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暑假,他们在阿者科看见中国乡村

“我希望你们能够看看真正的中国乡村。”

夏日元阳梯田绿意盎然。

暑假伊始,元阳梯田绿意盎然。7月6日清晨,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创院院长保继刚教授站在阿者科游客中心前的广场上,面向来自高校旅游帮扶联盟和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的近百位师生,简短地开场。
保继刚教授在阿者科游客中心前的广场上向学生们讲解。
这是2023年“首届高校旅游帮扶联盟阿者科计划研学夏令营”的开营仪式现场,没有背景板,没有主舞台,站在他身旁的是本地村民高美华和两位驻村的中大博士生。
阿者科计划究竟是什么?它为何声名鹊起?这一旅游减贫方案能否在全国复制推广?师生们带着诸多疑问,深入一线调研,展开思考与探讨。

一次沉浸式国情教育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我在这里看到了乡村原本的模样。”
元阳梯田“稻鱼鸭”生态成为一道景观。
来自高校旅游帮扶联盟成员单位新疆大学的研究生王帅在走访阿者科村后,如是感叹道。有着驻村工作经历的他,曾目睹过一条历史文化名村被“搬空”,乡居改颜,乡愁不再。事实上,在过去多年间,部分地区乡镇为发展经济,招商引资、大干快上、搬迁原住民,致使“千村一面”。这种失去原真性体验的旅游不仅难以吸引游客,更令乡土文化难以延续。在王帅看来,阿者科村恰是在坚守传统民居不租不售不破坏、不引进任何外来社会资本、不放任本村农户无序经营、旅游开发以传统村落保护为首要前提的四条底线下,留住了乡愁。
传统村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基因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为发挥高校学科优势,更好地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2020 年,教育部倡导成立了农林、教育、旅游等八大高校“帮扶联盟”。据介绍,“高校旅游帮扶联盟”是在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指导下,由中山大学牵头,由致力于旅游帮扶工作的高校自愿组成的组团式帮扶协作组织,现有成员高校31个,专家委员会专家53 名。
老师带领学生深入一线,认识真正的乡村。
中山大学工会副主席、药学院教授胡海燕介绍道,为进一步发挥帮扶实践育人作用,将旅游帮扶打造为国情教育新课堂新阵地,促进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高校旅游帮扶联盟在云南省元阳县举办首届研学夏令营。“阿者科计划大家可能在媒体上关注过,但那毕竟是被动接收。我们希望通过实地研究调查学习的方式,让联盟的师生们更好地理解阿者科计划的实践经验。”
此次研学夏令营由“阿者科计划”发起人保继刚教授、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刘逸副教授、王心蕊副教授和陈敬复副教授担纲夏令营指导老师,主要内容包括研讨中国旅游减贫模式、分享阿者科计划实践经验、探讨遗产保育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等。刘逸坦言,“阿者科计划”模式的复制一直被业界关注,“我们希望通过组织研学夏令营的方式,让有志于参与乡村振兴事业的师生们实地调研走访,沉浸式感知‘阿者科计划’从规划到落实的全过程。”

一次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追问


“阿者科计划”究竟能否复制?保继刚教授曾就此公开回应称,“阿者科计划”的成功的确存在其特殊性,但高校扶持乡村的机制是可复制的。
去年,由中山大学与新疆大学共建的新疆历史文化与旅游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吐峪沟工作站正式挂牌,该工作站与当地政府签订“吐峪沟计划”协议书,旨在科学合理布局旅游业发展,实现旅游开发、文化保护和富民增收。而该计划恰是对“阿者科计划”模式的沿用。
公司组织村民整治村庄,经营旅游接待,公司收入归全村所有,这种内源式集体企业主导的开发模式,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村民是旅游吸引物的创造者,理应把权利还给村民。”6日晚,保继刚教授进一步阐释旅游吸引物权的实践应用。
早在2012年,保继刚、左冰等学者就发表论文呼吁为旅游吸引物权立法。其研究表明,旅游吸引物权,指的是由土地及其附属物的旅游吸引价值转化而来的土地级差收益及其权利,之所以需要被确认和合法确立,就是明确国家、集体、个体在使用旅游吸引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利益关系,而这尤其对改善旅游收益分配格局和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下半年,“阿者科计划”正式实施,“旅游吸引物权”从理论阶段走向制度化路径的实践探索。经过三年的旅游减贫试验,保继刚教授及其博士研究生杨兵发现,“产权制度确立了分配制度,不断缩小社区贫富差距。试验第一年,旅游公司创收60万元,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4037元,23户贫困户脱贫出列。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村民直接分红 30 万元,各家根据保护绩效获得2000元到5440元差异性收入。”
阿者科计划“旅游吸引物权分红体系”
另一个令人欣喜的发现是,“贫困人口因经济落后保留了更多旅游吸引物,反而在分配新格局中占优,村内贫困户的分红比非贫困户平均多出22%。只要贫困人口保护好吸引物,就能持续打破传统模式下的精英俘获。”
阿者科村举办过七次分红大会,已累计分红91.95万元。
“在面对资本下乡,产权被少数投资精英掌控的情况下,‘旅游吸引物权’就是合理维护村民权益的理论依据。”王帅有感而发,他在驻村帮扶的工作实践中,同样面临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利博弈,而这一概念从提出到实践,为旅游振兴乡村提供了重要支撑。
“这是很新的模式。”来自旅游帮扶联盟成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老师直言,虽然执行起来难度不小,但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
“发展旅游不见得非要高举高打,发展大产业,引入大项目。”中山大学MTA乡村振兴班一位文旅一线工作者对旅游发展思路和模式有了新的认识,从授人予鱼到授人以渔,循序渐进式地推进,有容错优化调整空间,或能让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真正落地。
阿者科研学夏令营期间,刘逸副教授为学生们讲解箐口村旅游业发展历程。
夏令营期间,刘逸副教授分享了其在“阿者科计划”模式下衍生的另一个旅游减贫实践案例——凤庆计划。
“我一开始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它的先天条件远不如阿者科。”面对外界对“阿者科计划”可复制性的质疑,刘逸将自己亲历高校旅游帮扶工作的过程娓娓道来。在他看来,任何一个照搬成功案例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我们需要想想,结合自身实际,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从规划蓝图到具体实操


研学有别于校内课堂的授课,其魅力不仅在于实践考察与调研,更在于发现新问题,引发更深入的思考与讨论,以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高校主导的旅游公司参与乡村治理中来,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边界在哪里?”
“如何进一步提高村民的就业率?让更多年轻人回流?”
“如何看待农村增人不增地的人地矛盾问题?”
“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如何提高社区参与的程度?”
“随着旅游业的开展,如何看待乡土文化原真性的消失?”
夏令营的课堂上,不少学生提出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这令夏令营老师们颇为欣喜。
在保继刚看来,旅游管理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在现实中发现真问题,如何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既需要“入世”的勇毅担当,更需要“出世”的理性态度。
保继刚教授在阿者科村民家调研。
“这是在元阳哈尼梯田,学龄前的农村女孩日出之前就拎着鸡蛋去观景台门口,一个一个地敲着游客的车窗,推销自己家的鸡蛋。”他指着一张照片谈到研究的缘起。游客因壮美梯田而来,而这恰是小女孩的父母或祖父母辛苦耕种出来的,而游客在这里的所有消费几乎与这些村民毫无关系。“我想,如果这些村民得到了自己应得的收益,可能就不会有学龄前儿童天不亮就去卖鸡蛋了。”本着帮父老乡亲争取属于自己权益的心,保继刚团队近60人于2018年1月22日至2月1日前往元阳哈尼梯田开展实地调研,由此发现这座古老的民族村落空心化、低收益等问题,进而发现遗产区存在诸多问题,才有了接下来的“阿者科计划”。“旅游吸引物权”从提出到真正在阿者科村实施落地,恰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阿者科研学夏令营走进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
然而,坦率地说,“阿者科计划”并不完美。在夏令营最后一堂汇报课上,学生们基于细微观察,对目前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考。
如何保护传统民居建筑外观的同时,亦能增强其功能的舒适性,让村民们住得更舒适?
如何建立科学的分配机制,提升更多村民耕种和保护梯田的积极性?
如何满足村民的社会需求,提升其获得感和自豪感?
一系列问题亟待一一破解。
扎根中华大地,乡土是衣食之本、安居之地、精神之所,不仅提供丰富的物质供给,亦承担生态涵养、养老保障、文化凝聚等功能。如何不让乡村成为记忆中的故园?来自高校旅游帮扶联盟的学生意识到,作为旅游规则师,规划不该只是“墙上挂挂”,要将一张蓝图干到底,唯有走进乡村,观察入微,深入调研,探寻新解。
在笔者看来,这是对旅游规划从宏大叙事到细微观察,从蓝图规划到具体实操的口传心授。唯有此,旅游才能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恰当适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保继刚,杨兵,旅游开发中旅游吸引物权的制度化路径与实践效应——以“阿者科计划”减贫试验为例[J]. 旅游学刊,2022,37

[2]保继刚,左冰,为旅游吸引物权立法.旅游学刊,2012

[3]为中国式现代化抒写乡愁. 新华每日电讯,2021


 您可能错过的精彩 

泰国高等教育和科研创新部秘书长Danuch Tanterdtid一行来访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新疆吐峪沟:“千年古村”何以在厚重历史中焕发新生机?

寓知于行,寓学于游 | 2021级本科生《旅游商业模式与创业》课程实地调研


转载来源 | 南方+
初审|何甜
审核|徐永怡
审核发布|黄山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