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露港口数据很难吗?或许吧!| 港口圈
2017年,港口圈拐着弯写了几个吞吐量报送的内涵段子,其中一个是说,一位年轻人博闻强记,数字顺手拈来,被安排给领导做汇报。领导问,你们码头多少量?他回道:您是要报政府的,还是报集团的,还是公司内部的?结果,读者的留言也很有意思,读者A说,“作业量是计算出来的,不是干出来的”,读者B说,“口径太多太晃眼”,读者C说“千年来的规矩,知道不点破”。
近几月来,交通运输部每月发布的港口吞吐量数据“难产”,至今尚未披露全国1、2月港口吞吐量详细数据。不破不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疫情之下,数据披露这个难题,各方都在怎么处理?
1、数据会迟到,但不缺席。
众所周知,外贸数据与港口吞吐量数据大致呈正相关状态,所以我们先说说海关总署。2月7日,海关总署于其官方网站上表示,这1、2月的数据就不单独报了,三月份再报吧。
3月7日,数据终于来了。今年前2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12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9.6%。其中,出口2.04万亿元,下降15.9%;进口2.08万亿元。
看完数据,什么感觉?下降确实很厉害。还有什么感觉?意料之中。你报或者不报,疫情的影响就在那里。在此之前,大家通过国内外咨询机构分析、券商研究、内部会议,已经剖析得七七八八了。下降的数字,大家已经做好心理准备去承受。
2、直言不讳,数据下降了,但在想方设法追回来。
3月16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题为《上海港:保持全球第一目标未变》内容。这篇文章很有意思,小圈认为有三个点值得关注:
一是上港集团主管生产的副总裁王海建说,“预计一季度,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较去年同期下降10%左右”。对数据敏感一点的读者一下就可以算出来,2019年一季度上港集团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41万TEU,也就是说,2020年一季度上海港减少了100万TEU左右。
二是外部影响带来的压力这么大,但王海建说,集团在拼,要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怎么拼?冷箱流通不畅,那就租赁、新建港外堆场;疫情暴发零接触成为必然选择,那全程无纸化就派上用场;行业在洗牌,那我们就就抱团……
第三个则是,《解放日报》是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
这三个点连起来,就是说上港集团在上海市委机关报的采访中,直言一季度港口数据下降这一不争的事实,但是面对这样严峻的外部形势,他们有信心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铿锵有力地喊出“保持全球第一的目标未变”这句话。
小圈看完这个采访有一个感受:这里有一个允许讲真话的政府,还有一个实事求是的企业。
3、上市公司主动披露,投资者请注意风险。
3月5日,广州港(601228)发布公告表示,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2月份吞吐量 102.9 万标准箱,同比下降 20.6%;预计完成货物吞吐量 3059.3 万吨,同比下降 4.6%。2020 年 1-2 月份,公司预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 261.5 万标准箱,同比下降 14.1%;预计完成货物吞吐量 6927.9 万吨,同比下降 7.2%。
3月6日,宁波舟山港(601018)发布公告表示,2月份,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预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62.4万标准箱,同比下降20.7%;预计完成货物吞吐量5397万吨,同比下降8.1%。
3月10日,北部湾(000582)发布公告对外披露了1、2月份的数据。
3月14日,招商港口(001872)也发布了海内外码头的增长情况。
这几家上市公司披露的数据虽然是快报,且属于股份公司层面,并非全集团的吞吐量数据,但是已经很好地提前预警了投资者,也让更多其他关注者有管中窥豹的可能,低调尽责。
由于吞吐量数据属于自愿性信息披露,目前也仅有上述几家港口上市企业对外披露了这一信息。
4、不仅要报,还报得详细
上周,美国西海岸最大两个港口的情况也都对外披露了。其中,长滩港公布2月份港口数据,集装箱总量同比下降10%,集装箱进口量同比下降18%。洛杉矶港,2月份的TEU总量与去年相比下降了近23%。受疫情影响,进口量下降22.5%。
不仅如此,洛杉矶港也直接对外表示,由于雇用人数急剧下降,145名集卡车司机因作业量减少而被解雇或休假。
洛杉矶港执行董事Gene Seroka直言了吞吐量下降的原因,“我们与全球合作伙伴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因此跨太平洋海上贸易受到重大影响也就不足为奇了”。大白话说就是,我们与中国贸易联系紧密,不受影响才怪。
从上述一系列情况看下来,我们多少也明白了,对外披露港口吞吐量数据并不简单。不难理解,因为这意味着一个港口在全球的排名,与兄弟港口之间的差距,甚至是一个地方政府的政绩表现。但又难以理解的是,在这样的数字游戏中,我们越来越“输不起”,以前担心增幅不够高,现在担心降幅太大。我们焦虑重重,又红光满面,在自我构建的海市蜃楼里,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