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补充一些片段

走马的汉子 走马财经 2023-11-02
加拿大渥太华时间2016年9月21日晚,李克强和夫人程虹参加总理特鲁多的家宴。
特鲁多的儿女就在院子里玩耍,两对夫妻在草坪上相谈甚欢,特鲁多的袜子也是亮点。
他们没要翻译,李克强和夫人的英文都非常好,李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而且是北大法律系高材生,当年高考成绩是安徽省滁州市第二名,李是合肥出生,1974年高中毕业后去了滁州市凤阳县插队当知青,所以在滁州参加的高考。
北大期间,他就翻译过英国著名法学家丹宁勋爵的《法律的正当程序》,后来又在北大拿到了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去国外出访时,他曾多次用流利的英文与国外政要自然交流。他的夫人程虹是首都经贸大学的英语系教授,还翻译过多本美国自然文学著作,英语自然更不用说。
出于礼貌,特鲁多介绍自己的孩子与遥远东方的客人认识,小朋友还很小,很害羞,用手捂住额头。整个氛围轻松、自然、家常、和谐。
当时,特鲁多还特意发中文微博记录了这一时刻。
2016年10月,李克强在澳门参加活动,时任澳门特首崔世安陪他去逛澳门早市,李与摊主们亲切交谈,这里有一个细节,崔在介绍摊主给总理时,手是放在总理和摊主两个人的肩膀上的,这就是亲和。
北大毕业时,当时的学生流行给同学留言纪念,李克强给一位名叫汤唯的同学留言是这样写的:
“汤唯同学:有的人不曾以强力取胜,却以真诚、忍让、善良感人,其实,这是生活中真正的强者。”
他给班上当时年纪最小的同学宋健的留言,则被更多人知晓:
“纯真而不欠闻达,善良而不失坚强,把生命高举在尘埃之上,又融化于社会之中,应这当是我们这一代的共同追求。”
在一次活动中,有个年轻人激动地朝总理喊:总理让我拍视频(发朋友圈)装个逼。结果他真的配合这个青年,一直看向镜头,然后跟他握手说:怎么样,让你装到了吧。
有一年,李克强去新西兰首府奥克兰访问,一位当地居民抱着孩子想跟他合影,小朋友送了他一份小礼物,他愉快地收下了,然后想回送一份礼物给小孩子,摸摸口袋发现啥都没有,于是扭头问旁边的警官:“你有东西能送她吗?”
这张照片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也不知道是什么地点,但是看合影的棒棒,估计是四川或者重庆,这张照片也很有意思,这些合影的棒棒老乡们,腰板伸得很直,没有诚惶诚恐、或是呆滞的眼神,也没有谄媚的表情,神色从容、平静、略带喜悦。
这张图据说是他出席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时的照片。它有趣的地方在于,这里面能看到很明显的东方政治文化秩序感,周围的同事对他明显是尊敬的,但是大家的距离又很亲近,更像是职场上下级在一起的场景,彼此之间更像同僚。

某一年,总理组织各行各业在北京举行座谈会,黄渤是参会代表之一,轮到他发言时,总理突然说:“黄渤同志,你的稿子我已经看过了,请你不用念稿子,直接提问题。”
黄渤抖机灵说:“好的,我不念稿子,可是背台词是我的专业呀。”
众人哄堂大笑,在总理的鼓励下,最终黄渤没有按照发言稿提问,他说,希望国家给影视创作更大的创作空间,激发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积极性。
社交软件Blued的创始人耿乐原本是一名警察,也是一名同性恋,他偷偷创办Blued的母公司淡蓝后,被同事、朋友疏远,直到201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接见了他,他的事业和网站估值才迎来巨大的转折。
其实,李克强对耿乐,或者说对他背后的同性恋群体,表达的不是支持,而是尊重。
2011年,香港大学百年校庆,时任副总理的李克强出席并向600多名师生演讲,同样出于对港大传统的尊重,他用中英双语演讲,博得港大师生的热议和欢呼。
2016年4月15日,在清华北大参加完活动,晚上在北大食堂用餐,李克强打好饭菜后,特意来到学弟学妹们中间,与大家同进晚餐并且聊了半个多小时。
在香港考察期间,他来到当地街市,与街坊们聊天,周围都是拍照的人,这是正常的政客出访街区的情形,围观群众肯定都会抢着拍照的。
李克强去广东深圳OPPO考察,被员工团团围住,大家近距离用OPPO手机拍摄。
2008年,李克强在四川灾区考察灾情,期间与工作人员一起吃方便面。
经常为李克强拍照片的新华社摄影师郝远征,在听到总理去世的消息时万分悲痛,他发朋友圈缅怀,最后一张图片是总理和他一起查看相机里的初片。
李克强总理去世后不久,有美籍华人发文回忆:
他当上总理没多久过境美国,当时他提出想和当地华人见见面,正好很多华人也很好奇,想见一见这位新总理。于是安排了一场活动,基本上当地华人想见面的都可以去,没有做太多特别的安排,李克强就穿着一身便装参加活动。刚踏入会场,发现来的华人大部分都西装革履,于是李总理立马掉头回车上换了一套西装,打上了领带,他说既然大家这么热情,不能辜负了大家盛装出席,我也要穿的正式一点以示尊重。
李克强1970-1974年就读于合肥八中,当时的高中是两年制,初中三年,毕业照中,总理站在倒数第二排右3位置,合肥八中是合肥最好的中学之一,李在小学阶段未完成学业就遭遇了那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后来有幸在恩师李诚家里继续学习3年,以私塾的形式延续了学业,李诚是桐城学派最后的大师。
斯人已逝,好在决定人生的不止它的长度,还有宽度、深度、密度。
他的一生,有幸生在有爱和安全感的家庭,接受过民国私塾文化、传统士大夫精神的指引,天性聪慧,勤奋好学,被80年代北大自由之精神浸润,开眼看过世界,适逢改开春风,达到过普通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我们今天怀念他,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感叹一个普通人人生的极限和局限。
同时,这两天看李克强总理的大量资料,我看到最大关键词,是尊重。
他尊重异国风俗与文化,尊重港大、母校的传统,尊重棒棒,尊重同性恋者,尊重艾滋病患者,尊重月入不足1000的人们,尊重文艺工作者,尊重微信、快递、共享经济等新生事物,尊重同学、师长、同僚、爱人等身边人。
他尊重常识,说长江黄河不会倒流;他还尊重法律,说要让市场“法无禁止即可为”;让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
多么丰盈的人生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