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保山-聚焦】张晓娇与母校的成长故事

傅华平 保山日报 2022-07-24

她为梦想永不言败,一路寻觅着属于自己的那片音乐天空;她是外柔内刚的声乐百灵,她的歌声如百灵般婉转悠扬,深情的歌声让心灵为之动容。她不断攀登着人生的高峰,她就是青年歌唱家张晓娇。

2007年7月,张晓娇荣获云南省第二届“云铜杯”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唱法金奖;2009年,荣获云南省“金钟奖”第一名;2014年,荣获第七届中国高等院校中外歌剧及艺术歌曲演唱比赛铜奖……这在中国民族声乐界,可能算不上什么骄人的成绩,可是,在地处祖国西南边境的保山,在母校保山学院,张晓娇的成长经历却已成为一个传奇,成了家乡父老的骄傲、成了老师的范例、成了那些立志用音乐改变人生的孩子的榜样。与张晓娇16年的成长经历同步的,是一所边疆高校民族声乐发展的曲折之路。

2002年,15岁的布朗族少女张晓娇因特有的嗓音条件被保山师专音乐系招考老师发现,特招成为2002级五年制音乐专业学生。

从施甸县万兴乡走进保山最高学府,刻苦训练深深植入了张晓娇的日常生活中。此时,励志成为一名乡村音乐老师的她要通过努力创造未来。虽然进入了保山最高学府,可是,当时简陋的教学设备并不能满足张晓娇刻苦练习的需要。为此,她不仅上课练,下课以后只要琴房没人她一定准时出现,趁同学们放假回家,张晓娇一人居身空荡荡的校园,只为独享琴房。老师们特别偏爱这个小小年纪天赋极佳却仍刻苦上进的布朗族孩子,常利用周末为她“额外加课”。两年间,张晓娇的演唱水平不断提升。

2004年,张晓娇获得万利达全国卡拉OK比赛云南赛区一等奖,有了赴厦门参加全国总决赛的资格。这次比赛对于张晓娇来说,是一次人生的跨越,对于仅仅成立6年的保山师专音乐系来说也是教学实践的新台阶。在此之前,音乐系从未有学生参加过全国性的比赛,甚至没有在省级比赛里拿过大奖。

“我们最后决定寻求外援。”时任音乐系主任,现任保山学院音乐学院院长车绍留说。可是,请谁来指导晓娇呢?他们想到了中国民族声乐的泰斗级人物、时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金铁霖。在征得校领导的同意后,车绍留通过010—114找到了中国音乐学院教务处的电话,并从教务处得到了金铁霖老师办公室的电话。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车绍留拨通了那个电话。

车绍留至今仍记得2004年12月25日那个难忘的日子,他甚至记得在电话里说了什么,因为,那是他反复斟酌并背诵过的对话。“金老师,您好!我是云南一所边疆高校的音乐老师。我们有位同学入围了万利达全国总决赛,但是对这个比赛的指导已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想请您指导一下这位同学。”拨通电话之前,车绍留曾无数次想过被拒绝,可他万万没想到,电话那头的金老师在短暂的思考后,回复了一声“好啊”!

一周后,车绍留与周梅、殷雄两位老师带着张晓娇走进了中国音乐学院。在那堂专门为张晓娇联系的辅导课上,三位旁听老师有了意外收获。“在旁听过程时,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冲击着我们的头脑。”正是基于这种体验,三位老师恳请金老师能允许他们再旁听几次课程。此后的半个月里,来自云南边疆高校的三位音乐教师变身三个对知识如饥似渴的学生,走进金老师的研究生课堂,吮吸着来自大师课堂的教学精华,急切地寻找着他们想要的东西。

虽然在最终的比赛里,张晓娇仅获得了优秀奖。但是,通过比赛获得学习的张晓娇迅速成长起来。更为重要的是,那个跨越千山万水的电话,不仅成了改变她命运的音符,也串起了中国音乐的最高学府与一个边疆高校的不解之缘。

保山地处西南边疆地区,有13个世居少数民族,区域内有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很多少数民族孩子拥有极高的艺术天赋。从保山师专当时的生源来看,30%的学生是少数民族。如何结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教育培养音乐人才,这是保山市委对保山师专提出的要求,也是保山师专给音乐系开出的课题。与金铁霖老师的结缘帮助音乐系加快了对这一课题的破解。

为了帮助这个极具天赋的学生的成长,保山师专创新性开展工作,他们要为张晓娇搭建起更好的平台。于是,便有了2005年4月29日,由保山市委宣传部、市文产办、市文化局、市教育局、保山师专共同主办的张晓娇个人音乐会。为一个18岁的在校生举办个人音乐会,这在保山是第一次,在全国、全省也并不多见。远在北京的金老师应邀来到现场并点评了演唱会。

4月30日上午,应学校请求,金老师在保山师专大礼堂作报告和示范教学,可容纳千人的礼堂座无虚席。

从专门辅导到旁听课程,从演唱会点评到示范教学,一次次的收获让车绍留、音乐系老师、保山师专校领导都坚定了他们心中的想法,他们要向金老师、向中国音乐学院寻求更大的帮助,寻求一份中国音乐最高学府对边疆高校的教学帮扶。于是,接下来的工作都围绕这个目标展开:聘请金老师为保山师专名誉教授;为张晓娇申请到中国音乐学院委培的机会;选派保山师专音乐系老师到中国音乐学院金铁霖教授保山声乐培训班进修……

一所边疆高校的音乐教学、一个边疆地区的音乐事业、一些人的命运由此改写。

从那个时候起,科学歌唱的理念开始根植于保山师专音乐系老师们的心里。许多山区少数民族孩子是靠天赋走进学校的,如何让他们在声乐起步阶段建立起歌唱的通道?如何为他们建立起稳定科学的发声状态?如何帮助他们进行科学的技术训练?为此,2005年至2010年5年间,除选送了5批6名学生到中国音乐学院委培外,音乐系还派出张德凯、阿文兴、张桂仙3位老师赴京参加了金铁霖教授保山声乐培训班。

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亲耳聆听大师的真传。于是,车绍留带领老师们反复研究张晓娇演唱会上金老师的现场点评视频,从中学习科学发声的技巧,学习科学教学的技巧。

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到中国音乐学院委培。于是,每个假期,从中国音乐学院放假回来的张晓娇就会准时出现在保山师专的音乐课堂上,义务进行示范演唱。这些示范课同样被录制成视频,留下来供师生们反复学习。

从本科到研究生,张晓娇的声乐导师都是金铁霖,所以,张晓娇每次的现场示范课都带来了大师的教学精髓。

十三年间,这种蚂蚁搬家式的教学传递从未间断,金老师的倾心所授源源不断地从北京传递到保山,来自中国音乐学院的帮扶乘着张晓娇的歌声从北京飞向滇西南。十三年始终如一,十三年分文未取,已经不只是时间与金钱的概念。面对别人的追问,张晓娇回复,因为感恩。没有母校就没有我的今天。希望绵薄之力能帮助和我一样热爱唱歌热爱音乐的孩子更好地走向未来。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十三年间,在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在学校的鼎力支持下,从保山师专音乐系到保山学院音乐学院,从4名教师到37名教师,从一个音乐专科班到三个本科专业、一个专科专业,从各类奖项零的空白到囊括大小奖项200余项,一个个教学难题被破解,一份份优异的答卷被呈现:2007年,音乐教育专业被云南省教育厅评定为重点建设专业;2007年,《声乐》课被评定为云南省高职高专类省级精品课程;2008年,音乐教育专业被评定为云南省首批高等院校特色专业;2009年,音乐系被评定为“云南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实验培训基地”;2010年,音乐系被评定为云南省“综合能力型”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音乐教学实现了从“歌唱”到“创作”的突破。在保山学院分管领导、副院长邓忠汉的带领下,师生们创作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本土音乐作品《走远》《不得靠》《保山之恋》《一把油纸伞》等,这些音乐作品充分利用了保山得天独厚的民族音乐资源,展示了保山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不仅在校内获得好评、市里获得认可,还在云南省本土歌曲创作、演唱大赛中获得奖项。凭借张晓娇的演唱,《保山之恋》《不得靠》等歌曲已然成为保山的文化名片,家喻户晓。

十三年,那个沉寂在滇西南的音乐学院渐渐被省内外专家认识并认可。在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背后,是音乐学院学生的受益与成长。

自2005年5月,张晓娇凭借《亲吻祖国》获得云南省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女声独唱一等奖,填补了保山师专声乐类省级奖项空白后, 2007 年5 月,艾成助获云南省第十一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唱法优秀奖、最佳人气奖;2008 年,钱树林获中国声乐“孔雀奖”首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大赛云南赛区选拔赛学生组(民族唱法)一等奖;2017 年,廖家丽获第十一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云南声乐选拔赛民族唱法银奖;2017年,保山学院“青青子衿合唱团”获云南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教育部大学生艺术展演银奖;2018年,杨恩平、袁川婷、王弘邦、李明4人获云南省第五届本土歌曲创作与演唱大赛民族组金奖;2018年,“青青子衿合唱团”被云南省高雅艺术进校园组委会遴选为参演团队,面向滇西五所高校巡回演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张晓娇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家乡孩子走上了音乐之路,妹妹张晓贤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张晓娇在保山师专学习的第二个假期里,妹妹张晓贤发现经过系统学习的姐姐歌唱水平进步很快,原本倾心于武术的她决定追随姐姐走艺术之路。2004年,同样具有音乐天赋的张晓贤考入了保山学院音乐系,紧随姐姐的脚步,到中国音乐学院委培、考取了中国音乐学院的研究生,先后获得了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云南赛区民族唱法金奖、教育部三等奖,意大利贝利尼国际声乐大赛一等奖,香港艺术家国际声乐大赛银奖等奖项。

作为燎原的星火,张晓娇对家乡人的影响不只是身边的妹妹。

2007年,施甸县等子中学,音乐老师张映华照例给同学们讲一些山外的故事。杨晓明同学因此第一次听说了张晓娇、张晓贤的名字,第一次听到了她们的歌声。同样是施甸大山里的孩子,她们怎么就能通过音乐走到北京?姐妹俩的经历激起了杨晓明对声乐之路的向往。正是带着这样的梦想,杨晓明开始跟着张老师学习声乐。2008年,他如愿考上了保山师专音乐系。

引领杨晓明走上艺术之路的张映华同样是施甸人,2006年毕业于保山师专。“我读大学时就知道张晓娇姐妹俩都很优秀,一直把她们当成学习的榜样。走上工作岗位后我常用她们的故事来激励学生。像杨晓明这样,听了她们的故事后受到启发,走上了音乐道路的学生还有很多!”张映华说。

孔祥伟虽然不是保山人,但作为保山师专音乐系的毕业生,他至今记得2006年秋的迎新生晚会上张晓娇演唱的那首《沂蒙山我的娘亲亲》。“这首歌让我对唱歌有了颠覆性的认识,原来歌还可以这样唱啊!从此,只对流行音乐感兴趣的我对民歌着了迷。我不再留恋于网吧之间,琴房成了我的战壕,寝室里总能响起我歌唱的旋律,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吧!”孔祥伟感慨。

2018年12月保山学院40周年庆典之际,保山学院院长赵周提议,希望张晓娇、张晓贤、孔庆学、钱树林四位优秀校友能成为母校的客座教授。

接过副院长邓忠汉颁发的聘书,张晓娇表示:“这份荣誉是母校对我的信任和期望,对我来说既是荣耀、自豪,也是责任。”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十多年来,1000余名学生满怀梦想走进保山学院,又满怀激情投身于他们热爱的事业。在这片民族声乐的热土上,这个关于布朗族女孩成长的故事,鼓励着更多的边疆孩子们走向希望、走向未来……除了张晓娇等在音乐事业上有建树的学生外,1000余位毕业生成了地方音乐、文化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具有既能“上舞台”又能“上讲台”的能力,为边疆艺术教育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生源;他们奔走在民族音乐收集整理、创作传播的道路上,为推动区域民族音乐的传承,提升当地群众的文化自信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们是保山学院为地方文化事业贡献的最宝贵的财富。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傅华平



编审:李赛航

责任编辑:杨冬燕  刘自明  杨  健

电话:0875-2203983

E-mail:bsrbwx@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