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 | 工业工程课程思政领航团队开展“专业课思政”交流活动


工业工程团队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润物无声、滴水穿石”的方式,将课程思政元素渗透到专业课程中,采用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升华。5月6日,针对近3个月的线上专业课“课程思政”情况,工业工程课程思政领航团队的专业老师进行了总结与交流。


01 如何提升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工业工程培养的人才在工作中掌握和运用企业的大量资源,除了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技能之外,个人品德好坏,对企业运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才”是需要培养的,“德”也是需要培养的,在培养人才时要做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刘勤明老师在《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内容融入“改善创新时代精神”展开中国优秀文化教育,体现工业工程“改善,改善,再改善”的职业素养;在介绍车间现场管理的颜色区分,警示同学,有些红线是不能踩的,要注意在规定的范围内行事,否则就将一失足成千古恨。魏海蕊老师《工作研究》在课程内容中结合国内当下先进的生产系统及其管理方式等案例或相关视频材料学习与讨论,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精神,为国奋斗的使命感。杨玉英老师《制造工程》课程结合建国7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取得的巨大进步,从国家经济发展强大的过程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家国责任感,奋斗精神。


02如何塑造学生大国工匠精神?



      “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质造”迈进,需要匠人更需要匠心,只有秉持工匠精神,才会有品质的更好发展。李林老师谈到《质量控制与可靠性》课程培养学生掌握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基本规律,掌握分析和解决质量问题的基本技能,将优秀的质量文化和质量思想融入教学中,进行职业素养教育和中国优秀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质量意识和工匠精神。孙军华老师《设施规划与设计》课程将节约资源、提高效率的理念和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融合进理论和案例教学,培养具有绿色意识、精益理念和工匠精神的高素质社会主义人才。夏丽莎老师谈到《工业安全与环境保护》课程通过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树立事实求是的价值观和方法论;通过安全分析、安全评价、安全预测和决策技术方法的学习,使得学生明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台玉红老师谈到《项目管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模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实施,培养学生从社会主义发展和经济效益角度对项目进行客观评价,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03 如何将德育融于专业教学?


      工业工程专业课中也常常有很多的原理内容,而这些原理往往也蕴含着人生的哲理,教师在讲授时巧妙地设计课程,把德育教育自然地渗透到专业学习中。白鹤松老师在《实用现代管理学基础》课程中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及德育内涵,从专业技能、社会价值、自我管理等多维度入手,设计诸如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思想、组织管理中的素质教育等内容,将育人与价值观教育融入管理学课程教育建设之中。黄小青老师《企业资源计划》课程将关键业务的原理融入思政元素,多角度启发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通过参与式教学,调动学生兴趣,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培养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黄河老师在《管理会计》课程中将忠诚、包容、认真、进取、责任等育人理念深入其中,培养掌握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具有跨界、复合型思维的管理型人才。


供稿:管理学院

排版:张慧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