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以为港口人在骂你,其实他在讲粤语 | 港口圈

港口圈 港口圈 2024-03-04

振华Terminexus全球港口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作者:侯玉森


最近港口圈(ID:gangkouquan)办公室经常响起仆街仔、做乜撚野呀你等声音,小圈请主编文明用语,至少要用我们可以听懂的话打骂员工。但主编却强调她只是在学习粤语,而且是与港航相关的商务用语,我们表示唔信,我们虽然不懂粤语,但港剧港影谁没看过,不能糊弄我们“捞松”。


直到主编打开维基词典:仆街,有说法来自英语 poor guy(意为穷人、贫苦人)的谐音,传闻18、19世纪,英国商人来珠三角经商,当时码头上有很多衣不蔽体的搬运工人,英国商人就称呼这些码头工人为“poor guy”。虽然华工基本上都不识英文,但明白“poor guy”有侮辱人之意,谐音到了字面就成了“仆街”。小圈看了一眼支付宝的余额和摔裂了的手机屏,又看了一眼主编金光闪闪的玛莎拉蒂(模型),明白了谁是当代仆街仔。


珠三角地区水文条件优秀,码头、航运业向来兴盛,伴水而生的外贸同样发达,背后是无数在水上讨生活的船家和岸边谋生的劳工,他们的一言一语也逐渐融入日常用语。“仆街”起源自“poor guy”的说法未必可信,但码头工人一直给人工作条件艰苦、待遇欠佳的印象,咕喱(苦力,Coolie)就是另一个证明。Coolie的语源也有争议,一说1727年,德国博物学家及物理学家Engelbert Kämpfer以Coolies来形容日本长崎为荷兰货船卸货的码头工人,《牛津英语词典》则将Coolie一词追溯至印度语,但无论如何,在机械没有普及之前,在码头负责搬运货物的工人们都有一个称呼:码头咕喱(为了活学活用,我们可以造一个句:搬运港航新闻的小圈就是新闻咕喱)。


码头上除了求生计的本地人,揾食的外来客也不少,传闻清末明初,许多北方人到香港揾食,起初以码头工人为主,后来扩展到各行各业。这些外来劳工互相之间称呼“老兄”,香港本土人则由于发音不同,常会在跟他们打交道时误称为“捞松”,“捞”也逐渐成了外省人的代称。


北方话会融入粤语,粤语也会渗入普通话,比如港口圈全员都是主编的“拥趸”,“拥趸”一词就源于粤语。有一种说法是,“趸”指代码头上用以束绑船缆的短柱,引申为码头和泊位。“拥趸”字面理解就是船只多,拥挤,说明码头来往的船只很多,引申为受欢迎,这也很符合今天华南各码头的盛况。

 

华南码头多,大船更多,拖轮必不可少,大船与拖轮相互依偎,就像热恋中的情人,这像不像“拍拖”?可能没错,“拍拖”原写为“泊拖”,是西江流域航运俗语,清末民初,西江航运发达,通常大船载货并拖小船一艘,主航道大拖小;近岸时,大船吃水深,难以靠岸,此时小船便卸货上岸,来回相依,人们以此比喻男女恋爱时的互相关心和难舍难分,“拍拖”也就成了恋爱的代名词。


恋爱时你侬我侬,分手时就又是另一番景象,粤语“斩缆”意为与原来相爱的人一刀两断。难道港剧里的情深意切都是骗人的?其实斩缆原义是发生意外时(如火灾或沉船),把联系船只的绳缆斩断。对于水上谋生的船家来说,决断必须干脆,意外则要尽量避免,因此船夫或水手往往有诸多忌讳,并传给岸上人,久而久之,航运商贸历史较久的地区就会生出很多让外行人不明所以的禁忌。如忌讳在粤语口语中又名“棹忌”,“棹”一字原指水上人的“棹艇”,“棹忌”是船家的行船忌讳,后来“棹忌”一词被岸上人吸纳,引伸至指所有忌讳,起源反而渐被后人遗忘。小圈也是过了很久才明白,只因在粤语中,“空”与“凶”发音相似,华南各码头为避讳,才称空箱为“吉箱”

 

看完了这些“胡说八道”,你是不是觉得被小圈shanghai了?那可没有,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美国沿岸盛行藉欺骗、恐吓、暴力等手段绑架民众,强迫其当水手以从中牟取暴利。上海经常是这些非自愿水手的目的地,被shanghai就成了坑蒙拐骗的同义词。如果你觉得小圈shanghai了你,请用粤语骂我们,反正小圈听不懂;如果你知道更多来自港航业的“黑话”,也不妨放在留言里考考我们(就让我们互相shanghai吧)。

由于微信推送机制变化,欢迎大家将港口圈设为星标或点击“在看”,以免错过港口圈每日内容推送。


往期热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你以为港口人在骂你,其实他在讲粤语 | 港口圈

港口圈 港口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