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传统的港口还能打造科技企业?是的,能!丨港口圈

港口圈 吴琼 港口圈 2022-10-06

振华Terminexus全球港口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2021年是自动化码头的丰收之年,继青岛四期、洋山四期之后,深圳妈湾智慧港、日照港自动化码头以及天津港C段七彩码头也榜上有名,港口自动驾驶更是在诸多港口落地开花。铺天盖地的新闻稿里,人们对港口和技术供应商的名字耳熟能详,往往容易忽略了这样一类企业,他们是连接港口码头和技术供应商之间的“桥梁”——港口科技企业。


表1 国内部分港口科技企业概况


港口还能有科技企业?


港口,科技企业,初听好像风马牛不相及。港口以保守著称,科技企业以创新闻名,港口保守的氛围中怎么会诞生创新基因的科技企业?质疑声不绝于耳。


“港口科技企业能有技术?”众所周知,智慧港口建设涉及到的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物联网、AI、VR/AR、5G、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数字孪生等等,细究起来,其中不乏机器学习、深度神经网络等领先技术。港口的科技企业出身大多数是从通信起步,很早就承担起了港口的信息化建设任务,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也在港口的无纸化发展过程中有所锻炼,但技术能力距离市场上的科技企业差距犹存。


技术上的差距并非不可补救,引来人才可以拥有技术。但“港口科技企业哪来人才?”也是一个难题。港口科技企业一般受限于港口国企体制,由于工资总额制度和岗位定薪制度,比如,以上某家港口科技公司提供给软件工程师的年收入为10-20万,相较于一般IT行业,吸引力弱。而成熟的港口技术人才也会被市场化程度更高、薪资水平更诱人的港口技术供应商“虎视眈眈”,面临流失风险。


“缺乏核心技术和核心人才的港口科技企业怎么会有竞争力?”在“一省一港”整合热潮和港口数字化转型趋势下,港口科技企业普遍是承接港口集团“派发”的集团及下属企业智慧港口建设任务。这一模式下,港口科技企业容易被质疑“空心化”,没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只是靠转包项目,坐地起价。


“缺技术”、“缺人才”和“没竞争力”仿佛是打在港口科技企业身上的深深烙印,然而世事并非一成不变,究竟是精准画像,还是刻板印象,还得继续往下说。


于实践中练出火眼金睛


投资成千上亿的自动化码头项目仿佛是一个“炼丹炉”,把码头、技术厂商和港口科技企业等不同参与方作为“原料”丢进去,在多方缠斗融合下,港口科技企业练就了火眼金睛。


以天津港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为例,就在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项目上快速成长起来。作为码头信息化总集成的承包方,港口科技企业既是“协调者”,承担了码头生产作业管理系统、自动化设备控制系统、水平运输管理系统等几十个系统的交互集成工作,在对接码头的业务需求的同时,协调诸多软硬件厂商联合攻关;又是“引导者”,确定主要技术方向,制定项目功能设计、设备接口规范等基础性文件,选择项目方案和项目团队;更是“支持者”,为参建厂商组织港口业务培训,搭建项目团队所需的系统测试环境。


相对码头,港口科技企业是懂技术的港口人。对于整个自动化码头的信息化建设,华为、西井科技、Navis、ABB等技术提供商各有所长,华为胜在5G通讯,西井科技胜在港口无人驾驶,Navis主推TOS系统,ABB主推设备控制系统,谁也不能总揽全局。即使在同一系统项目上,不同技术厂商的解决方案和主要优势也各有差别。码头方需要借助港口科技企业的专业意见来甄选符合自身业务需求的方案和团队,而不是“捡在篮子里就是菜”,更需要港口科技企业牵头缝合不同类型的技术厂商,形成完整的自动化码头解决方案。


相对技术厂商,港口科技企业是懂港口的IT人。技术厂商拥有先进的技术能力,也可能具备一些项目经验,但具体到某个码头,还是会有一定的特殊性,再加上技术处于快速发展中,码头方可能会提出一些全新的业务需求,这时候,港口科技企业的“中间人”变得重要起来,做“港口语言”和“计算机语言”之间的翻译官,平衡双方,有技巧地进行项目推进。技术厂商需要港口科技企业来普及港口业务知识,梳理业务流程,理清系统逻辑,更需要港口科技企业帮助协调港口内部关系,进行反复沟通,平衡多方利益。


在自动化码头项目的实践中,对于港口科技企业而言,收获最大的可能不是接触或者掌握先进的技术,而是在项目中成长起来一批优秀的港口技术人才,富有实战经验的应用系统开发工程师、安全运维工程师、数据挖掘工程师、系统架构师、全栈工程师等等,这些专业骨干人才是港口科技企业再次出发的核心力量。


新公司带来新变化


不难发现,在自动化码头建设中积累的技术和经验,催生港口在2020-2021年两年间密集成立了一批新的公司。单从名称来看,新的港口科技企业身上的港口色彩更淡,更靠近科技企业风格,仔细分析会发现有趣的变化。


(1) 更市场化更丰富的企业组织形式


表2 新旧港口科技企业的所有制变化


原先港口科技企业的出资方一般牢牢锁定某个港口集团,是完完全全的港口子公司,但2020年12月成立的哪吒港航科技则是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次试点,上港集团控股60%后,引入了高科技企业天玑科技参股10%,还分出了30%的股权激励给予技术人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港口科技企业留不住技术人才的困境。2021年相继成立的浙江智港航科技和厦门智图思科技也是多方合资,港口企业控股,相较以往,市场化程度更高,与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2) 更有技术含量更新颖的主营业务


图1 新旧港口科技企业的业务变化


原先港口科技企业的所属行业一般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的港口科技企业则为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在业务范围上也有了明显的区别。原先港口科技企业以通信类、工程类、租赁类和软件开发类等业务为主,新的港口科技企业的业务则转向了集成类、数据类、咨询类等,业务范围中频繁出现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数据等字眼,在技术上更加先进,服务上更加新颖。


(3) 更多紧密联系更细分的企业生态


图2 港口科技企业的企业关系


新旧港口技术企业之间并非井水不犯河水,总的来说还是一家人。海勃物流软件的董事黄桁同时也是哪吒港航智慧科技的总经理,黄深广同时担任了信通公司和浙江智港通科技的总经理,哪吒港航智慧科技和福建电子口岸同时投资了厦门智图思科技,其法定代表人冯梅同时也是哪吒港航智慧科技的董事。千丝万缕的联系下也有细分,天津港信息公司将通信业务、运维业务分给了振港子公司,山东港口科技集团在引进浪潮科技企业的同时,按主要港口进行了内部细分,也成立了山东港云数字科技发展对外推广。


港口科技企业的“市场梦”


港口科技企业在自动化码头建设中积攒经验,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理顺机制,最终的目标是走向智慧港口建设的“蓝海”。以目前走得最快的哪吒港航科技为例,将自己定位为港口数字化转型方案的提供商,以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对外提供服务。


哪吒提供的产品主要包括集装箱码头生产系统ITOPS和TOPS-C,件杂货码头生产系统TOPS-B,滚装船码头生产系统TOPS-R,以及云堆场、仓库和理货管理系统;提供的解决方案包括全3D数字孪生系统、智能理货、智能道口、机器视觉产品以及系统集成等解决方案。

成立刚满一年,哪吒已经投资了安徽海润信息技术和厦门智图思科技,分别持股50%和40%。安徽海润信息技术是安徽省港航集团下属二级子公司,服务安徽省内港航集团企业的智慧建设,厦门智图思科技背后是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主攻厦门港码头操作系统的智能化升级。哪吒的外部客户是大型港口集团,这种以资本为纽带进行技术输出的合作方式,不失为一种探索。由此可见,港口科技企业的市场化之路,不仅限于产品和解决方案,也需要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


港口圈(ID:gangkouquan)认为,港口科技企业的第一步是支撑本港的数字化转型,而下一步的“走出去”则免不了与诸多技术厂商同场竞技,商场之上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港口科技企业需要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探索自身优势,打造护城河,才能在市场化的竞争中有一席之地。

由于微信推送机制变化,欢迎大家将港口圈设为星标或点击“在看”,以免错过港口圈每日内容推送。

往期热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