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 | 夏明方:“心史”新谭——从非线性中国化看华夏共同体的构建
主 题:“心史”新谭——从非线性中国化看华夏共同体的构建
主 讲:夏明方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时 间:11月3日(周三)下午2:00
地 点:浙江大学之江校区钟楼三楼报告厅
内容简介
明崇祯十一年(1638)冬,苏州承天寺僧人掏挖古井时意外发现密封的铁函,从中得到重重包裹的一部书稿,缄封上题“大宋孤臣郑思肖百拜封”,书中详叙蒙古灭金灭宋以及南宋爱国、卖国之行,尽现作者眷念故国、志在匡复、傲然挺立的民族气节。是为“铁函心史”“井中心史”,并对此后直至民国时期汉族士大夫的汉族中心主义民族史观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且与同时期多元一体的中华大一统构建历程形成鲜明的反差。学界对此人云亦云,莫衷一是。故此有必要从“非线性中国化”这一概念出发,超越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逻辑,对这一看似对立实则彼此共生的历史进程进行更加辩证的思考,进而为历史时期“华夏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新的学理论证。
主讲人介绍
夏明方,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理事,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清史研究所所长;哈佛燕京学社、明尼苏达大学人口研究中心访问学者(2007-2008),德国慕尼黑大学卡森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2014),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特任教授(2017)。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灾荒史、环境史以及社会经济史。出版专著《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中华书局2000年版)、《近世棘途——生态变迁中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合作或主持编纂《中国荒政书集成》(共12册)、《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及《二编》、《民国赈灾史料三编》(36册),合作开发“清代自然灾害信息集成数据库”,并在《近代史研究》《中国乡村研究》《清史研究》《历史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若干篇。主编“生态与人——环境史研究译丛”(先后由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出版)以及《生态史研究》《灾害与历史》学术辑刊(商务印书馆)。
说明:因疫情原因,进入校园须有浙大校内通行码。
海报:陈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