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历史上什么人敢假扮皇帝?

仙侠小定国 历史研习社 2019-08-24




文/仙侠小定国(专栏作者)



说起冒牌皇帝,最有名的恐怕就是清末假冒光绪的崇福了。刘禺生在《世载堂杂忆》中就记载了一个武昌假光绪案,这是怎么回事呢?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也就是戊戌变法失败后的第二年。在武昌金水闸,突然来了一主一仆。主人二十多岁,长身白俊,仆人四五十岁,无须,发语带女声,都操北京官腔。在公馆中,仆人在进茶食时一定会跪下,在传呼时必称圣上,自称奴才。不巧的是,这事被“同居为官湖北候差事者”发现,然后传了出去。这一传可不得了,弄得武汉都传言纷纷。再加上当时媒体报道光绪皇帝被囚瀛台,所以光绪逃到武汉的谣言就出来了。


到了这个地步,稍微有点头脑的人就应该开始低调,闷声发大财才对。然而,我们的骗子不但不这样想,反而变得更加高调,整个人都飘起来了。名利是毒药,装逼自然装上瘾了。于是,他竟然把刻着“御用之宝”的玉印拿出示人。这样一来,不明真相的群众还能不相信么?




光绪到武昌的事情,张之洞也听说了,但谨慎的张之洞只能让人拿着光绪的照片查验,自己是不能贸然拜会的,万一是假的那乐子可大了,没想到,一对照发现居然很像。这就麻烦了,于是他只好密电北京,但只拿到“宫中又无出走之耗,而瀛台则无一人敢入”的结果(光绪帝当时被关在那里)。直到张之洞拿到张子青的手函,才算解决问题。不过这里有个问题,那就是张子青是谁?查史料,张之洞的堂兄张之万字子青,1897年就已经不在了,张之洞不可能跟鬼魂交流,因此,这里应当属于误记,大概是通过他儿子得到了确切的消息。通过他的作为我们可以发现,张之洞做事很谨慎,政治头脑也很清醒,知道在没有确切证实之前,是不能轻易见他的。毕竟,当时戊戌变法失败才不久,光绪皇帝又被囚禁,自己若贸然见面,被扣上了帝党的帽子,那他的政治生涯也就到头了。


很快,张之洞就对他们进行了审理,经过严刑拷问才发现,假光绪竟然是个旗籍戏子,名叫崇福,从小就在内廷演戏,所以深知宫中之事。再加上他又长得像光绪,所以人们都称他为“假皇上”。仆人则是因盗窃被发现而逃走的守库太监。他们知道光绪囚在瀛台,内外不通消息,所以就凭借崇福的相貌和仆人偷盗的宫中禁物来进行大肆欺骗。可以说,正是因为内外消息被隔绝,让人摸不着真实情况,才让他们得以肆无忌惮地行骗。最后,他们都被处决,这场闹剧总算结束。不过这件事情虽然在民间闹的沸沸扬扬,但他毕竟没有公然称帝,而且对政局也没有产生什么影响。明末的假太子就不一样了,不但闹的国内内乱,自己还趁乱过了几天皇帝瘾。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十二月,鸿胪少卿高梦箕与仆人穆虎南下时遇到了一个少年,自称自己是太子,经过深谈发现,这个少年确实像太子,于是就收留他。谁知,这个少年却“露貴倨之色”,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这种情况下,高梦箕还敢继续瞒下去么?不得已,他只好上奏朝廷,于是拉开了导致弘光政权倒台的引火索。弘光元年(1645年)三月,这个被称为太子的人被接到南京。围绕这个人的真假,朝廷内外掀起了激烈地争论,还让宁南侯左良玉借着救太子的名义起兵造反。在叛军和清军的交互攻击下,弘光政权最终倒台。


五月十一日,赵监生率百姓救出太子王之明,然后就穿上了戏服在武英殿登基。接着又发了一个登基诏书:“先帝丕承大鼎,惟兹臣庶,同共甘苦;胡天不祐,惨罹奇祸。凡有血气,裂眦痛心!泣予小子,分宜殉国。思以君父大仇不共戴天,皇祖基业汗血匪易;忍垢避匿,图雪国耻。幸文武先生迎立福藩;予惟先帝之哀,奔投南国,实欲泣陈大义。不意巨奸构陷,致撄桎梏;予虽幽囚,无日不痛哭也。今福王闻兵远遁,先为民望,其如高皇帝陵寝何?泣予小子,父老人民围抱出狱,拥入皇宫;予身负重冤,岂南面称尊之日乎!谨此布告,在京勛旧文武先生、士庶人等念此痛怀,勿惜会议!予当拱听,共抒皇猷。勿以前日不识予之嫌,惜尔经纶之教也。”可以说是弄的像模像样。王之明上台后又敕封中城狱神为王,并称“崇祯十八年”。然而,很快南京官员就投降了清朝,他也结束了冒牌皇帝生涯。当然,真太子朱慈烺在历史上也确实被追封为皇帝,在鲁监国时代,他就被追封为悼皇帝。




弘光大悲案的主角大悲和尚还自称过自己就是先帝崇祯,闹的朝廷是沸沸扬扬。当然,他不光自称先帝,还称自己是齐王、潞王……最后,官方在调查清楚后将他处决。大悲和尚的事情解决后,又来了一个穿道袍的人,直接跑到西长安门要求进入。长安门是什么地方呢?进入皇城的门。因此,门卫当然会拦住他,结果这人竟然说:“我天子也。汝不闻黄牛背上绿头鸭乎?”看到他这疯癫的样子,门卫马上就把他抓起来了。由于冒充的是皇帝,因此很快就被上报。结果上面认为他就是个疯子,然后把他打了一顿就放了。




不过这事还没完没,很快,西华门又混进来一个穿青衣的人,不但过武英殿,还快进入到了太后住的西宁宫,可见那时候的宫禁有多松。看到太后住的地方外面有人晃悠,门卫很快就对他进行了斥责。谁知,这人不但不怕,反而说:“取御床来,吾今日登极。”这还得了?一个疯癫之人居然能混入大内,很快,锦衣卫就把他拿下。经过审讯,他自称自己是詹有道,南京人。平常信仰佛教,要“入宫御极”。朝廷拿到奏报后,就下令“杖一百”,结果被打死了。这是戴名世(1653年-1713年)在《弘光朝伪东宫伪后及党祸纪略》中的记载。乾隆时期(1735年-1795年)的《爝火錄》记载则略有不同,直接说弘光元年(1645年)三月初六,皮匠詹有道听到室中有声音说:“汝可至宫中寻子”!然后他竟然异想天开,直接去叩东华门,称自己是恭皇帝。东华门是什么地方?皇城的大门之一,能随便进?恭皇帝又是谁?自然是大名鼎鼎的福王朱常洵,万历时期争国本的要角之一,弘光皇帝的老爸。这一来还得了,骗到皇帝头上了,所以“立杖杀之。”不管他是要登基当皇帝还是冒充福王,或者是史家把人物事迹搞混了,但给事中吴希哲批评的“假宗、冒戚、伪勋、奸弁横行不道,虐民戾商”的问题,在弘光时期确实是非常严重的。虽然朝廷多次严打冒牌货,奈何总有人试图利用这些案件来挑起政治斗争,为自己获取利益,导致案件复杂化,一直闹到事情一发不可收拾为止,直到弘光政权倾覆才算完。之后虽然也发生了几次冒充皇帝的事件,但已经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在隆武时期(1645年-1646年),就又出现了假冒皇帝的事情,这是怎么回事呢?谈迁在《枣林杂俎》中提到:丙戌三月十二日,丙戌年也就是隆武二年,平溪卫有个僧人自称是弘光皇帝,平溪卫在哪呢?贵州!从南直隶跑到贵州,这也跑的未免太远了。但就是有人相信,孝廉高士美、指挥于克振、沅州知州黄昂这些人就把他当成真皇帝来供奉了。由于这事儿在当地闹的比较大,所以贵州巡抚范爌、四川巡按御史米寿图等人都被惊动了。最终,冒牌弘光被拿下。经查,此人是沅州人查献忠,“本贼党,少无赖亡命。”事情查清后,冒牌弘光终于被处决。


此外还有假冒隆武帝的。永历七年(1653年)三月,有隆武帝的敕使跑到了郑成功的厦门,称隆武帝离开五指山驻广东平远,准备起兵。隆武故臣希望能请敕验视,结果也没能拿到。很明显,这是个冒牌隆武帝,不然也不会害怕被人检视。当然,隆武帝的身份在金声桓反正事件中也被冒充过,而且金声桓当时还深信不疑,所以他在反正后使用了隆武年号。然而,当他们准备遣迎隆武帝时,才发现被骗了。


以上这些都是属于历史上出现过的冒牌皇帝,还有没有更多的冒牌皇帝,需要更多史料去发现。


参考资料:《世载堂杂忆》《南明野史》《枣林杂俎》《爝火录》《弘光朝伪东宫伪后及党祸纪略》




编排:@二师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