入以高技术行业占比持续上升为标志的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后,地区的发展方向与目标是推进并强化其本地化创新能力,以区域为单位建设各区域创新高地。为此,需要进一步扩大高层次研发型人才培养规模,持续优化人才专业结构,支持高校与企业研发多元化融合建设,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专业;进一步扩大区域创新高地的建设范围和规模,加快推进国际科技中心建设;以创新高地为核心,有序推进产业地理梯度发展,深化区域优势互补发展战略。

[关键词]本地化创新能力;技术创新;企业选址;区域一体化

数字化转型、出口增长与低加成率陷阱
戴 翔,马皓巍
[摘要]本文将数字化转型引入企业异质性贸易模型,基于一般均衡的理论推导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出口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在具体实现机制上,会因数字化转型方向不同,致使价格和非价格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程度不同。本文进一步采用文本挖掘方法获取企业微观层面相关数据并结合宏观指标,在科学测度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基础上,利用中国海关数据库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库匹配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出口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且这一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从整体层面看,数字化转型并没有推动企业出口动能从价格竞争成功转向非价格竞争,反而会导致出口企业进一步陷入“低加成率陷阱”,换言之,数字化转型推动的出口增长主要依托强化价格竞争机制得以实现。出口企业数字化转型侧重于跨境电商等互联网销售和消费层面,基于生产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为主的数字化转型尚未占据主导地位。这种“结构性失衡”是导致出口企业进一步陷入“低加成率陷阱”的关键,因此,依托数字化转型促进出口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注重跨境电商等互联网销售层面的数字化转型,而且需注重生产制造和生产性服务层面的数字化转型。本文不仅有助于客观认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出口的实际影响,而且对于如何把握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机遇,在推动出口增长的同时避免落入可能的“低加成率陷阱”,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出口增长;低加成率陷阱;结构性失衡

数字经济的碳减排效应: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
杨刚强,王海森,范恒山,岳子洋
[摘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系统性变革,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理应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构建了一个内生增长模型,揭示了数字经济促进碳减排的新机制,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在考虑变量选择偏误、剔除其他政策影响和容忍“不外生工具变量”等稳健性、内生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除技术进步和能源利用效率渠道以外,数字经济促进了技术多样化,为碳减排提供了更稳定的激励,且技术相关性越高,数字经济对技术多样化的提升效应越明显。异质性分析表明,要素禀赋差异、跨界污染转移和主体功能定位是影响省际交界地区数字经济碳减排效应的重要因素。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对碳减排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在低数字产业化与高产业数字化的地区,数字经济的碳减排作用更加显著。本文不仅为系统理解数字经济的碳排放影响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也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数字经济;技术相关性;技术多样化;碳减排效应

地方政府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贾俊雪,罗理恒,顾 嘉
[摘要]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其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本文以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政策为契机,从要素配置视角构建一个相对统一的分析框架,剖析了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机理及其蕴含的理论内涵。研究表明,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总体上有利于遏制环境污染的同时,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生弱“U”型(近乎“L”型)影响;这体现在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政策对地级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随着规制力度增加,不利影响明显减弱、趋于消失。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分析也得到了类似结果,为基准结论提供了良好的微观证据支持。这表明地方政府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可较好地实现“鱼与熊掌兼得”。要素配置机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地方政府环境规制会影响企业自融资机制,进而对要素配置效率产生弱“U”型影响。本文对于完善地方环境治理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地方政府环境规制;要素配置;全要素生产率;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转型、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企业生产率
陶 锋,王欣然,徐 扬,朱 盼
[摘要]当前提高企业生产率水平需要重点关注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与产业链供应链动荡带来的深层影响。结合产业组织的纵向关系理论,本文指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关键在于如何建立、维持和提升关联效应,并尝试从供需匹配优化、供需关系维持、供应质量提升三个层面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内涵和机制进行分析。通过匹配中国上市公司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数据,本文创新性地从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视角考察了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上游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上游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表明数字化转型在产业链供应链纵向关系中存在后向溢出效应。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优化供需匹配、稳定供需关系、提高供应商创新能力三个层面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进而牵引上游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同时,这种后向溢出效应根据纵向关系结构特征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包括上游供应商的规模、所有权性质以及下游客户端的市场影响力。本文研究结论表明,要围绕需求牵引和外部溢出来优化数字化转型政策,特别是要以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提升和纵向协同机制建设,同时注意分类施策和精准施策。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生产率增长;溢出效应;纵向关系
基于专利数据的人工智能就业效应研究——来自中关村企业的微观证据

尹志锋,曹爱家,郭家宝,郭冬梅

[摘要]本文匹配了2009—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专利数据库和中关村企业调查数据库,聚焦于考察人工智能对包括服务业在内的企业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促进就业,这一研究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微观机制方面,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提升企业市场占有率进而提升企业就业水平。拓展分析表明,人工智能提升了高学历员工、年轻员工、新员工占比;人工智能的就业促进效应在不同细分技术领域和不同类型企业间存在异质性:相较于专家系统及机器人,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的就业促进效应更明显;人工智能的就业促进效应在企业规模较大、出口规模较大,以及国有和集体所有的企业中更小。本文基于专利数据对企业人工智能技术水平进行测度,将研究样本拓展至包含服务业企业,从企业市场规模扩大的角度拓展了人工智能影响就业的微观机理,为企业实施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政府制定人工智能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人工智能;就业;专利

贸易摩擦下企业出口韧性提升:数字化转型的作用

张鹏杨,刘维刚,唐宜红

[摘要]在贸易摩擦冲击下仍能保持出口稳定是企业出口韧性的重要体现。本文探究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在应对贸易摩擦、提升出口韧性中的作用。本文借助企业多工厂出口模型并引入数字化参数,理论上探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贸易摩擦冲击的应对效果和作用渠道。进一步地,利用2001—2015年的整合微观企业数据,将反倾销作为冲击展开“准自然实验”研究,验证了理论命题。研究发现:以反倾销为代表的贸易摩擦给中国企业出口带来了明显冲击,造成涉案企业出口平均下降5.9%,并提高了企业退出出口市场的概率;反倾销对非数字化转型企业出口冲击明显而对数字化转型企业影响不显著,表明数字化转型有助于缓解涉案企业遭受的负面冲击,相比非转型涉案企业,将促进出口平均提升15.8%;数字化转型缓解了反倾销对涉案产品的直接出口抑制,同时又促进了涉案产品的跨国转移和向非涉案产品出口转换,这是应对反倾销冲击的主要渠道;数字化转型具有企业出口的成本跨越效应,降低了既有产品的出口成本和拓展新市场、新产品的出口成本,同时也具有明显的出口促进效应,这是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出口韧性的根源。本文的研究从数字化转型视角为提高经济韧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贸易摩擦;出口韧性;反倾销;准自然实验

AI能力如何助推企业实现价值共创——基于企业与客户间互动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李树文,罗瑾琏,张志菲

[摘要]人工智能(AI)技术的蓬勃发展正在彻底改变企业的价值创造方式。尽管现有研究结合AI技术情境提出了价值共创思想,但对AI能力如何助推企业实现价值共创的问题缺乏理论探讨。本文基于企业与客户间互动视角,遵循“AI能力→感知机制→响应机制→价值共创”理论逻辑,选取容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调研对象,系统探究AI能力对价值共创的助推过程。研究发现:①AI能力呈现出由机械智能化、分析智能化到直觉智能化的三阶段动态演进轨迹,并依次通过“感知”与“响应”两个过程助推企业实现价值共创;②在感知过程中,企业依次通过能力需求洞察、多元场景匹配、服务机会发掘实现价值感知进阶;③在响应过程中,企业依次通过价值方向锚定、价值空间延展、价值链条衍射实现价值响应升阶;④随着感知进阶与响应升阶双重逻辑的有序推进,企业依次实现从敏捷式、赋能式到开放式的共创程度逐渐深化。本文拓展了AI的阶段性发展框架,打开AI能力与价值共创之间“感知→响应”框架的机制黑箱,推进企业与客户间互动理论发展,为企业借助AI能力实现价值共创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AI能力;价值共创;感知;响应;企业与客户间互动



欢迎订阅2023年《中国工业经济》,邮发代号:82—143。2023年继续为广大读者呈现更多高质量的前沿成果。诚邀您一起“畅游”学术殿堂。




《中国工业经济》是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类综合性权威理论刊物,重点覆盖国民经济、产业经济、工商管理、案例研究等学科领域,专门刊发以重大前沿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前瞻性、引领性、规范性最优秀研究成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第一批重点资助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学术期刊;曾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最高层次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学术期刊特别奖(2020)、第二至四届优秀期刊奖连续3届一等奖,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工业经济类第一名(历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顶级期刊(2022),连续11年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2—2022)称号,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管理科学A类重要学术期刊(历年),中国工业经济学会核心会刊。



阅读全文请访问官方网站:
http://ciejournal.ajcass.org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