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逸仙文旅大讲堂|游锦亮:寻佾问道,以佾传礼——佾舞的传承与当代构建


为增强师生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促进师生对中国佾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与认知,2023年5月5日,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举办第37期“逸仙文旅大讲堂”,邀请佾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深圳市佾礼佾舞文化研究院创始人兼院长游锦亮给师生们开展了一场精彩的《佾舞与礼乐》主题讲座。讲座吸引了众多感兴趣的老师和同学参与,徐红罡院长主持并致辞。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充分挖掘它的基因密码才能传承和弘扬其超越时空的价值。中国佾舞集诗、礼、乐、舞为一体,是传承至今最古老的原始舞蹈,是中国礼乐之邦的文化符号。

游锦亮老师多年来一直在传承和传播中国佾舞礼乐文化。她说,佾舞礼乐源于对天地万物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是中国文化“真善美”的根本。从远古的巫舞到上古西周制礼作乐的二、四、六、八佾的规制,游锦亮老师为大家细致地讲解了佾舞的过去和现在。针对当今时代的佾舞构建,她特别深入地进行了剖析,引导师生共同思考佾舞的未来。


游锦亮老师现场讲座


针对佾舞礼乐的挖掘保护、复兴和传播,游老师将中国的美学与哲学归结为“礼”“乐”两个字,宇宙万物都在次序和节奏当中,中国古人找到“次第与节奏”的宇宙规律,并以此假借于“礼乐”。她指出,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在教诲世人“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乐”祭祀不仅仅是讲究仪式盛大,更重要的是和谐天地万物、家国天下的美好关系。故,恭敬心加仪式感,才是礼乐和合。


同学们向游锦亮老师提问


讲座最后,游锦亮老师就佾舞的文化内涵和当代构建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现场,同学们还通过穿戴佾舞服饰、着佾舞妆容等方式,沉浸式地走进了佾舞文化。同学们纷纷表示讲座内容深厚有力,通过这样的讲座,真正感悟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现场同学体验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以佾舞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朝斯夕斯,念兹在兹,旅院学子将以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己任,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您可能错过的精彩 

亚洲文化遗产青年论坛圆满落幕

第四届世界古都论坛暨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青年论坛圆满落幕

第八届中国旅游管理博士生学术训练营报名通知


图文|徐诚 张茜 张楚一 谢书悦

编辑|李承锦

初审|何甜

审核|徐永怡

审核发布|徐红罡 黄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