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国工业经济》2023年第10期目录和摘要
目 录
国民经济
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一种综合性的解释
杨春学 杨新铭(5)
居民数字化水平的增收与分配效应——来自中国家庭数字经济调查数据库的证据
黄阳华 张佳佳 蔡宇涵 张津硕(23)
生产性政府债务与城市创新力——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吴海军 杨其静 阳 镇(42)
产业经济
平台企业反垄断、数字经济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
郭凯明 刘 冲(61)
“数字鸿沟”对RTA数字贸易规则网络发展的影响:从“信息鸿沟”到治理壁垒
张天顶 龚 同(80)
出口集聚的需求侧效应、信息摩擦与产品质量
洪圣杰 张文魁 曹 健 王雅琦(99)
绿色金融创新、金融资源配置与企业污染减排
崔惠玉 王宝珠 徐 颖(118)
工商管理
如何提升中国管理学研究对实践的贡献——基于管理知识生产传播模型的研究
张正堂(137)
连锁董事绿色经历会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吗
王分棉 贺 佳 陈丽莉(155)
企业合作研发模式对创新质量的影响——基于中国专利数据的实证研究
龙小宁 刘灵子 张 靖(174)
摘 要
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一种综合性的解释
杨春学 杨新铭
[摘要] 本文以“共同发展”概括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相对成熟状态的基础事实,并力求提炼在相关问题的争论中学术界所形成的某些成果和共识,旨在为“两个毫不动摇”国策提供一种学术上的综合性注解,增强对“两个毫不动摇”国策的理论自信。在思想上,这种理论自信是在伴随着所有制改革而产生的一系列争论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共识。在实践中,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具体形态至少表现为国民经济中分工互补的共容关系、产业链上的竞争共存关系,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内部的共生发展关系。在理论上,以这类关系所包含的机制为基础,基于效率与公平、增长与社会福利最大化之间的权衡,以“最优所有制结构”概念探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逻辑上可能产生的各种结果的空间分布,是学术上的一种追求。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实践呼唤着一种综合性的所有制理论,但其间所涉及的某些争论尚未结束,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性质、各种所有制经济与社会公平之间的确切关系等问题尤为突出。
[关键词] 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 最优所有制结构
居民数字化水平的增收与分配效应——来自中国家庭数字经济调查数据库的证据
黄阳华 张佳佳 蔡宇涵 张津硕
[摘要] 本文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家庭数字经济调查数据库(CHDES),编制了一套中国居民数字化指数(CIDI),全面度量了个体层面的数字化渗透程度,从微观视角研究数字化水平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和机制。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当CIDI提升1个标准差(0.13)时,居民收入将提升5.93个百分点,且该结果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在异质性分析中,本文发现,随着数字经济的渗透,农村和县城居民可以通过线上经营等渠道获得更显著的收入增长,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也推动了数字化人才加速向高薪资水平的产业集中,扩大了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在机制分析中,本文构建了纳入居民数字化水平的收入函数,检验了数字化水平可以通过提高劳动时长或劳动参与率提高收入(“赋能效应”),以及调节居民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构成的资本组合提高收入(“倍增效应”)。本文拓展了对微观个体数字化水平的度量体系,为推动数字经济包容发展提供了基础数据、研究框架和政策启示。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化水平 数字赋能 收入函数
生产性政府债务与城市创新力——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吴海军 杨其静 阳 镇
[摘要] 城市创新力是支撑国家创新能力和实施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关键,如何驱动城市创新的可持续性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话题。本文从生产性政府债务的视角,以“四万亿”计划的推行为契机,采用城市面板数据,考察了以生产性目的为主的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城市创新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地方政府债务扩张能够显著促进城市创新力提升,这主要是源于基础设施支持效应、政府创新补贴效应和人才集聚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生产性地方政府债务对城市创新力的促进作用在中部和西部地区、高行政级别以及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城市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以基建投资为目的的城投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可以有力促进城市创新力提升,但是以“借新还旧”为目的的城投债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则难以促进城市创新力提升。本文的研究表明,倘若地方政府债务具有生产性目的,则可以促进城市创新力提升。中央政府在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时,应当充分考虑不同用途债务资金的作用,以及不同地区和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制度条件,要因时因地制宜地调整制定方案。本文的研究对于准确认识政府债务与创新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融资平台 生产性政府债务 债务扩张 城市创新
平台企业反垄断、数字经济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
郭凯明 刘 冲
[摘要] 发展数字经济须更好结合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如何通过完善反垄断规制体系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引导平台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国际竞争中发挥积极作用,是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构建了一个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内生的多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刻画了数字产业和传统产业在市场竞争结构、数据利用效率和产业融合互促上的差别,研究了平台企业反垄断的重要条件。以促进数字经济创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对平台企业反垄断的必要条件是数字产业内部企业间的替代弹性高于平台企业与传统产业间的替代弹性,即数字产业内部企业垄断定价权低于平台企业垄断定价权。对平台企业反垄断的充分条件取决于平台企业的产出相对规模与数据相对利用效率,当平台企业产出相对规模高于特定阈值,或数据相对利用效率低于特定阈值时,政府应加强反垄断力度。如果平台企业利用数字技术显著改善了消费者福利,或反垄断政策难以有效增强数字产业竞争程度或降低平台企业垄断定价权,那么政府应谨慎使用反垄断监管,反之亦然。本文认为,应以优化法治监管环境、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发挥平台企业技术优势为重点,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关键词] 反垄断 数字经济 产业结构转型 创新 平台企业
“数字鸿沟”对RTA数字贸易规则网络发展的影响:从“信息鸿沟”到治理壁垒
张天顶 龚 同
[摘要] RTA框架下的数字贸易规则正在快速发展,且呈现非均衡性特征。一方面,“数字鸿沟”的内涵不断扩展和延伸,逐渐由有形的“信息鸿沟”向无形的治理壁垒扩展,并深刻影响数字贸易规则的制定;另一方面,区域一体化框架下各经济体间的依赖度和相互影响力不断增强,使得数字贸易规则中的结构性力量不容忽视。为此,本文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对RTA数字贸易规则网络形成的影响因素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RTA数字贸易规则网络在数字贸易规模和数字技术水平方面呈现“马太效应”,在数字治理方面具有同配性。网络内生结构方面,网络的偏好依附和连通性均会影响RTA数字贸易规则网络中的关系形成。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数字治理存在壁垒,发展中经济体仅发展数字贸易和数字技术是无法促进其参与RTA数字贸易规则网络的;经济体双方在数字服务贸易限制上的差异越小,达成RTA数字贸易规则的可能性就越高。进一步的机制研究验证了网络内生结构在RTA数字贸易规则网络关系构建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网络内生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网络形成中的“马太效应”和“同配效应”。多层ERGM分析显示,各因素对不同规则条款网络影响呈现差异化特征,同时各规则条款网络间存在聚类效应,关系间存在相互促进作用。
[关键词] RTA数字贸易规则网络 数字鸿沟 社会网络分析 指数随机图模型
出口集聚的需求侧效应、信息摩擦与产品质量
洪圣杰 张文魁 曹 健 王雅琦
[摘要]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本文研究了在信息摩擦条件下出口集聚对制造业企业产品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不同于传统的马歇尔外部性理论从供给侧分析集聚效应,本文从需求侧揭示了出口集聚的重要意义。理论分析表明,出口集聚可以通过“需求学习效应”和“质量声誉效应”的双重机制促进企业产品质量提升。本文基于2007—2016年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与全国税收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得到了与理论分析一致的结果。机制研究发现,需求学习效应对年轻企业和小规模企业的质量提升作用更大;当需求信号精度下降时,需求学习效应被削弱;需求信息具有市场专属性特点,同一目的地出口集聚的需求学习效应大于其他目的地出口集聚。质量声誉效应是把“双刃剑”,好的质量声誉能提升企业产品质量,而坏的质量声誉则会降低企业产品质量;新产品和异质性产品对质量声誉的敏感度更大。进一步分析表明,即使考虑了马歇尔外部性的作用,需求学习效应和质量声誉效应依然具有经济意义上的显著性,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关键词] 出口集聚 需求学习 质量声誉 产品质量
绿色金融创新、金融资源配置与企业污染减排
崔惠玉 王宝珠 徐 颖
[摘要] 2017年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政策的出台标志着中国绿色金融改革的落地与实施。本文利用2014—2018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政策对重污染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设立有效抑制了试点地区内重污染企业的污染排放。机制分析发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通过金融资源的重新配置,提高了重污染企业的融资难度与融资成本,但未能有效倒逼重污染企业通过技术进步、能源效率改善和末端污染治理的强化达到污染减排目标,而是通过重污染企业生产规模的缩减降低了污染排放,即从短期看,“波特假说”不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政策的治污效果在大企业、环保执法力度较弱地区的企业及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回应了发展绿色金融能否促进企业污染减排这一基本问题,为中国绿色金融改革及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参考。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绿色发展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企业污染减排
如何提升中国管理学研究对实践的贡献——基于管理知识生产传播模型的研究
张正堂
[摘要] 如何提升中国管理学研究对实践的贡献是管理学术界持续关注的问题,引发了学者们的广泛讨论。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遵循管理学研究“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理念,提出管理知识包括感性具体的经验知识、理性抽象的理论知识、理性具体的应用知识三种类型,进而构建了管理知识生产传播模型,分析了管理知识生产和管理知识传播的若干主要途径。本文利用管理知识生产传播模型指出,模糊管理知识类型且采用单一的研究有用性标准、管理理论研究扎堆且理论创新不足、管理理论知识传播障碍是中国管理学研究对实践贡献弱化的原因。最后,本文对中国管理学研究如何更好地贡献于实践提出了相应建议,具体包括增强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论创新、多元化的管理知识生产、构建促进管理知识生产多元化分工的学术环境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知识生产 知识传播 管理理论知识 管理经验知识
连锁董事绿色经历会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吗
王分棉 贺 佳 陈丽莉
[摘要] 企业能否成为绿色创新主体以优化中国绿色创新主体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有效突破企业绿色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本文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利用2008—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泊松模型,实证检验了有绿色经历连锁董事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有绿色经历连锁董事会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同时对绿色创新数量和质量都有促进作用。新《环保法》实施后,相对于没有绿色经历连锁董事的企业,有绿色经历连锁董事的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显著增强。异质性分析发现,有绿色经历连锁董事可以促进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和有环保处罚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但对非国有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和无环保处罚企业没有显著影响。从影响机制看,有绿色经历连锁董事通过减轻高管短视倾向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缓解了融资约束,从而促进企业积极开展绿色创新活动;通过提升高管环保意识来促进企业开展更多环保活动,从而促进企业绿色创新,但对企业非绿色创新没有显著影响。本文的结论不仅揭示了企业如何通过绿色经历联结来突破绿色创新限制的影响机制,而且对于改善中国绿色创新主体结构失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绿色经历 连锁董事 资源依赖理论 绿色创新
企业合作研发模式对创新质量的影响——基于中国专利数据的实证研究
龙小宁 刘灵子 张 靖
[摘要] 本文使用1992—2016年第一申请人为企业的授权发明专利数据,通过手动整理申请人类别信息,构建合作研发模式指标,分析企业合作研发以及不同合作研发模式对企业高质量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而言,企业合作研发并不能提高企业创新质量;但将合作研发区分为不同模式后,产学研合作相比其他合作模式产生的专利被引数量更高,表明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成果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使用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替换被解释变量,以及增加控制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仍然保持稳健。机制分析显示,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影响的机制是更高水平的信息共享。信息共享程度的提高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创新质量,而与其他合作研发模式相比,产学研合作对信息共享的促进作用更大,因而能够显著提高合作创新质量。异质性分析揭示了产学研合作为何能够更好地促进信息共享,产学研合作中合作主体之间较弱的竞争关系,以及产学研合作技术的较强初创性和基础性特征均有利于提高合作者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本文的研究发现揭示了产学研合作对企业高质量创新的重要性,对于中国如何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合作研发 产学研合作 创新质量 信息共享
点击封面 订阅包邮 | 预订2024年九折优惠
《中国工业经济》是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类综合性权威理论刊物,重点覆盖国民经济、产业经济、工商管理、案例研究等学科领域,专门刊发以重大前沿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前瞻性、引领性、规范性最优秀研究成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第一批重点资助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学术期刊;曾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最高层次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学术期刊特别奖(2020)、第二至四届优秀期刊奖连续3届一等奖,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工业经济类第一名(历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顶级期刊(2022),连续12年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2—2023)称号,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管理科学A类重要学术期刊(历年),中国工业经济学会核心会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