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月二龙抬头”,你绝对想不到还有这样的故事
一转眼,正月已经接近尾声,
我们即将迎来一个大日子——
“二月二”!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
下面咱们就聊聊这个大日子。
二月二古代称之为中和节,俗称龙抬头。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接下来,我们来讲讲二月二这个所谓的“龙抬头”的传统,到底是怎么来的……
壹
神话学和民俗学给出的故事是这样的——
武后登基惹玉帝 龙王为民请甘霖
公元690年,一代女皇武则天正式登基,宣布改唐为周,不仅定都“神都”洛阳,还把名字改成了一个“曌(zhào)”字,意即“日月当空”。
这事儿传到天庭,玉皇大帝盛怒,认为武则天此举有违天道,并命令龙王三年不予下雨,令大地干旱三年。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抗命施法降了一场大雨,但不巧又被玉帝知道了,便被玉帝赶出天宫,被黄巾力士镇压在泰山之下。
但是,黎民感念龙王降雨深恩,日日备足美酒佳酿,向天祭祀祈祷,终于感化了玉帝。某年二月二,获赦的龙王从泰山下挣脱封印而出,昂首挺胸,须髯偾张,直往九霄云上去,那景象被百姓看见,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也有说,玉帝下令:“金豆开花时”龙王才能官复原职。结果二月初二这天,人们给玉帝拿来了这个!
▼
金豆开花——爆米花!
不过这个虽然形象,但靠谱程度却不高,因为玉米是明朝才传入中国的……
贰
天文学和古星象学给出的故事是这样的——
九曜穹星藏玄机 龙头才露尖尖角
在我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
每年二月二,惊蛰前后,黄昏时分,“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有角宿初露,故称为“龙抬头”。
(中国古代的星象学和天文观测历史,可比西方的占星术高明多了)
在北方,二月二叫龙抬头日、春龙节、农头节。广泛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依据气候规律,农历二月二之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温度回升,日照时数增加,雨水也逐渐增多。光、温、水条件已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二月二也是南方农村的农事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正月不剃头,大都等二月二这天剃头,其名曰“剃龙头”。旧时人们要赶在年三十以前把头剃了,是因为正月里不准剃头。不剃头的含义是“思旧”。
俗话说:
“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儿!”
然而,除了剃头,
“二月二”这一天可以干的事还有很多!
咱中国的传统节日都离不开美食,
“二月二”吃的东西倒没什么新鲜,
但是叫法都和龙拉上了关系。
米饭叫“龙子”
面条叫“龙须”
饼叫“龙鳞”
饺子叫“龙耳”
除了吃的都改了名字,
这一天还有个好玩的习俗——
禁止针线活。
这又是为什么呢?
《燕京岁时记》里是这么说的:
“二月二日,古之中和节也。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
原来是怕伤着龙的眼睛,
真是爱护神龙人人有责啊:)
另外,“二月二”一般与惊蛰节气很近,
这时各种虫子就差不多要出来活动了,
所以“二月二”还有除虫的习俗。
《帝京景物略》里是这么说的:
“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
好啦,关于“二月二”的话题咱就聊到这,
祝您一年都有精神头儿:)
推荐阅读
Recommended reading
点击下列标题 阅读更多澳姐专栏
1. 【捉妖大法】发现这些,请立即向公安机关举报,重重有赏!
2. 毒官边开会边吸毒 “毒友圈”里开“毒趴” 被抓时一丝不挂
5. 【健康】每天睡前,不管男女,抬脚15分钟,竟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觉得不错,点赞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