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宫崎市定 | 雍正到底是怎样的“汉子”?





▲(日)宫崎市定:《宫崎市定中国史》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上市日期:2015年11月

定价:58.00元


精彩文摘:雍正的时代与意义


政治的好坏与经济景气的波动有着一致的倾向。在好景气的时代,政治容易取得效果,即便多少有些失败,也不会留下痕迹。在这样的时代,就算昏庸的君主在位,其缺点也不会被大肆议论。而如果与此相反,碰上了不景气的时代,不管在政治上怎么努力,都难以挽回形势,结果大都是接二连三的失败。舆论则将责任算到君主和大臣头上,抨击他们无德无能。于是产生了治世因名君而生、乱世因昏君而始的历史法则,但其实很多情况下,治世便是好景气,乱世则是不景气的别名。而景气与不景气,很难由当时君主个人的政策所左右。因此我们应该知道,自古以来对君主的传统评价,未必十分得当。比如清朝的康熙帝,有时被赞为不世出的名君,但其实未必如此,看起来他只是很普通的人。只是他在位时间很长,并且正逢明末大乱之后的复兴时期,国际贸易持续黑字,经济上也受到空前好景气的恩惠,可以说碰上了好运气。而且在其治下,清朝的纲纪早早趋于紊乱,幸亏继位的雍正帝整肃了官纪,建立了清朝独特政治机构的基础。世人对这一事实不加注意,总是将康熙、乾隆连称为清朝的鼎盛期,却经常忘掉其间最为重要的雍正时代。


康熙帝子嗣繁盛,有三十五个儿子,但到了晚年,皇帝身心已见老衰,产生了皇子与朝臣结党争势的弊害。康熙于六十九岁去世后,由四子雍正嗣位是幸福的。其时雍正四十五岁,有长居储位所得的经验,又有天性明察的资质,计划收紧康熙末年流于放纵的政治,肃清纲纪。


雍正见明代以来内阁制度之不便,别设军机处为最高机关,取而代之。清初,内阁因天子及亲信为满人,故第一公用语为满语,与汉地相关的汉文文书亦必须逐一译作满语。事实上,清朝自顺治帝以后,至少天子皆善汉文,或是甚于汉人的文化人。因此,为了裁决而翻译汉文文书,实则全无必要,不过是为了保全征服者的体面。


奉行合理主义的雍正帝则认为这是愚蠢的传统。趁西北与准噶尔部战争之际,他于宫中设军机处,任命数名军机大臣及其下的军机章京,皆满汉同数。前线来的文书,若为满文,则由满人章京处理,若为汉文,则由汉人章京应对。天子与大臣交谈,满文文书则用满语,汉文文书则用汉语,分别给予裁决。如此,一一翻译文书的手续与时间得以省掉,可以快速应对。军机处建立后,紧急重要的文书逐渐经由此处,内阁处理的尽是每月的会计报告等文件。由此,内阁大学士成了闲散的名誉职位,实权移到军机大臣之手。其下的军机章京,则选拔有能力的年轻政治家任之。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够迅速写出文章,因为军机处例外地不置胥吏,章京还要承担胥吏的功能。胥吏之弊害,历代都有批评,但直到清朝,才终于在中枢机构创立这样的新式机关。不夸张地说,正因此,清朝的命脉才比其他王朝延续得更久。


雍正帝的政治原则,是如王安石那样的合理主义。中国的官吏薪俸,向来被控制得极低,不足以生活,于是就在租税之外私自强征称作“火耗”的附加税,再自行平分。雍正帝修改此法,设定限制,公开征收附加税,其中一部分用来给官僚加薪,称作“养廉银”。


公文之外,雍正帝还与地方大员保持私人亲展信件的往来,命其将地方实情无所隐瞒地呈报。他经常亲自披览奏折至深夜,以朱笔作答,再返回朱笔谕旨。这种朱批谕旨文书最后还要交还天子处,据说在宫中大量积存,以至于堆满走廊。雍正这般精力充沛的勤勉之人,还是首度出现。即便在君主独裁的近世中国,这样典型的独裁君主也只此一位。可以说,清朝特有的中国统治体系是由雍正帝完成的。


汉人君主的特权中,包括建储权。而蒙古、满洲等北方民族的君主,应通过实力者的集会由选举产生,换言之,君主只限一代。在清朝,到太宗为止都不能预定后继者。到世祖时,渐渐成为汉式的天子,但即便如此,还是根据死后的遗诏指定康熙帝。完全成为汉式的天子,是到康熙帝时,他年轻时就册立嫡长子为皇太子。然而,趁皇太子不肖,志在看准太子前程的朝臣趋奉太子,拉帮结派,最终发展至意欲阴谋弑逆父皇。故而康熙帝废掉皇太子,一直搁置行使立太子的权利,到临终时才指定雍正帝继承。


雍正帝因目赌此次失败,自己也不立太子,设计了所谓的秘密立储法。即将后嗣之名书于札,封入秘匣,藏入宫中正大光明匾后,若天子未指名即死,就用大臣集会开箱、遵遗旨立新天子的方法。然而实际上,雍正帝也是即位第十三年临终时才指定皇四子高宗,命大臣遵行(1735年)。高宗乾隆在位第六十年,立仁宗为皇太子,翌年正月禅位,为太上皇。表面上的理由,是不想打破祖父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的纪录,不过其实,应该是不喜欢遵从秘密立储这样没有颜面的办法,想堂堂正正行使汉式独裁君主的建储权。



这是一本怎样的书?


宫崎市定毕生致力于中国史的研究与教学,在众多领域都有创见,是日本中国史研究的领军人物。本书是他积四十年研究与教学经验、面向普通读者的结晶之作,以世界史眼光和社会经济史视角为特色,拥有平易的文风和明快的思维,能把精致的实证研究与大气恢弘的通史叙述紧密结合,集中体现了他的研究成果和特色。


精湛深厚的京都东洋史学风、与国内学界形成鲜明对照的思路与视角;对于书中涉及的方方面面,几乎都曾做过专门的研究;将中国置于世界史的进程之中,以“景气史观”阐述盛衰兴亡;几乎从不引经据典,论述全凭记忆力与洞察力;三百余个小标题和平均八百字的篇幅,形成独立又贯通的易读结构;愉快而酣畅的叙述,只为唤起普通读者的兴趣。这一切使这部中国通史具有了深厚的学派底蕴、强烈的个人风格、全新的启发性和极佳的可读性。



▲晚年的宫崎市定


有谁推荐我们读这本书?


宫崎市定先生是我国东洋史学界的巨擘。他对中国史书有广阔博通的视野,研究对象涉及中国史的全部时代,以及政治、经济、文化、东西交流史等所有领域。通过个别的实证研究,先生对中国史重新系统地加以认识,并将之置于世界史的发展中……能将精密的个案实证研究与阔达雄浑的通史叙述紧密结合,堪称稀有。

——岩波书店


宫崎市定以及京都学派的中国史观确实应当重新认识,《中国史》也写得有特色。作为杰出的亚洲史学者,宫崎市定的视野常常超越中国,而涵盖了整个“东洋”即亚洲。

——复旦大学葛兆光


宫崎市定先生是国外学界中为数不多的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具有通识的学者,而且其通识是以实证为根基,以亚洲和西洋为参照的,《中国史》一书即是范例。

——北京大学刘俊文


仅就学术而不是文化意义而言,如果拿宫崎市定比,人家的成就可能就比陈寅恪高。

——萨福克大学薛涌


书中都有哪些内容?


砺波护:宫崎市定的生涯
序言
凡例
总论
一 何谓历史
二 时代区分论
三 何谓古代
四 何谓中世
五 何谓近世
六 何谓最近世
第一篇 古代史
一 三代
二 都市国家的时代
三 战国时代
四 秦
五 前汉
六 后汉
第二篇 中世史
一 三国
二 晋
三 南北朝
四 唐
五 五代
第三篇 近世史
一 北宋、辽
二 南宋、金
三 元
四 明
五 清
第四篇 最近世史
一 中华民国
二 国民政府
结语
自跋
附录1 中国史年表
附录2 参考文献解说
索引


来源:《宫崎市定中国史》,感谢浙江人民出版社授权发布。

(注:题目为编者所加。)


编排:@郑羽双

忍不住想拥有一本?点击“阅读原文”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