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方日报》刊发我院左冰教授、陈奕滨讲师文章

     2021年10月18日,《南方日报》第A11版理论周刊(新论)刊发我院左冰教授、陈奕滨讲师文章《以马克思主义整体观指导红色资源活化利用与保护》。

  


文章全文如下:


      以马克思主义整体观

指导红色资源活化利用与保护

 

■左冰,陈奕滨 革命文物遗迹等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是标志中国近代革命文化的典型物质元素,也是党的百年光辉奋斗历程的生动教材。推进红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既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冀望,也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精神基础的战略决策。 红色资源的活化利用,是力图将已经脱离了其原来的历史语境和使用场景的革命器物和遗迹遗产,融入当代生活方式和知识谱系的实践层面,充分释放其活态能量,赋予其新的文化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宏大的总的联系”的整体,物质世界和思维世界都以不可分割的整体方式存在和发展着,各个领域和不同领域的各个过程之间存在着广泛联系。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者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对红色资源的活化利用,需要将其放在它和世界整体的总联系中,从全面的、动态的、联系的角度呈现红色资源本体及其从属整体、红色资源之间及其与其他资源之间的联系,让红色文化资源成为充满活力和时代气息的当代中国文化生活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马克思主义整体观

把握红色资源地方性与国家化的统一性

 

红色资源活化利用首要面临的是如何在革命文物的地方性认知与国家观念之间取得平衡协调。这不仅关涉我国革命文物和党史学习教育的战略方向,而且对于增强地方文化主体性至为重要。红色遗产不仅渗透着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家观念,也是对地方性的表达和呈现,其所表现出来的各地地理、文化等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真实、完整而生动地呈现出地方文化之间的共创互通与中华民族国家观念的交融整合。从文化整体观来看,整体的价值大于组成它并使它获得文化意义的各个部分价值的总和。红色资源的活化利用应将国家整合的教育内容与民族地方性知识结合起来,不仅将其作为培养国家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地方振兴的契机,对于凝聚各区域、各民族人民力量意义重大。

 

以马克思主义整体观

理解红色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延续性

 

事物的整体性,不仅表现为部分和整体的有机统一,还表现在时间维度内以“过程集合体”形式存在的整体上。红色文物资源形象地反映了中国近现代时期的历史面貌,其中所蕴含的如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自强不息的精神及其所凝固的文化符号,均是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在近代革命中的创造性表达。不能将红色文化看作是独立于传统文化的单体文化来单独理解,使之游离于中华文化文脉之外。红色资源的活化利用,需要在历史关联性和事物连续性中,呈现出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持续演进的美好情境。

 

以马克思主义整体观

融通红色历史与当代生活

 

文化建设必须扎根于生活。红色资源的活化利用不仅需要关注空间上的关联性、从时间维度挖掘其历史层积性,还需要在历史流动即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关注其与当下生活的共时性。因此,对革命文物的保护不仅是保原址、保文献、保原真环境,保存在历史典籍与地方居民的记忆中,而且要保传播、保接触、保传承。对红色资源的活化利用也不只有解读、讲述和舞台化的展演,还需要借助想象的翅膀,强调所在地生活者的参与,强调与当代人的互动关系,将中国革命者蕴含在文物遗迹之中的独特精神气质和现实生活融通交汇。 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充分注意国家、市场、社会之间的合作,政府、学界、民间相互配合,要发动基层社区群众,鼓励整个社会、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红色文化的阐释、传播和传承,如广泛收集和持续补充红色文物资源或更新历史叙事,让人人都成为红色资源的收集者、保存者、讲述者,成为红色经典文化的传播者与传承者,使红色文化成为当代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科技应用也必不可少。

 

以马克思主义整体观

打造红色叙事的情绪感染空间

 

红色资源作为历史见证者,并存于中华民族的河谷山川、古迹建筑、村镇市集当中,它不仅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也是一个空间的概念。红色资源的活化利用,不能只流于物化形制,也不只囿于身处其中,而是主张身临其境,将激发积极情感作为核心目标,充分利用旅游这一重要的身体和情感体验途径,通过空间叙事赋予红色历史一种空间性的结构,打造一个面向游客的有效感染氛围。红色叙事应该在空间维度上进行编排和创造,通过营造历史空间引领人们体悟历史。这种通过叙事和场景营造的特定感染氛围可建立起游客身体感受、情绪、情感和空间之间的联系,可以打开游客的认知之门,影响游客的情感表达,对游客形成高尚的情操进而转化为精神追求起到更深远的作用。

 

以红色文化资产概念

统领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性活化利用

 

红色资源是一个内嵌若干复杂关系的整体,需要跳出单一的保护对象和保护工程,关注其整体性的活化利用。应将特定区域内的红色资源与其周边的其他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生态资源、产业资源等整合起来,放到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系统中,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生活质量提升相互关联统一于国家和地方的整体性规划和发展之中。特别是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红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需要用“红色文化资产”的概念统领包括红色遗产在内的多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将其视为具有文化性质的国有无形资产,成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经济动力之一,以突出红色文化资源对于激发创新创业的文化价值、对于革命老区和乡村建设的旅游经济价值、对于党史学习教育的政治价值、对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生活美学价值,从而获得社会、经济、文化层面的可持续发展动力,使红色文化资源活化事业得以扩大化甚至社会化,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
左冰,教授,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陈奕滨,讲师,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您可能错过的精彩




  院长午餐会丨罗秋菊副院长:踔厉奋发,明月入怀
☆  我为群众办实事丨旅游学院开展惠民观影活动
  我院顺利举办2021年秋季党章学习小组开班仪式


编辑:黄   倩
初审:刘俏芬
审核:徐永怡
审核发布:徐红罡、张东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