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农业科学院严昌荣教授谈我国农业地膜解决方案的科学评估 | “呦呦鹿鸣”绿会专家访谈(第三期)

绿会保护地 中国绿发会保护地
2024-08-22


2022年5月10日,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主办的《呦呦鹿鸣——绿会专家访谈》第三期:“聚焦地膜管理和土壤微塑料污染问题”在线上平台成功举办。共计约2000人次通过“绿会融媒”直播平台参加了此次对话会。



本次访谈邀请到上海益科循环科技推广中心主任张淼女士主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农业农村部农膜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农业塑料协会主席严昌荣教授、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 农村塑料升级管理执行主任侯靖岳女士作为访谈嘉宾,就“农膜应用管理与土壤微塑料污染防控”展开深度讨论。



在访谈中,严昌荣教授对我国农业地膜解决方案的科学评估做了如下介绍:


我国农业地膜解决方案的科学评估包括有几个方面,第一个是用的方面。地膜覆盖应用带来效益在哪些方面,有多少,到了我们进行评估的时候,通过评估,我们应该清楚哪些区域、哪些作物需要用地膜覆盖,哪些区域、哪些作物上是可以不用的。例如,我国有5000多万亩的棉花种植面积,大概3500万亩是需要用地膜,在新疆是基本都需要用,而华北地区的棉花、长江流域的棉花种植地膜就应该不是那么重要了,大规模用就有可能是属于滥用了。但如果是华北盐碱地,棉花种植就可能需要地膜来进行压盐,在评估时,既要考虑生产功能、经济投入,也需要考虑环境的问题。另外就是资源问题,地膜覆盖技术能够使得大量的水分不被蒸发,如果我这个地方本身就不缺水,蒸发和不蒸发农业生产影响不大,就可以不用,但如果在西北地区,如河套灌区、河西走廊和新疆,水资源极度缺乏,地膜覆盖能够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30%-40%,那我们就需要应用了。有一个专家研究了河西走廊水分生产力,发现地膜覆盖贡献了河套灌区的39%的水分生产力。。另外一个评估是作物地膜覆盖的适宜性分区,这是这几年的一个热点,能够明确具体作物确定后,哪些是属于优先区,哪里是属于非必要区等等。


关于回收地膜再利用和处理的评价,在很多场合我都讲这个问题,我们一定不能把回收利用率放到一起,回收率和再利用率是不能划等号。回收是必须做的工作,再利用应该是往下一步事情,如果说地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0% ~90%,我觉得是一个值得商榷的数据,比如说回收率80%,利用率可能只在10%左右,大部分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回收地膜是需要进行评价的,应该有一个指标指示在条件下应该烧、什么条件下应该填埋等等。焚烧应该怎么烧,它对环境的影响是多大等是目前急需要做的工作我认为地膜回收处理一定是处理和回收并重的关系,所做的工作必须与我们农业生产实际相符合。地膜残留的科学评估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做,包括塑化剂,有人认为地膜是土壤塑化剂的一个主要来源。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在全国采集100多个地膜样品测定了其塑化剂含量,发现地膜中塑化剂含量在15mg/kg左右,如果每亩地膜用量为5kg,按照现在土壤中塑化剂的本底值来评估的话,地膜应用应该不会对土壤中塑化剂含量产生影响。有一个误区就是有人认为地膜原料是聚氯乙烯(PVC),这种塑料膜中塑化剂含量高达30-40%,实际上我国传统地膜的原料几乎是100%聚乙烯,所以,这里面还需要做更细致的工作,明确地膜中塑化剂对土壤塑化剂含量的贡献。土壤微塑料是与农膜相关的另一个热点问题,现在有很多研究论文发表了,但我觉得还不够,还需要进行周密的试验设计和评估,评估它的真实危害,以及我们应该怎么样防治但我个人觉得需要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在没有明确结论之前,不宜过分强调其为危害性。


(本文根据会议记录整理,代表专家本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欢迎争鸣,对话专家。访谈详情可观看绿会融媒直播回放。)


文/Sara 审/Song 编/angel


直播回放地址:

https://live.baidu.com/m/media/pclive/pchome/live.html?room_id=7327792542&source=h5pre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绿发会保护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