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浦少年路和少年宣讲团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黄浦文博 Author 周力

近几年老南市变化极大,很多熟悉的地方已辨不出原来的模样。大兴街、黄家阙路附近造起很多新房子,路的轮廓倒还在。有一条和中华路平行的小斜街,有个有趣的名字:少年路。南市有趣的路名很多,和面筋弄、咸瓜街这些比,少年路的名字并不显得特别异类,所以小的时候经常路过,却不曾特别留心,更没有想过这条路名的由来。前一阵路过此地,偶然进去转了转,暌违多年的“少年路”已改名“黄浦少年路”,据说因为别区也有相同路名,因而冠以“黄浦”。我查找了资料,另一条“少年路”在浦东新区的南汇,也是一条很短的小路,不过并没有冠以“浦东少年路”或“南汇少年路”的名字。


原来的少年路

现在的黄浦少年路


黄浦少年路

一条一百米长的小斜街

图片来自百度地图


南汇少年路

图片来自百度地图


黄浦的少年路总共一百米长,历史却十分悠久。“少年路”之得名,来自于民国时代上海老城厢一个少年组织:少年宣讲团。1912年,上海启明小学学生汪龙超等发起组建少年宣讲团,以宣传爱国思想、改良风俗、普及文化知识为宗旨,组织青年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街宣讲,进行社会调查,还开展送医送药等慈善活动。


少年宣讲团

图片来自黄浦区档案馆


到1922年,少年宣讲团已经有10年的历史,汪龙超等集资在小西门中华路南侧修建宣讲团总部和会场,夏季设医送诊,冬季办通俗义务夜校。宣讲团提供报纸,市民只要门口签个名就能进去免费看报,后来宣讲团在老西门搭建了上海第一个公共阅报栏。为表彰少年宣讲团的功绩,沪南工巡捐局于1923年把宣讲团所在的道路命名为“少年路”,以资纪念。


公共阅报栏前读报的市民

图片来自黄浦区档案馆


今日中华路尚文路口

当年“少年宣讲团”总部所在地


少年宣讲团从1912年民国初年发起,一共存在了25年。到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上海南市因地处战区,房屋被日军炸毁,这才不得不停止活动。但“少年路”的名字却保留了下来。少年宣讲团创始人汪龙超的资料我没有找到,但少年宣讲团确实出了一位了不起的“少年”,那就是中国戏剧电影史上的划时代人物应云卫。


应云卫

1904-1967


应云卫1904年生于上海,16岁辍学后在美国慎昌洋行和华商轮船公司学生意。工作之余在八仙桥青年会夜校学习,认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孟君谋、钱汝霖、程泽民(程泽民的妹妹程梦莲后来成为应云卫的夫人)等。他们一道参加少年宣讲团,从事化妆宣讲活动。应云卫是宣讲团的“云卫队”的队长,队里包括他在内共有七人,应云卫熟悉京剧、昆剧、苏滩等各种戏曲曲艺,“云卫队”在表演上独树一帜与众不同,他们运用滑稽戏、哑剧等形式举办化妆讲演,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大道理用诙谐有趣的形式表达,很受市民欢迎。


应云卫和太太程梦莲


1921年应云卫应中华职业学校黄炎培的邀请,创立中国早期的业余话剧团体“上海戏剧协社”,正式进入戏剧和电影世界。在几十年的导演生涯中,应云卫导演了戏剧《怒吼吧!中国》、《大地回春》、《屈原》,电影《桃李劫》、《八百壮士》、《塞上风云》等,都是中国戏剧和电影的经典之作。1967年,身患心脏病的应云卫被迫害致死,1978年平反,夏衍在《悼念应云卫同志》一文中这样写道:“云卫同志是早期的话剧运动的著名组织者和优秀的导演,云卫同志在党的领导下对文艺事业所作出的贡献,我们这些后死者永远不会忘记,在中国的话剧、电影史上,他的名字也永远不会磨灭的。”应云卫离开的那天是1967年1月16日,患心脏病的他从医院里被揪出来批斗游街,在大光明电影院门口,被推下车,送到瑞金医院急救,但为时已晚。儿子应大明急匆匆赶去,应云卫已经停在太平间了。多年以后,应大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回忆:“我去问造反派能不能办丧事,我永远都记得那个人先背诵了一句诗词‘冻死苍蝇未足奇’,再撂下了一句,应云卫没定性,要办就办!”


应云卫手迹:“多拍粗臂,少拍大腿”


少年路似乎和文艺有缘,除了应云卫,著名“双字辈”滑稽演员李青也是在这条路上出生、成长的。他和童双春的组合带给上海人很多美好的记忆,童双春在一篇文章中曾提到他们的少年往事:“……休息天他(指李青)经常从南市区(现为黄浦区)少年路,一路小跑到九江路我原来的住处排戏,吃点我爱人做的便当后,就开始连续排练,直至华灯初上……”从黄浦少年路到九江路,路倒还挺顺,中华路和云南南路直接相通,不过直线距离也有两三公里,走走至少四五十分钟。艺术家们尚未成名成家时所受的磨炼,常常可以从他们的回忆中表露出来。


李青(右) 曾居住于少年路

他和童双春(左)的搭档卡堪称经典


2020年公映了一部电影《荞麦疯长》,制片人是著名的影评人藤井树,演员则有马思纯、钟楚曦、黄景瑜等。虽然业界口碑不一,票房也没有获得成功,但因为电影以上海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还是引起我的关注。2018年该片拍摄杀青时发布一款海报,全体演职人员的合影,正是黄浦少年路和西华路的三岔路口。


电影《荞麦疯长》杀青海报

黄浦少年路西华路口


2018年的黄浦少年路西华路口


今日黄浦少年路西华路口


如今走在黄浦少年路上,民国风云和少年宣讲团早已成过去。现在的它,只是一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街道,因为城市的变迁,房子已经征收,居民也搬走了。黄浦少年路,正在静静地等待未来的命运。


黄浦少年路黄家阙路口


大多数房子已拆除


仁成总衖


手写的门牌

还是习惯性地写成“少年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