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生不过几次关键的选择

风轻扬 冷技术热思考
2024-08-22

40岁快要过去,平均而言人生进入下半场。有必要总结一下,继往开来。为什么今天我在这,其实回望也就几个关键选择。


1、选择读高中上大学,而不是读中专。那个年代我们农村的学习尖子喜欢读中专,因为很快就可以工作赚钱。但是我从来没有读中专的想法,因为爸爸和哥哥都是大学,而且我觉得自己怎么可能考不上大学呢?实际上那一届考上重高就我一个。


2、选择到浙江大学信电系,没有去清华大学化学系。因为我高中学习也很好,所以浙大和清华都给了我保送机会,但是浙大允许我随便挑专业,而清华必须化学系。我不喜欢化学,喜欢电子,就选择了浙大信电系。


3、选择从信电专业转到计算机专业。幸运的是入学后通过的选拔进到了混合班,给了我两年之后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一上大学学习C语言就非常喜欢编程。我感觉只要会编程,一个人用一台电脑理论上可以做出任何的东西,感觉就是一个造物主。上机排不上时间或假期回家没电脑就在纸上写程序,记得大一寒假回家手写五子棋人机对战程序,有五百多行,寒假回来,就兴匆匆的冲进机房输进去。大一下混合班有了专属机房,基本上都有位置。周末两天都是早上扛着两瓶矿泉水和一袋面包,在机房待一天。互联网也给我感觉有很多很多的应用。当时下铺的兄弟是杭州人,家境好,有一台奔腾MMX电脑,我们集体到他家观摩,让我们艳羡不已。大二一开学,我们寝室七个人又集资买了两台电脑(那时一台电脑也要6000多,实在是贵),拨号上网可以看搜狐、收发邮件,后来还有了九天音乐,这让我觉得互联网很牛。我是摇滚乐爱好者,之前只能买磁带,选择很少,九天音乐的曲库之丰富真是让我赞叹。这样,大二结束重新选专业时,我选择了计算机。


4、选择做数据库方向,并为此换了个导师。大三时接触到数据库的课程。我学了课程教材,意犹未尽,又去买了在数据库实现方面讲的更细的教材。学校课程还要求几个人组队做一个数据库原型系统MiniSQL。学完、做完之后,我觉得这个领域我非常喜欢,比之前也琢磨过的图形学还喜欢,因为数据库工程性很强。但当时跟的导师不做这个方向,还让我去做很多纯粹应用性的开发。我很喜欢孙建伶老师讲的数据库课,也知道孙老师实验室一直做数据库方面的研究,我就下定决心转到孙老师门下。原导师脸色及其难看,估计很少遇到这样的学生吧,在那个年代。如果我不换,后面就不会有进入到航天系统去做国产数据库那样的机会。


5、选择没出国。混合班有一半人都出国了,我选择做土鳖。一方面是因为我搞不拎清出国的意义,我在国内也能买到一样的电脑和软件,能上全世界的互联网呀。另一方面,我觉得选择去哪不要看总量,看增速,中国发展多快。人生如炒股,道理瞬间明白。我想透了这个道理,就从来没浪费时间在新东方上。


6、为了做实际的数据库开发,选择读研究生,并且后来继续读博士。本科毕业时我还没机会真正的去做实际的数据库系统,而我所在的实验室有机会去做。所以我选择继续读研究生,等等看,但一开始没有选择读博,因为我不知道是否真有机会。幸运的是研二我们课题组跟航天开始合作去做真正的大规模的数据库系统,我负责做执行器。项目刚开始做,就要选择是否硕转博。为了继续做这个项目,我选择了继续读博。这个项目直到2014年初才告一段落,我们做的神州OSCAR数据库以远超第二名的成绩拿到的评测第一名,这让我非常的自豪。



7、选择加入网易杭州研究院。本来我想可能去Oracle、微软,因为他们做顶级的数据库及其他系统软件。非常幸运的是,因为同学的介绍,我把简历投给了网易。其实那个时候我以为网易就是一家游戏公司,而我是一个除了《盟军敢死队》之外几乎不玩游戏的人(不过盟敢我玩的好),所以兴趣并不大,仅仅是因为同学让我投个简历,后来HR让我去广州面试也没去。那时在北京做项目996,哪有时间。但没想到,丁后来到北京时找我聊,好像也不是面试,主要就是描绘愿景。他说想在杭州成立一个研究院,互联网相关的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尝试。比方他说未来每一辆自行车都会联网,我印象很深。我听了之后,觉得我去Oracle或者微软是学习,到网易我可以折腾新东西,而我喜欢折腾新东西。网易杭州这边虽然只是丁的一个设想,毛都没有,但是在互联网这么大的一个范围里面,肯定有很多机会。


8、最后一个选择就是我选择一直留在网易杭研,一直在目前的岗位上。我的工作从来没变过,就是持续了解业务需求和学习技术,并带队做出实用的系统促进业务发展。这让我可以一直专心的去学习整个互联网技术的各个领域。我在杭研如果从最开始和丁接触算,已经超过了14年。我觉得我前面的所有选择非常重要,但似乎是为了这14年的坚持做储备,因为从初中毕业到决定来网易,才11年。


上面说的是学习、工作和事业。家庭的选择也很重要,我很幸运的是我选择了一位非常好的妻子,我觉得她是很正直、很善良也勤奋的一个人。


养育孩子,我觉得也是帮助自己成长,让自己能够持续保持学习。父亲有职责在学习和新知上做孩子的榜样,当年我父亲就是我的榜样。他会引入村子里别人从来没种过的蔬菜,又很善于动手,钟表自己修,家具自己做,船都自己做,还会设置很多新奇的手段捕鱼捞虾。但是父亲从来不具体管我的学习(母亲也不管),父亲反而经常说不要死读书。


大儿子快要11岁了,越来越可以一起学习了。我们一起看《环球科学》、《万物》,不久前开始每周我尽量挑选一些前沿的科技资讯打印出来给他看。我取了一个名字说这叫源氏物语。吾儿知识虽然丰富,但不知道源氏物语是什么。选择这些素材的时候,我就在学习。我还把《盟军敢死队》游戏传给他,居然变成吾儿最爱的游戏,甚至超过《我的世界》。


我们又选择了在去年生了第二个孩子,虽然现在还懵懵懂懂,但是等到他上小学之后,他又能够吸引我和他共同学习,我觉得这样的选择对我来说也是有益的。养育孩子,也能够让自己的知识保持年轻。


我很多年前就选择了我的人生理想:做一个有现代素质素养的人。我不学习新知,就对不起我的理想。我也选择不大学习旧闻,不大认可、不大喜欢所谓的经典。这是需要勇气的,这会让自己显得很没文化。当别人引经据典的时候,我只会发一句感慨:卧槽,牛逼!


当年听完丁对研究院的描绘。我觉得,卧槽,牛逼啊!所以我就来了,并一直在。人生,干脆。


我要感谢时代让我有自由择业的机会。之前大学毕业国家是包分配的,但是等到我那一年就不包分配了。我听了这个消息很开心,因为这样我就能想做什么工作就能做什么工作了。


草就于太平洋上空,去参加AWS reInvent途中。参加这个会学习,也就是因为16年第一次参加,大家仔细的讨论AWS的整个架构,觉得卧槽,真的牛逼!所以今年继续来学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冷技术热思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