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面理解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阐明的新时代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编者按

10月28日,学习时报头版刊发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关于全面理解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署名文章,从报告阐明的最具震撼性的问题、最具引领性的问题、最具方向性的问题、最具战略性的问题、最具主旨性的问题、最具全球性的问题、最具根本性的问题、最具警示性的问题等八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小编为大家带来文章全文。



全面理解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

阐明的新时代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中央政法委秘书长 陈一新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树起了“五座丰碑”: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树起了中国化时代化的丰碑,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树起了全面从严治党的丰碑,在新中国发展史上树起了强起来的丰碑,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树起了中国特色的丰碑,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树起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碑。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高屋建瓴、宏大精深,深刻阐发了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科学回答了一系列新时代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准确理解把握报告阐明的新时代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跟习近平总书记奋进新征程。


报告阐明的最具震撼性的问题是:新时代十年实现了什么样的伟大变革、靠什么实现了伟大变革


报告从十六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这是划时代、全方位、开创性、根本性的伟大变革,彪炳史册、光耀未来。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新时代十年创造了“中国之治”的“四个奇迹”。一是经济发展奇迹。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深刻变化,党中央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迈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GDP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由2012年的11.3%上升到2021年的18.5%,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跃升。二是社会稳定奇迹。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挑战,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社会持续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由2012年的87.55%上升到2021年的98.62%,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三是全面脱贫奇迹。面对量大面广的贫困状态,党中央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全国八百三十二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九百六十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四是抗击疫情奇迹。面对世纪疫情的严重冲击,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下,全国上下同心协力夺取了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最佳效果,成为全球抗疫成功的典范。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根本原因在于“两个确立”。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最根本的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党治国治军的卓越功勋,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大韬略、大情怀、大格局、大担当。“两个确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作出的重大政治抉择,是新时代十年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是实现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根本原因,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更加繁杂的国际环境、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要确保党的事业接续发展、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由经过历史检验、实践考验、斗争历练的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继续掌舵领航,是党心所向、民心所盼、众望所归,也是党之大幸、国之大幸、民之大幸。


报告阐明的最具引领性的问题是:推进什么样的党的理论创新,怎样推进党的理论创新


报告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党的理论创新的精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伟大创新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指引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思想旗帜,是引领全国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行动指南。


“六个坚持”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法宝。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最根本的就是要做到“六个坚持”。坚持人民至上是价值导向,坚持自信自立是精神特质,坚持守正创新是理论品格,坚持问题导向是源头活水,坚持系统观念是基本方法,坚持胸怀天下是格局境界。我们要深入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更好用于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发展。


报告阐明的最具方向性的问题是: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报告开宗明义宣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决定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旗帜,决定着当代中国的发展方向,也决定着未来中国的前途命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十个明确”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十个明确”的理论概括,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科学回答了新时代要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十四个坚持”和“十三个方面成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丰硕成果。党的十九大阐明的“十四个坚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凝结着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鲜明特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的“十三个方面成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硕成果,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只要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一定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更强大的生机活力。

 

报告阐明的最具战略性的问题是:建设什么样的中国式现代化,怎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锚定了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的使命任务,是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集中体现,为科学社会主义注入了全新的时代内涵,对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报告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本质要求和基本原则,科学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路线图和时间表,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构建了框架、提供了遵循。


我们致力建设的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展示了鲜明的政治气质,明确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根本政治保证,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根本政治方向,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政治立场;展示了独特的历史气韵,明确要立足中国国情,发挥历史主动性和创造性,突破西方中心主义的文明等级论,全面开启了人类现代化历史的新纪元;展示了超凡的实践气派,明确14亿多中国人民要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世界版图;展示了恢宏的文明气度,强调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将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出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新奇迹。这些内涵特征具有真正的社会主义属性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前景。


我们坚定走的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战略安排上,明确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基本原则上,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重大举措上,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这一系列重大部署,科学回答了怎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


报告阐明的最具主旨性的问题是:满足什么样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怎样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报告强调,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共同富裕集中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之一。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是人人都达到富裕生活水平但存在合理差距的富裕,不是整齐划一、齐头并进的同步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既要满足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更高要求,也要满足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不是单一的物质富裕;是鼓励勤劳创新致富的富裕,不是“躺平”享受的“福利主义”;是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富裕,不是劫富济贫的财富分配;是坚持循序渐进的富裕,通过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再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防止两极分化。共同富裕这些内涵特征,明晰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正确方向。


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报告强调,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完善分配制度,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这些增进民生福祉的务实举措,找准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着力点。

 

报告阐明的最具全球性的问题是:构建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怎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习近平总书记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已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我们党的天下情怀。报告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积极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构建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了正确理念指引;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落实,找到了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提出了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成为指引共建美好世界的光辉灯塔。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思想,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天下情怀。


以大国担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始终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这些重要举措表明,中国已经并将继续以实际行动彰显大国担当,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报告阐明的最具根本性的问题是: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报告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是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要义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新征程上,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要巩固我们党长期执政地位,必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一指导思想,深刻阐明了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核心要义。


以自我革命永葆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青春活力。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要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这一系列重要举措,进一步明确了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将使党长期执政地位坚如磐石。


报告阐明的最具警示性的问题是:保持什么样的良好精神状态,怎样保持良好精神状态


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事在人为,人在精神。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始终屹立不倒、挺立潮头。报告提出“三个务必”,为坚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三个务必”是对“两个务必”的传承发展。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给全党以跨越时空的强烈警醒,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踏上新的赶考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务必”,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时代强音。“三个务必”与“两个务必”既一脉相承又创新发展,是增强忧患意识的当头警钟,是发扬奋斗精神的冲锋号令,是永葆“赶考”清醒和坚定的响鼓重锤,体现了继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历史主动精神。


牢记“三个务必”坚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新的赶考之路既充满难得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越是任重道远,越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越是繁荣富强,越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越是风高浪急,越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要牢记“三个务必”,自觉践行初心使命,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以斗争精神攻克一切艰难险阻,矢志不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以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出优异的答卷。


来源:学习时报、中央政法委长安剑


 猜你还想看 

用爱点燃希望 用情回报社会辽宁省监狱管理局党委召开专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扩大会议
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辽宁省代表团召开总结会议 张国清讲话 李乐成周波出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辽宁监狱管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