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没有翅膀的天使也是天使

2017-03-09 卡乎 笨妈米国育儿经

来源:南方周末

原标题:《不一样的天使》


正如人没有翅膀,并不会因此日夜嚎哭一样,有些孩子比别的孩子少了一些东西,谁说就要伤心欲绝呢?



9岁的小明(化名)被学校遣送回家,又被妈妈反锁在家里。渴望上学的小明背上书包,试图从窗口爬出,不幸坠楼身亡。这是最近发生在深圳的一起惨剧,原因是小明是一个自闭症儿童,而他在学校的“过错”仅仅是时或做出咬人的动作。

 

小明的遭遇并不是孤例。根据《羊城晚报》的报道,深圳市仍有35.2%的自闭症儿童没有机会正常上学。全国范围内被拒斥在校门外的特殊儿童的比例,显然远在这个数字之上。

 

普通学生即便是真的咬人了,也不会被遣送回家。何况,自闭症孩子并不一定要做出咬人的动作,这种行为往往是他们面临不舒适的社会环境的反应。因为他是一个特殊儿童,所以校方就理所当然地强加给他一些负面的想象,并且把这些想象当作事实来处理。

 

很多家长也抱着这样的观念。一些接受特殊儿童的学校表示,他们面临家长投诉的压力。家长不会想到帮助自己的孩子学会和特殊儿童相处,为这些同学提供友善的环境,同时从他们身上学到不一样的东西,而是要求校方剥夺这些孩子受教育的权利,把他们赶到社会边缘。

 

这样的社会环境使得特殊儿童的家庭倍感压力。尽管法律明确规定,特殊儿童可以进入普通学校就读,但小明的母亲多次请求都被拒绝,最后流泪下跪才“打动”了校方——校方明明违背法律,却还变成了菩萨心肠。这些家长给人的印象,通常是悲苦愁烦,焦头烂额,身心疲惫。若处于社会底层,往往伴随着经济困境和心理自卑。

 

最近我碰到一位年轻女士,她工作出色,活力四射,提起自己的两个孩子更是眉飞色舞,喜不自禁。第二次聊天时她告诉我,其中一个孩子遇上一种罕见的基因变异症,相比普通孩子来说发育迟缓,四肢无力,智力也可能受到影响。

 

这位妈妈也曾经历过痛苦,但是她现在的快乐不是忍住悲伤,强作欢颜,而是真心喜悦。为什么呢?因为她的孩子过得充实而又快乐。

 

他并不是什么残障,也不是什么病,只是跟别人不一样而已。每个人都跟别人不一样,只是她的孩子更特殊一点。和自闭症儿童一样,她的孩子的身心状况也是与生俱来,无法改变。

 

正如人没有翅膀,并不会因此日夜嚎哭一样,有些孩子比别的孩子少了一些东西,谁说就要伤心欲绝呢?

 

这位女士反对别人把她的孩子视作病儿,也不喜欢听朋友问“孩子好转没有”。人没有翅膀,也永远不会长出翅膀,有人却经常关心你“长出来了吗”,你只会觉得非常滑稽。

 

有人长得快一点,有人长得慢一点;有人手脚强壮一点,有人身体柔弱一点;有人反应灵敏一点,有人感觉迟钝一点;有人说话早一点,有人开口晚一点,甚至晚很多年…… 谁说前者一定就比后者好呢?

 

这位女士告诉我,由于她这个孩子成长缓慢,使得她的时间也慢下来,看见树木慢慢地生长,感觉四季缓缓地变化,发现了很多此前的匆匆生命中忽略的东西。

 

更重要的是,这个孩子为她打开了一扇窗口,让她看见世界的另一面。什么叫正常,什么叫健康,生命的意义何在,美好的人生应当怎样度过?这一切曾经被认为有着不证自明的标准答案,如今都值得重新思索。

 

因此她才明白了,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送给父母的礼物,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

 

问题在于,他们要怎样才能快乐呢?这位女士生活在欧洲,不仅歧视特殊儿童的人相对较少,而且全社会尽力为他们提供便利。她的孩子从医疗到日常生活,几乎所有特殊需要,均由政府提供。甚至当她帮助孩子训练时,老师也对她说:你作为妈妈,只要享受跟孩子在一起的天伦之乐就行,训练这类事情应当由我们来做。 

 

《羊城晚报》的记者问遍了深圳市相关机构,如何解决自闭症儿童上学难的问题,得到的回答都是非常重视,但都无可奈何,因为“资源紧张,师资力量不够”。

 

我想不明白的是,深圳的房价要比那位女士居住的欧洲城市贵三四倍,官员普遍比那边的官员富裕得多,有钱人的奢华也总是让欧洲人目瞪口呆,政府也总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人们为什么还能容忍“师资薄弱”的存在?


作者简介:

卡乎,时事与文化评论专栏作家,育儿专栏作家。现居德国。

本文已授权转载。


(终于等来留言功能,欢迎尽情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