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制片人吴玉江:从《麻辣女兵》到《神犬小七》,S级热门剧制播经验分享
在IP剧大行其道的当下, 某些IP项目为了短期的商业诉求而操之过急,再加上资本的推波助澜,IP剧泛滥成灾。古装、甜宠等各种剧集层出不穷,据有效数据显示,随着头部IP数量的减少,市场对原创剧集的需求逐渐回归。
10月16日,广电总局召开了2021-2025年重点电视剧选题规划推进会议,为未来五年中国电视剧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也是未来电视剧创作的风向标。明确指出,未来五年,主题主线宣传将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旗帜鲜明讲政治”已经成为影视剧能够播出的重要因素之一。
面对政策与市场的不断变化,影视公司和创作者如何才能在电视剧行业抢得先机?如何打造S级热门剧集?如何面对观众消费需求的改变?又将如何保持原创的生命力?为此我们专程采访了《麻辣女兵》《神犬小七》等剧的制片人吴玉江,分享S级热门剧制播经验。
吴玉江
资深制片人、电视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清华大学传播系。
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团中央任职。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担任记者、导演和主持人。现任北京完美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江何工作室总监、制片人, 主要作品有《非常完美》、《麻辣女兵》、《神犬奇兵》、《麻辣变形计》、《神犬小七》 。
谈制片人的眼光修炼:热爱驱动一切
创作邦:您之前曾在多家大公司大平台做过节目总监、总制作人等,从做节目转型到做剧,有哪些共同之处?积累的最宝贵的经验是什么?
吴玉江:从节目制作转型到做剧的共同之处和经验如下:1)对创新和差异性的敏锐度之磨练和培养。敏锐度不是天生的,但可以后天养成。这其中主要靠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实战经验磨练。2)要对受众及其审美趣味需求趋势有较准确地把握和预判。3)热爱驱动一切。
创作邦:制片人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吴玉江:制片人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是:1)眼力。即你能发现趋势市场需要的差异性产品。2)杂家素质。全流程管理的根本需要和支撑。同时你更需要实战经验的磨练和积累。3)整合人力和资源能力。关键是为你的剧所用。找合适的人比找最贵的人更重要。
《神犬小七》剧照
创作邦:您的作品多是原创,您是如何保持原创的生命力的?很多影视剧的创新题材往往源自网络文学的创新,题材、故事新颖的小说如何判断是否适合改编影视剧?您是如何找取有新意的素材的?
吴玉江:原创的生命力支撑主要动力来自你对“挑战”的自觉和偏好。同时也是市场和播出平台的需要和呼唤。对新诉求同时也来自对“扎堆作品”同质化的排斥,也来自自身“喜新厌旧”的惯性和本性。什么小说适合改编影视剧首先取决于小说的关注度和人物故事基础,其次要看小说提供了多大可供电视剧延展的叙事空间。电影故事改编电视剧就先天不足,把四十集电视剧压缩成电影,其删繁就简的功夫也不易。这是个技术问题,也是个眼力问题,归根到底还是眼力问题。
如何找到有新意的题材主要还是取决你的眼力。旧的和同质化作品多了,大家都会对新选题有天生的驱动力,你也不例外。不能为新而新,甚至新的出格和边缘化。新和旧的交替如此之快,也不容你过度从容筛选。所以,将对新意题材发现眼力磨练成直觉,在影视文化这个行业不是神话,是现实。当然,你还因此需要真正懂你的平台和责编。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问问自己, 这所谓的新选题,自己有新鲜感吗?虽然自己的感觉也许有局限,但至少它是一个对新鲜感获取的出发点,叫“初心”也行。后面就需要坚持不懈的把它转化成可以播出的作品了。对新创意的发现,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重要,但不是全部。
谈选题与开发:创新的难点在于剧本
创作邦:您很擅长去挖掘新题材,像《隐秘的角落》这种青少年悬疑剧也是市场上的新颖题材,只有12集,关于这部热播剧的成功原因您觉得是以题材取胜为主吗?如何深入浅出的将社会现象性话题、大众心理,融入到剧情创作中,去感染观众?
吴玉江:从我本人仅看的第一集推测,这部剧应该胜在直面“社会及家庭教育心理疾病的痛点”,就是类似“童年阴影问题”。直接 深入且真实,就会引发社会共鸣点。所以这部剧依然符合我说的“5%”的差异性,关键是精准和深入,不掩饰不套路直给就好。当然这需要大量生活细节的支撑和演员的深度把握。
创作邦:您制作的每个项目都很新颖、有独特性,面对市场同质化题材泛滥的现状,开发新奇题材是否有一定风险?在拍摄上、创作上也面临创新的难度?您是如何平衡的呢?
吴玉江:万事开头难,创新就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和承担。创新的难点不在制作,而在剧本上。具体到剧本层面,创新的难点和突破点又在初心和起点上。起点时选错了方向,就会叠加错误,一错到底,没有例外。如何选对那5%的差异性,还不会走错?这是个行业难题。”撞”一部概率还有,但连续”撞”准就难了。需要经验磨练、眼力磨练和坚持贯彻能力等的支撑。其中磨练独到的眼力尤其重要。需要磨练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但这并不容易,因为我们不是神。
《神犬小七》剧照
谈创作与制作:电视剧的核心品质把控在于剧本
创作邦:剧本创作环节,您作为制片人身份,最重要的品控内容环节是什么?编剧的两种能力,一是成熟的剧作技巧、二是新奇的灵感、创意新意,哪个更为重要?
吴玉江:电视剧是剧本的艺术。所以,电视剧的核心品质把控在于剧本。一剧之本。作为编剧,成熟技巧是基本功和口粮,这对于编剧来讲是必修课和基本保证。但作为编剧更为重要的是创新能力和对生活社会的敏感度。其实和制片人一样,编剧也同样需要有一种独特和敏锐的感受能力,眼力就是上述能力的统称。
创作邦:30集以内的短剧集是今天平台和政策倡导的,您有短剧集的创作计划吗?短剧较长剧是否更易控制风险?短剧的优劣势,您能分享一下您的经验看法吗?
吴玉江:短剧集创作其实更符合叙事规律,很容易控制节奏和结构,也就很容易避免注水。尤其适合悬疑性逻辑性很强的情节剧。我们还在摸索此类剧,希望有所建树。其实,短剧风险和长剧风险是一样的,甚至风险更大。
创作邦:边拍边播、季播的美剧制作模式在今天的国内市场适用吗?《神犬小七》连续推出三季都很成功,是否参照美剧制作模式?
吴玉江:美式制作模式不符合中国国情,因为我们有个备案和审查流程,这很难走按需定制路线。但美剧制作季播出模式和对量的控制,既有利于风险控制,也更符合叙事规律。神犬小七系列开发有所借鉴,但其实基本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所以从叙事连贯性和演员连续性角度看,我们根本做不到真正美式系列剧,也就是皮毛而已。
《神犬小七》剧照
谈受众心理:精彩鲜活的人物和故事更能产生共鸣
创作邦:您制作过的几部军事题材剧都是爆款,最近大火的电影《八佰》和之前的《战狼》也都属军事题材,您有制作这类电影的计划吗?同是军事题材,电影与电视剧两种形式,观众的需求有什么区别吗?如何能满足观众需求?
吴玉江:电影风险很大,电视剧成功不意味着改编电影就一定成功。电视剧叙事空间和情节很丰富,电影叙事空间有限,要删繁就简,这是个难题。目前还没有将我们之前的电视剧改编电影的计划。观众看电影和电视剧的根本诉求是一样的:精彩鲜活的人物和故事,以及因此而必然产生的情感共鸣。从小众心理需求看,还有更深层面的人性和社会冲突的揭示。两者同时也有明显区别,如叙事空间的差异。如果算上剧场体验感,如视听效果体验,也是电影和电视剧的观众接受体验过程的差异之一。电影注重人物和生活细节表现,电视剧注重结构,一个半小时的结构和上百个小时的结构是完全不同的。
《麻辣女兵》剧照
创作邦:您做的不同项目与编剧的合作形式有什么不同吗?在与编剧合作中,您最看中编剧的什么特质?最后,请您为编剧学员们提些建议~
吴玉江:我们这十年主要合作的编剧是能够接受我们需要的“委托创作编剧”,且以原创为主导的编剧。基本是以年轻人为主导的编剧群,也有少量中年编剧参与。这主要和我们创作的题材类型和播出平台有着密切关联度。没有固定的成熟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合作方式,只有因地制宜的合作方式。所以我们和编剧新人及还在努力向上积累经验的编剧合作最多。
编剧才华很重要,但却可遇不可求。所以,我们更看重的是编剧的配合度和适配度。没有一个编剧是全题材通吃的,都会有所长缩短。扬其长避其短就是我们选择编剧很重要的原则。排除编剧自身原创的剧本,凡是委托创作的剧本都自然涉及如何在一个已经有一些条条框框的界限里最大限度发挥的问题,会发挥的,反而能冲破限制,触发创作新冲动,而不是扭着鼻子委曲求全地被动创作。新入行编剧最大的敌人和障碍是自己:自己的太个性化诉求,却又找不到让别人听得懂的语言告知大众;因生活和阅历积累不够,表达方式和语言状态太狭隘;除非你不介意生存问题,否则你还是需要面对现实,委屈压抑地去承接一些从你本性和文艺偏好相抵触的剧本创作,但这些都是你必须的修炼和累积。
编剧干货 | 网络电影故事的10个经典类型
编剧干货 | 怎么做好网络电影的“前6分钟”
编剧干货 | 在剧本,什么是B故事?如何写好B故事?
创作邦打造个人IP平台
持续分享内容创作干货
商务合作:13810921530
课程资讯:meiyuanzhib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