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海南】文韵——感受文化魅力,领略不同风情
海南西线与东线相比,旅游文化资源毫不逊色,甚至更具特色。海南环岛高铁全线开通后,海南西线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正值暑期旅游旺季,为了让游客更直观地了解海南西线,8月7日起,海南旅游文化官微推出【西行海南】系列文章,介绍海南西线(澄迈、临高、儋州、昌江、东方、乐东6市县)值得一去的旅游标地,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海岛西行指南。今天推出“文化”篇,跟我们一起沉浸在海南西线的文化氛围中,感受不一样的风俗人情吧!
感受文化魅力,领略不同风情
海南西线
不仅有旖旎的自然风光
还有独具特色的风俗人情
每一个地方,民俗荟萃
换一个角度欣赏西线的美
定有不同的体验
临高木偶戏,是一种古老稀有的传统戏曲剧种。人偶同台演出的木偶戏,流传于临高、儋州、澄迈地区,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临高木偶戏的特点是,舞台设布幛,演员手擎木偶化装登台,人与偶在台上同扮一个角色,以人的表演弥补木偶感情之不足。唱腔优美动听,地方特色浓郁。临高木偶戏广为群众喜爱,被誉为"世界少有,中国一绝"。
哩哩美流传于临高县新盈、调楼一带,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色彩和渗透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是民间歌谣中的典型代表,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哩哩美不仅是渔歌,也是一种文化。婚嫁、赶海、织网、情侣对歌等都是“哩哩美”的主题,歌词善用"比"、"兴"、"叠"等直述形式,歌男唱女见景生情地自由抒发,尤其是双关比喻更成为这一民歌中最突出的艺术韵味。
儋州调声是具有独特地域风格的传统民间歌曲,起源于人们在田间劳作和喜庆佳节的娱乐,其曲调有100多种,歌词韵律整齐、舞蹈欢快活泼。
调声特色是男女集体对唱,把唱歌与舞蹈融为一体,互相以歌抒情。不论是唱词、曲调、节奏、旋律以及调式,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2006年5月20日,儋州调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族船型屋是黎族同胞为纪念渡海而来的黎族祖先,建造的船型状的住屋,是黎族最古老的民居。
东方白查村现存81间船形屋,是海南船形屋保存得最完整的自然村落之一。船形屋是黎族优秀建筑技艺的载体,2008年该村船形屋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乐东黄流花灯是元宵节庆祝的一种方式。相传黄流花灯节始于清朝咸丰年间,起源于元宵闹花灯节,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黄流花灯起初是为庆贺家中添丁而做的吉祥物,随着时间推移,花灯制作渐成风气。黄流花灯与其他地方最大的区别在于灯车和灯游。元宵这天,人们会制作灯车、手持灯笼,风风火火,锣鼓声、鞭炮声此起彼伏,男女老少夹道相迎,场面蔚为壮观。
大安镇位于乐东县,黎族剪纸艺术闻名省内外,素有“民间艺术之乡”的美称。大安剪纸的内容大部分是反映黎族的现实生活已经与自己劳动、生活休戚与共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
剪纸的作者多是黎族农民,他们的剪纸表达了他们对生活所寄予的希望,对生命、大自然、传统美德的歌咏,从而使他们的作品中处处散发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充满着泥土的芬芳,构成了大安黎族剪纸浓浓的乡土味特色。
↑酸豆树下的崖州民歌传唱。高克华 摄
崖州民歌是海南地方民歌的古老歌种之一,流行于三亚崖城以西、乐东沿海及东方感城一带,是以方言咏唱、格律异常严谨且自成一体的民谣。
↑崖州民歌引起越来越多外地人的关注。 蒙明珠 摄
古老的崖州民歌,至今仍在传唱。没有任何花哨的修饰,民歌歌手将热情的曲调注入吟唱中,把对生活的热爱用质朴的语言淋漓畅快地一一释放。2006年5月20日,崖州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座城,
具有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各市县的特色文化,
汇聚在一起,
勾勒出西线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让文化伴我们一路向西,
慢慢品一品,
不同的异域风情。
延伸阅读
图片来源:海南日报、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