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关注】我们在一线
编者按 到今天,保山日报社2019年“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暂告一段落。2019年春节期间,保山日报社广大编辑记者按照“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要求,静下心、沉下身、能流汗、可脱皮,深入热火朝天的车间工地、挥洒汗水的田间地头、其乐融融的农家小院、车来人往的机场车站,为广大读者奉献了100多篇(幅)带露珠、沾泥土、冒热气,有深度、有温度、有思想的新闻作品。或许,每一篇新闻作品记录的只是生活片段、凡人小事,见证的却是历史足迹、伟大时代。
永保村建房用上“现成料”
2019年对于施甸县水长乡永保村马槽沟村村民杨洪仁来说是最值得期待的一年,因为还有不到三四个月的时间,他们全家就可以搬进100多平方米的水泥新房。这不,春节刚过,身兼建房工人和永保村建档立卡户身份的杨洪仁就赶往永保村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工地忙活起来,“想不到这么快就能实现安居乐业的梦了,现在盖房子真的是太先进,太方便了!” 杨洪仁告诉记者,梦想的加速度主要是得益于建房有了“现成料”。
杨洪仁在建筑工地做活儿多年,深知建房过程的不易。他说:“以往在山区建房,自己准备建房所需的混凝土、水泥、砂石等材料太难了,且不说采购各种原材料费时费力,单是把采购来的原材料进行搅拌加工、砂石粒有序安全堆放等一系列过程,就足以让人头疼不已,最重要的是忙活大半月材料能不能保质保量还不好说,甚至出钱出力做了“无用功”都有可能。而这次永保村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房屋建盖,终于告别了这一建房难题。”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巨大改变,各种配套服务逐步改进到位。2018年,保山澳朋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开始助力水长乡脱贫攻坚,该公司以解决石材废料处理资源综合利用为契机,针对建档立卡户、房地产开发商、零星散户、村组道路等扶贫项目,集中在施甸县水长乡、由旺镇、仁和镇和甸阳镇开展水泥制品和商品混凝土生产加工、批发、零售、运送等一体的服务,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做到方便群众建房、保证房屋质量,该公司还坚持统一给予建档立卡户每平方米混凝土低于成本价格300元的优惠,让广大村民获益,按照市场价格每平方米1500元计算,平均每户村民可节省3万元左右的建房成本。
成立于2014年的保山澳朋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位于保山市水长工业园区蒲漂石材产业园,现有设备120、180生产线两条,主要用于生产混凝土预制料及混凝土,拥有一条石材废料加工生产线和一个破碎站,公司将废旧石材加工为建筑材料,间接地节约了资源和能源,也减少了环境污染,目前该公司已完成3600万元的产值。
“真的很方便,价格便宜,材料质量也很好,可以打电话或者在微信上关注澳鑫电商平台扫二维码点购,他们送货上门,自己根本不用操心。”眼看着房子就要盖起来了,杨洪仁的脸上写满了期待与幸福。(宝洁)
美丽乡村入画来
早上八九点钟,薄雾笼罩着村庄。太阳爬上山脊,暖暖的阳光洒在希望的田野上。正值油菜花开,一畦畦金色的花朵次第绽放,鸟儿吟唱,蝶舞蜂飞,好一幅乡村图画。村庄在画中,画中有景点,人在景中游,春天的调色盘绘就自然和谐的山水田园画卷,美得令人心旷神怡!
春节期间,我回到了第二故乡——隆阳区西邑乡补麻村,被眼前的这幅画卷感染了!思量着该以何种方式来讲述画卷的美丽?采用华丽的文字?精致的照片?微视频等方式?想着想着禁不住迈开脚步向阡陌小径走去。
春来江水绿如蓝,杨柳青青着地垂。起源于北庙水库、穿过保山坝子的东河也流经故乡,从村庄的西边进来,打了个大转身,又向北流去。入口旁有一景点名叫千佛洞,大自然鬼斧神工镌刻的熔岩溶洞,溶洞中的石钟乳形成惟妙惟肖、千姿百态的奇妙景观,引人入胜。
到了大年初四,千佛洞景点依旧热度不减,游客络绎不绝。除了本地游客,有来自省外及周边州市的,亲子自驾游出行占了大部分。景点在停车场旁划出区域,供当地群众售卖特色小吃。游客观景后,品尝一番、休息一下。景点附近农家乐的客人也比平时多了几倍,农家乐抓住节期景点人气带来的“红利”,忙得热火朝天,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东河的这个转身也孕育了一方丰饶的土地,生生不息地哺育着一方百姓。油菜籽冬天播种,春天开花。二三月间,正是油菜花开的季节,如一块金色的地毯铺在故乡的田野上。从油菜花中穿行而过,花香浸入心脾,内心很自然地平静下来,静如止水,无一丝波澜。
“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的这么想……”背景音乐是《光阴的故事》,35秒的微视频《黄昏的村庄》在《保山日报》法人微博发布后,在短短一小时阅读量达10万+,此情此景勾起了在异乡拼搏奋斗游子的乡思,或是春节归乡似箭;或是日暮步履匆匆……在春节这个重要的时间,万家灯火团圆的温暖时刻,厚重的乡思越发浓烈和醒目。
故乡越美,乡愁越浓。观赏过无数油菜花景点,各有各的美,却都少了一种灵魂深处的震撼,因为这不是故乡的油菜花。作家阿来说:“故乡是我们抵达这个世界深处的一个途径,一个起点。”这个起点是温馨的避风港,能赐予游子力量,专心专注地奋斗幸福生活,开创所热爱的事业。
故乡的油菜花就在这里盛开着,你不关注它也罢,照样年复一年。假期结束离家时,岳母坚持叮嘱带上菜籽油:“自家种的,吃着香,放心!”
乡村山青水秀,空气优良,随着人居环境的进一步提升,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着力点。近年来,中短途旅游出行的兴盛,吹出一股有景点、有特色的示范村落旅游热风,也激活了乡村经济,为群众增收多了一种途径。(蒋建国)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
大年初一干什么?走亲访友、逛街购物、焚香祈愿……除了这些传统“节目”外,一些新的“节目”也渐渐受到了市民的追捧。
大年初一的保山市博物馆,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为了给广大市民带来不一样的 “年货”,保山市博物馆在年前引进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鄂州雕花剪纸展》《清风雅韵——汕头市博物馆馆藏扇面》两个精品展。配合两个精品展,市博物馆又特意为广大市民准备了剪纸艺术和团扇制作两个传统文化的体验活动。
大年初一这天,当记者来到市博物馆时,已经有很多市民早早等候在那里。市博物馆社教老师告诉记者,活动采取的是网上报名的方式。分1月30日、2月5日两批进行,原本以为大年初一这天会因为过年人不多,但想不到还是来了很多市民。记者看到,活动现场,既有父母带着孩子、爷爷奶奶陪着孙子来的,也有成年的朋友相约一起来的。虽然年纪差别大,但大家都以认真的态度投入到社教老师的教学活动中,在一刀一剪、一笔一画中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
现场采访中,许多市民告诉记者,虽然大年初一这天家人们之间都会有一些集体活动,但为了参加博物馆的这个活动,大家或多或少都调整了大年初一的行程和安排,就是为了来深入了解、亲身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大年初一市博物馆内高朋满座的场景,让人感受到的不仅是保山市博物馆用心、用情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举动,更重要的是市民对这种举动的积极回应,让我们看到了市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与推崇,而这正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坚定的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 (傅华平)
绕着村庄看“车展”
春节,国人最隆重盛大的节日,被誉为一年一度的全球华人“大迁徙”,每年春节临近,各路人马纷纷返乡,一场场现实版的“城市包围农村”大剧在大城小市如期开演。
“年味”始终不变,“年货”日新月异。“新衣服”“脑白金”显然已经过时,如今回村里过年,除了喜庆的爆竹和烟花,最能体现热闹与繁荣的便是那拥挤的交通了。拥挤的乡村小道上,几乎各家各户的门前都停了小轿车,品牌样式也都包罗万象,就连“BBA”等豪车也并不少见,规模更像是一场临时“车展”。
绕着村庄看“车展”,体味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城市消费示范效应扩散、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快速更新,不管是80后、90后、还是00后,车子是结婚时的“标配”,在我国汽车已经实现了从“奢侈品”到“大众消费品”的转变。
农村的车多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农村的路好了。据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405万公里,通硬化路乡镇和建制村分别达到99.64%和99.47%,“四好农村路”建设长效机制正在形成。
农村中的家用轿车与返乡务工人员开回来的家用轿车共同汇聚成农村新春独有的风景,说明人们在衣、食无忧的前提下,经济生活方面也有了很大提升,农村与城市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正在向小康社会迈进。(寸元清)
新闻源与流
2018年过去、2019年来临之际,报社安排“新春走基层”,让笔者汗颜。
笔者仔细地翻看了抽屉里“压箱底”的东西——新闻获奖证书!看到距离最近的两张获奖证书,一张是《怎么处理农村垃圾》分别获2013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评选二等奖和中国城市党报二等奖。还有一张是《有机茶叶商机多》获2016年度中国城市党报三等奖。这是时常走基层的结果。此后,稿子就少了,获奖也就无从而谈了。
新闻是脚走出来、眼看出来、思想思考出来的。无论瞭望还是守夜还是看门,需要到田间地头、厂房、商场、车站码头、实验室等才能看到火热的场景,看到汗流浃背、高兴、懊恼、气愤、失望、希望……在新闻的源泉中冲浪,才有生机;在新闻的空气中呼吸,才有新鲜。有思考,有见地,才有深度。有现场感,感同身受,才有温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众里寻他千百度,是难以改变的法则,是鼓励人坚守和传承的老生常谈。在源流中沐浴和“潜水”,才会有“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的神来之笔。
会议新闻常见不常新、新闻同质化……是懒、庸、乖、巧、浮的产物,只是一种无果的花。久坐办公室,看文件改写,泡会场,写出的新闻,多数是“嘴尖皮厚腹中空”的东西,只是一种“刷存在感”。
不参与“党报记者在一线”,不参与“新春走基层”,有稿子多半也不会是好稿。(杨江华)
沉入基层 体味生活
2019年新春,龙陵县龙新乡龙新村芹菜沟村民小组的高明竞家格外地喜庆,因为他家刚刚修建了大门、硬化了院场,只见大门上悬挂着红彤彤的灯笼、院场里摆满了好吃的糕点水果,一派喜庆和甜蜜。“农村人的生活,就是一边打工赚钱一边搞建设。钱慢慢赚,日子好好过!”高明竞笑着告诉我。他对生活的“知足”,让我内心回归安宁和温暖。
同样让我有所触动的,还有与高明竞同乡的勐冒村廖家寨的廖显发家。廖显发是勐冒村小有名气的人物,他养的牛特别膘肥体壮,其中一头尤其高大壮硕,重量突破2100斤!慕名前来的众多买家最高出价到了30600元,廖显发没舍得卖,他觉得36000元才是“牛王”该有的身价。廖显发常年养殖一二十头牛,一天二十四小时都陪着牛度过,真的是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都放在了牛上。他对事业的“专注”,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我。
这是一年一度的“新春走基层”活动中,我采访到的两个普通农民。期间,我还探访了养生态鸡畅销乡邻的退休教师、专访了自立门户开起小建筑公司的泥水匠……他们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面孔、自己的故事,但他们讲述的,都是最朴素的生活感情、最动人的追梦历程、最强大的正能量。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高大的房子、充实的钱包、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无一不彰显着“变革的速度”,无一不激荡着“奋斗的力量”,无一不洋溢着“质朴的感动”。
感谢基层,感谢“新春走基层”。正是沉入基层,我才得以看见,有多少老百姓长年累月起早贪黑、风里雨里,奋战在土地间、工地间、城市间,靠着勤劳的双手、踏实的品质,改变着自己、改变着家庭、改变着生活。也正是这样一个又一个努力奋斗的身影,既撑起了“小家”,也撑起了“大家”。农村崛起的奥秘,正与此有关——因为我们有勤劳、奋进的人民。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作为一名党报记者,我将继续俯下身、沉下心,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写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文章。(杨冬燕)
本号综合
编审:李赛航
责任编辑:杨冬燕 刘自明 杨 健
电话:0875-2203983
E-mail:bsrbw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