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国工业经济》2023年第11期目录和摘要
目 录
国民经济
减税对经济增长的提振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基于增值税转型的研究
马光荣 黄叙涵
数字金融、严重负向冲击与中国非常规货币政策
战明华 李 帅 吴周恒
数字金融、创新弹性与工资收入差距
刘 勇 白小滢 唐荣胜
户籍制度下劳动力的经验人力资本:生命周期视角
盖庆恩 胡涟漪 王美知 李承政
产业经济
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如何合理分配
钟宁桦 胡林杉 钱一蕾 蔡冬美
跨国相关的外部需求不确定性与企业出口质量——基于需求侧增质成本的视角
钱学锋 方明朋
数实产业技术融合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企业专利信息的研究
黄先海 高亚兴
工商管理
数据要素如何产生即时价值:企业与用户互动视角
谢 康 张 祎 吴 瑶
外资持股的供应链低碳化效应研究
宋德勇 汪 涌 胡 杨
文化与家族企业跨代创业:代际传承中的文化嵌入
吴 炯 黄钧瑶
摘 要
减税对经济增长的提振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基于增值税转型的研究
马光荣 黄叙涵
[摘要] 减税是稳定和提振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明确减税在何种程度上提振经济增长及其作用机制是优化减税政策的关键。本文利用增值税转型政策的全面实施,评估和分析了减税提振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并利用该政策对不同行业实际减税力度的差异以及地区事前产业结构的差异,对不同地区所受的减税冲击进行度量,发现减税显著提振了地区经济增长。结合减税拉动受益企业增长的直接效应与减税通过产业关联产生的间接效应,估计减税的地区乘数在3.5左右。进一步考虑地区间的溢出效应,将地区减税乘数拓展为全国乘数,估计得到减税的全国乘数在3左右。本文还考察了减税提振经济增长的作用渠道,发现以增值税转型为代表的资本性减税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提振作用主要是通过政策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方式实现,拉动就业和促进消费的作用较为微弱。
[关键词] 减税 税收乘数 经济增长 溢出效应
数字金融、严重负向冲击与非常规货币政策
战明华 李 帅 吴周恒
[摘要] 21世纪以来,较为频繁地遭受外部负向重大冲击的时代背景催生了对中国非常规货币政策理论体系构建与实践指引的双重需求。基于非常规货币政策效果取决于金融市场摩擦程度的理论逻辑,从近年来给中国金融结构和金融运行机制带来颠覆性影响的数字金融出发,本文尝试从理论上回应上述问题。研究发现,常规与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区别可归结为中央银行资产总量和结构调整的差异,前者调控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后者调控不同金融资产市场间的利差。在经济遭受严重负向冲击时期,基准利率调控受到有效利率下限的限制,而冲击会放大利差水平,因而非常规货币政策更为有效。数字金融影响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相对效果,是基于利率和利差变动对企业投资影响的相对大小实现的,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影响效果越大。本文将中国特色经济发展与传统理论逻辑纳入统一的框架,并提出中国常规与非常规货币政策选择不仅是经济波动的函数,还是金融发展水平的函数。本文对于新时期如何根据经济冲击特征创新和健全货币政策调控方式,以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严重负向冲击 央行资产总量与结构 非常规货币政策
数字金融、创新弹性与工资收入差距
刘 勇 白小滢 唐荣胜
[摘要] 数字金融赋能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式,但可能引起工资收入差距的扩大,给收入分配带来负面效应。数字金融降低金融参与成本,提高了创新企业家获得金融服务的密度,从而培育出更多的创新企业家。数字金融的高创新弹性导致其在长期倾向于提高现代部门全要素生产率和现代部门工资收入,从而引起工资收入差距扩大。本文在多部门生产中引入存在金融参与摩擦的金融供给侧,构建生产—金融供给侧内生增长模型,从供给侧渠道探讨数字金融的工资收入分配效应。理论分析发现,数字金融的工资收入分配性质与数字金融创新弹性相关:当创新弹性高于某一阈值时,数字金融发展会扩大工资收入差距,当低于该阈值时,则会缩小工资收入差距。模型校准结果发现,中国数字金融创新弹性约为0.45,高于其缩小工资收入差距的阈值,这解释了近年来随着中国数字金融发展,部门间工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原因。平衡增长经济的转型动态性质的量化模拟发现,数字金融缩小工资收入差距仅有短期的普惠效应,而扩大工资收入差距则存在长期的不平等效应,可见,数字金融的负面收入分配效应需引起重视。本文对于共同富裕目标下数字金融发展模式的升级和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创新弹性 产业现代化 工资收入差距
户籍制度下劳动力的经验人力资本:生命周期视角
盖庆恩 胡涟漪 王美知 李承政
[摘要] 劳动力大规模流动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至关重要,但户籍制度下流动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在城镇劳动力市场面临的就业约束不同,这将导致二者在经验人力资本积累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文使用中国居民收入调查(CHIP)数据,从生命周期的视角估计本地和流动劳动力的经验回报率,基于人力资本积累模型探讨二者回报率存在差异的原因,并强调流动劳动力的经验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地区差异的重要影响。研究发现:流动劳动力的经验回报率显著低于本地劳动力。本地劳动力从5—40年的经验回报率为18.32%—57.19%,而流动劳动力对应的经验回报率仅为11.29%—40.60%。流动劳动力接受正规教育的年限更短,参加工作后的人力资本投入更低,从而导致其人力资本回报率低于本地劳动力。核算结果表明,忽视流动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间的人力资本差异将导致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被低估1.99%,对省际经济发展差距的解释力被低估1.16%。本文为提升流动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积累、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重要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工作经验 流动劳动力 人力资本积累 生命周期
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如何合理分配
钟宁桦 胡林杉 钱一蕾 蔡冬美
[摘要] 近年来,专项债券在稳投资、稳增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为用足用好专项债券资金,专项债务限额的合理分配成了重中之重。财政部为各地债务限额的分配制定了标准,但在实践中,部分地区分配到的债务限额与其经济基本面存在偏离。本文根据财政部制定的限额分配公式,测算了其中的客观经济因素对实际新增专项债务限额的解释力度。结果发现,在省份层面,财政实力、投资需求和债务风险约能解释73%的新增限额,而在地级市层面仅为63%。本文进一步使用地级市层面的数据探究地方专项债务限额的分配逻辑并发现,除分配公式中提及的客观经济因素外,地方政府对债务资金的使用进度和效果、争取债务限额的动机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区新增限额的分配。最后,本文评估了地级市层面限额分配的合理性,并考察了不同的分配结果所产生的后续影响。研究发现,过量的债务额度拉动了投资和经济增长,但也导致当地偿债能力的恶化。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专项债务限额分配和使用情况将地级市划分为四类,对各类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提出针对性建议,助力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专项债务限额 稳增长 防风险
跨国相关的外部需求不确定性与企业出口质量——基于需求侧增质成本的视角
钱学锋 方明朋
[摘要] 本文拓展了一个包含跨国相关的需求波动与企业内生质量决策的贸易模型,分析了外部需求不确定性给企业出口增质造成的困境,并明确了相应的施策应对路径。首先,理论分析与简约式估计发现:对于风险厌恶企业,虽然提升出口质量既能稳定需求波动又能提高需求水平,但跨国相关的外部需求不确定性将总出口利润的波动转化为企业决策的额外成本,抵消了稳需作用所产生的增质收益,导致外部需求不确定性阻碍了企业提升出口质量。其次,经测算,由外部需求不确定性引发的增质成本中,来自跨国相关特征的成分占40.15%,忽略跨国相关特征将低估企业的总增质成本。为进一步考察总增质成本低估所产生的影响,本文借助结构式估计发现,移除外部需求不确定性的跨国相关特征后,总增质成本的下降将使一国的平均出口质量上升84.50%。最后,考虑外部需求环境的跨国相关特征,对增质政策的反事实模拟显示:从需求侧提高质量的稳需效应能在直接促进企业提升出口质量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与降成本相关的供给侧政策的增质效果,并通过稳定出口利润、优化贸易利得等方式实现外贸的保稳提质。
[关键词] 外需不确定性 跨国相关性 出口质量 需求侧政策
数实产业技术融合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企业专利信息的研究
黄先海 高亚兴
[摘要]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与战略方向,本文利用中国企业专利信息,从微观视角测度企业的数实产业技术融合行为,并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的数实产业技术融合行为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且该结论在进行内生性控制和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从创新变革视角看,数实产业技术融合有助于拓展企业知识宽度,提升技术创新质量,从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从竞争能力强化视角看,数实产业技术融合能够强化企业对融合技术扩散的吸收能力,提升产品竞争力,从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内部特征方面,除数字产品服务业外,企业涉及的其他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技术融合对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偏向于实体产业技术创新的企业从数实产业技术融合中能获得更大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益。在外部环境方面,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能够增强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而不同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中国推进数实产业技术融合、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事实支撑与政策启示。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技术融合 全要素生产率 高质量发展 创新变革
数据要素如何产生即时价值:企业与用户互动视角
谢 康 张 祎 吴 瑶
[摘要] 数据要素价值实现的基础与机制研究在国内外均是一个新话题。区别于数据要素主要特征或潜在价值的研究,本文针对现有研究缺口,借助企业与用户大数据合作资产理论和文献对话,从行动者网络、数字基础设施和制度建构三个维度剖析数据要素即时价值实现基础,从企业主导和用户主导两种情景阐述数据要素即时价值实现机制,提出企业与用户互动视角下数据要素即时价值实现的理论模型,形成对数据要素时效性价值的基础理论创新。本文以SHEIN案例作为实践参照进行理论解释,通过逻辑推演分析与准案例研究的结合,为直播电商、场景化创新、快时尚商业模式等中国企业前沿实践提供了即时价值视角的理论解释。本文为提升商业系统内的数据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也为企业提升数据利用效率,激励用户数据化参与、授权和分享数据策略提供管理启示。
[关键词] 数据要素 大数据 企业与用户互动 大数据合作资产 互动创新
外资持股的供应链低碳化效应研究
宋德勇 汪 涌 胡 杨
[摘要] 研究企业外资持股能否通过供应链渠道产生溢出效应,推动供应商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2009-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供应链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了企业外资持股对供应商碳排放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企业外资持股增加能显著减少其供应商碳排放,而企业外资持股促进供应商环保投资增加的“资金链”渠道、促进供应商绿色低碳创新水平提升的“创新链”渠道是企业外资持股推动其供应商碳减排的重要途径。企业环保信号更明确、供应商环保参与度越高时,企业外资持股增加对其供应商的碳减排效应越强;企业绿色技术越先进、供应商学习能力越强时,企业外资持股增加对其供应商的碳减排效应越强。进一步发现,企业外资持股增加对其供应商的碳减排效应可沿供应链继续向上产生多级溢出;境外机构投资者持股具有更强的环境正外部性,企业“走出去”会强化其外资持股对供应商的碳减排效果。本文为中国进一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并在供应链乃至产业链层面落实“双碳”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供应链低碳化 外资持股 知识溢出 资金链 创新链
文化与家族企业跨代创业:代际传承中的文化嵌入
吴 炯 黄钧瑶
[摘要] 作为家族企业传承期的重要活动,跨代创业强调多世代成员间的共同参与,根植于生产生活及人际交往的文化是影响经济行为的深层次因素。然而,现有研究普遍将文化视为一种建构力量,与制度环境或个体认知直接相关,对文化的内在作用路径缺乏完整解析,而文化嵌入视角的引入可以使关注点转向社会关系,为厘清中间过程提供必要条件。基于此,本文以淄博市陶琉产业中的4家家族企业为对象,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背景下的跨代创业实践,探索代际传承中家族企业的文化嵌入过程。研究发现,文化对家族企业跨代创业的影响历经“社会关系—关系嵌入—社会互动”的路径,并遵循“文化唤起—嵌入强化—协作关系—战略选择”的逻辑。具体而言,传统文化分别借助处世哲学、人伦秩序及规则框架三层面所对应的嵌入路径,强化了跨代创业团队内的协作关系,并进一步体现在协调、合作倾向与跨代创业几种模式间的联系上。本文通过构建文化嵌入的系统分析框架,全面阐述了文化如何经由社会关系和社会互动对经济行为施加影响的微观机理,为中国传统家族企业的跨代成长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启示。
[关键词] 家族企业 跨代创业 文化 文化嵌入 社会关系
点击封面 订阅包邮 | 预订2024年九折优惠
《中国工业经济》是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类综合性权威理论刊物,重点覆盖国民经济、产业经济、工商管理、案例研究等学科领域,专门刊发以重大前沿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前瞻性、引领性、规范性最优秀研究成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第一批重点资助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学术期刊;曾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最高层次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学术期刊特别奖(2020)、第二至四届优秀期刊奖连续3届一等奖,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工业经济类第一名(历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顶级期刊(2022),连续12年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2—2023)称号,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管理科学A类重要学术期刊(历年),中国工业经济学会核心会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