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相伴,不止在路上!世界读书日,这些书你读了吗?
习近平同志说,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
旅游,作为一个包罗万象的学科,需要有各个领域的知识储备,以增强语言能力,提升理解力、想象力、表现力和批判能力。
主题一:旅游与休闲
山海经
徐霞客山河异志
茶弦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古人怎么旅行?怎么做攻略?怎么登山?怎么涉水?古人旅行和今天的旅行有什么不同?作为非常少见的古代旅行悬疑小说,《徐霞客山河异志》带读者跟随徐霞客走一次惊险刺激的古代旅行。
寻路中国
何伟著,上海译文出版社。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中文名何伟,曾任《纽约客》驻北京记者,以及《国家地理》杂志等媒体的撰稿人。《寻路中国》通过冷静旁观小人物的日常生活,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和现实。平淡从容的叙述,客观真实的记录,为我们呈现了我们生活着但从未仔细观察过的中国。
主题二:历史与文明
中国通史
吕思勉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中国通史》贯通古今、征引繁富、思想新潮,六十余万字,浓缩了中国五千年历史。第一部分是中国文化史,借鉴古代史书的典制体,按章节分为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等18个历史专题知识,内容之广泛,完全与今“大文化”涵义相合;第二部分是中国政治史,从民族起源开始,深入解读了近20个朝代的兴衰演变。
哈佛中国史
卜正明主编,中信出版集团。《哈佛中国史》叙述了从秦朝建立到清朝灭亡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以一种新鲜、紧凑、好读的方式,讲述了中国历代王朝的兴盛、发展和消亡。和一般编年史不同,它提供了和中国同时期的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一些历史叙述,和中国的文化历史经济同时期进行横向对比。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董书慧、王昶译,北京大学出版社。作者将整个世界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体,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从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把研究重点放在对人类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诸历史运动、诸历史事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上,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对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未来简史
尤瓦尔·赫拉利著,中信出版社。如果说《人类简史》是关于我们从哪里来,那么《未来简史》就是关于我们人类的未来命运。赫拉利提出,几千年来,人类面临着三大重要的生存课题——饥荒、瘟疫和战争。
主题三:哲学与科学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哲学简史》是哲学泰斗冯友兰先生思想臻于圆熟之时撰写的杰作,也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哲学入门经典。1948年出版时,立即成为西方人了解和学习中国哲学与文化的不二之选,七十余年来一直是诸多世界名校中国哲学课程的通用教材。
科学革命的结构
托马斯·库恩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世纪学术史上具有影响的著作之一。它引发了一场认识论的大变革,掀起了世界性的阅读热潮,至今不衰。书中首倡的“范式转换”,如今已成为人类认识世界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的概念。科学改变了世界,而这本书改变了科学。
主题四:社会与文化
乡土中国
费孝通著,上海人民出版社。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实地调查和考察总结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模式,写下了诸多不朽篇章。本书推出的是学界共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代表作《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乡土重建》和《皇权与绅权》四篇著作,可供社会学工作或教学、研究者参考。
论语·大学·中庸
陈晓芬/徐儒宗编著,中华书局。《论语》是儒家的语录体著作,用言谈的原态方式记录了孔子的思想,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孔子思想及儒学理论最基本也是最可靠的文献。《大学》和《中庸》是儒家经典中最具系统性的两种理论著作。《大学》是“内圣”与“外王”高度统一的政治理论,也就是以“德治”为指导思想的政治哲学;而《中庸》则是协调各种关系以创建和谐社会的人生学说,是儒家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这三部书再加上《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元、清时期科举命题的经典和士人最重要的必读之书,在儒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唐诗百话
施蛰存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本书是我国蜚声中外的作家、翻译家和编辑家施蛰存先生研究唐诗的经典著作,受到了海内外读者的热烈赞誉。本书收入讲解唐诗的文章100余篇、唐诗近300首,按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编排。施先生结合作者情况和相关社会背景、历史知识的介绍,分别对每首诗歌进行分析、考据和讲解。
文化与社会的媒介化
施蒂格·夏瓦著,复旦大学出版社。作者在本书中追根溯源,完整地阐释了“媒介化理论”的框架、内涵及演变过程,并揭示出在“媒介逻辑”影响下,与人们密切相关的政治、宗教、游戏和惯习四方面的深刻变化。本书是继 “新媒体”系列译丛之后,复旦大学出版社重磅推出的第一本系统介绍“媒介化”研究的译著,相信它能给国内媒介研究领域的学者带来富有启发的洞见。
论集体记忆
莫里斯·哈布瓦赫著,上海人民出版社。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在此书中提出了“集体记忆”的概念,指出集体记忆是“一个特定群体共同回忆往事的过程和结果”,并将其用于研究在家庭、宗教群体和社会阶级的环境中,过去是如何被记住的。
文化的解释
克利福德·格尔茨著,译林出版社。该书全面梳理了文化人类学研究领域里的误区,对文化的概念、文化与宗教以及文化与意识形态等的关系进行了详实的研究。所有的论文基本上都是通过从一个又一个案例中提出的一个个独特观点,来阐明什么是文化,文化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以及文化研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恰当方法等问题。
主题五:心理与认知
想象的共同体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著,上海人民出版社。作者将比较史、历史社会学、文本分析与人类学融于一体,提出一个解释民族与民族主义问题的具有哥白尼革命特质的新理论典范,把民族、民族属性与民族主义视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的人造物”作为研究起点,而民族这种特殊的人造物就是“想象的共同体”。接着论证了民族主义是如何从美洲最先发生,然后再向欧洲、亚非等地逐步扩散的历史过程。
论人的成长
卡尔·罗杰斯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作者回顾了自己的人际关系经历、成长体验,以及人生观的起源等,介绍了其个人的专业观点和参加的各种活动。他重点讨论了教育问题,他提到了自己对于教育性质的认识以及展望。此书讨论的内容,已不局限于心理疗法,而是一种观点,一种哲学,一种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是任何国家、任何职业的人都能非常热衷的、使生命得以扩展的方式。
主题六:美学与艺术
谈美书简
美的历程
李泽厚著,人民出版社。本书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凝聚了作者李泽厚先生多年研究,他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如斯感性,如斯亲切。今配以精美的插图,本书就更具体地显现出中国这段波澜壮阔的美的历程。《美的历程》是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
天雨流芳——中国艺术二十二讲
李霖灿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天雨流芳”,此四字原是汉语,意为天降润雨,滋生万物,但如以纳西语发音,其意思却是“去看书吧”。李霖灿先生以四十年老博物馆员的体验从中国文化中汲取智能,以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方式,讨论了中国艺术史研究中最主要的几个类门。借由“体物言志”的方式,向读者揭示生活与处世的态度,在书中,作者不仅循循善诱地引导读者如何欣赏一件艺术品,并且随时提醒大家:生活之中无处不蕴藏着艺术之美。
剑桥艺术史
苏珊·伍德福德等著,译林出版社。《剑桥艺术史》的作者,皆为艺术史科班出身,他们或是大英博物馆研究员,或是英国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的策展人、教育部负责人,或是英国国家艺术收藏基金会的出版物编辑。他们的叙述,让每一个普通人有机会接触伟大的艺术。
主题七:数字与人工智能
生命3.0: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进化与重生
迈克斯·泰格马克著,浙江教育出版社。作者对人类的终极未来进行了全方位的畅想,从我们能活到的近未来穿行至1万年乃至10 亿年及其以后,从可见的智能潜入不可见的意识,重新定义了“生命”“智能”“目标”“意识”,并澄清了常见的对人工智能的误解,将帮你构建起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动态的全新思维框架,抓住人类与人工智能共生演化的焦点。
爆发:大数据时代预见未来的新思维
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巴拉巴西的研究是在人类生活数字化的大数据时代基础上进行的,移动电话、网络以及电子邮件使人类行为变得更加容易量化,将我们的社会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数据库。他认为,人类正处在一个聚合点上,在这里数据、科学以及技术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那个最大的谜题——我们的未来。
主题八:负责任的科研
科学社会学
R.K.默顿著,商务印书馆。本书标志着科学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作者在本书前半部分追溯了科学社会学思想的起源,回顾了他自己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该学科早期发展的历史;在后半部分讨论了科学社会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它们共同的研究对象—科学,使这三者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如何阅读一本书
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著,商务印书馆。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读者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来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
主题九:管理学
高级品牌管理
保罗·藤甫诺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品牌从未如今天这般重要。经济和市场变幻莫测,技术和创新突飞猛进,无论是实业公司还是网络公司都必须大力打造自己的品牌才有可能生存。作为品牌管理的资深专家,作者以40多个典型案例阐述品牌管理的理论与实战,讲解市场营销领域的机遇与挑战,涵盖了品牌战略制定、价值评估、定位与文化等品牌管理的方方面面。
全球性转变——重塑21世纪的全球经济地图
彼得·迪肯著,商务印书馆。本书是经济全球化研究领域的经典和权威读物,对经济全球化的现象、过程和影响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作者在回顾和评价全球化争论中各种观点的基础上,将全球化置于剧烈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变化的大背景之下,通过分析跨国公司、国家及利益集团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不同的部门案例,为读者展示了21世纪全球经济“新地图”的形成过程。
您可能错过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