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错过的莫扎特七首钢琴三重奏丨室内乐欣赏专题(七)
第一号钢琴三重奏,G大调,K496,作于1786 年;
第二号钢琴三重奏,降F大调,K498,作于1786年;
第三号钢琴三重奏,降B大调,K502,作于1786年;
第四号钢琴三重奏,E大调,K542,作于1788年;
第五号钢琴三重奏,C大调,K548,作于1788年;
第六号钢琴三重奏,G大调,K564,作于1788年。
另有为钢琴三重奏而作的《降B大调嬉游曲》,K254,作于1776年;
为钢琴三重奏而作的3个片断,K442,作于1786-1791年间。
莫扎特钢琴三重奏作品分析
室内乐专题:1、贝多芬说:“这是一首无愧于我名字的作品”丨室内乐欣赏专题(一);2、海顿弦乐四重奏《骑士》的作品风格和演奏分析丨室内乐欣赏专题(二);3、莫扎特弦乐四重奏代表作欣赏丨室内乐欣赏专题(三);4、聆听肖邦为大提琴和钢琴所写的作品丨室内乐欣赏专题(四);拉赫玛尼诺夫《悲歌》钢琴三重奏丨室内乐欣赏专题(五);肖斯塔科维奇弦乐四重奏创作简介丨室内乐欣赏专题(六);本文原载《戏剧之家》,2016年。
钢琴三重奏是最令人惊艳的音乐体裁之一,莫扎特是最伟大音乐家之一,而莫扎特又独创性地在曲式上全部运用套曲结构,使钢琴三重奏的体裁变得更加成熟。所以,莫扎特的钢琴三重奏作品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对莫扎特的钢琴三重奏作品从音乐风格、表现手法及情感表达进行了不同程度地分析,希望能对钢琴三重奏的教学与演奏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莫扎特在前人钢琴三重奏的基础上,进行了天才的创新:吸收了歌剧创作中处理乐队与独唱者关系的办法,为三重奏创作中的对话方式提供了范本;将弦乐四重奏的创作中对位写法的一些基本规律及主题动机的手法在三重奏创作中更好地运用;从协奏曲的创作中发掘了主题与伴奏材料在键盘与弦乐中的合理分布的有效办法,并将这种办法运用到小型乐队作品的创作中。简而言之,莫扎特把歌剧、弦乐四重奏和协奏曲的一些创作手法及写作经验融入到了钢琴三重奏创作中,对钢琴三重奏形式的确立、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的强化有推动作用,是钢琴三重奏创作的发展及成熟过程中的关键人物。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307sk4pgl&width=500&height=375&auto=0莫扎特《第二号钢琴三重奏》
一、莫扎特钢琴三重奏的音乐风格
(一)强烈的形式感和对称感
在莫扎特的钢琴三重奏中,音律的起伏停顿、音符的旋转跳跃看似自然流淌,实则严格按照“规矩”来办事,充满了形式感和对称感。莫扎特将这世间的矛盾统一通过自己的音乐作品表现出来:直对曲、圆对方、低吟对高唱……莫扎特的音乐至情至性,但以作品形式表现出来的时候也如诗歌一般,有其严谨的行文格式与对仗方法,这种强烈的形式感和对称感也恰恰体现了莫扎特的音乐素质之高。而钢琴三重奏写作的三乐章套曲形式以及首、尾乐章的曲式结构也正是由莫扎特所创立并被一直沿用至今:莫扎特在海顿二、三、四乐章并存的基础上确立了三个乐章套曲的形式;而在首、尾的曲式结构上,莫扎特在第一乐章均使用了奏鸣曲式,在第三乐章中多使用回旋曲式或奏鸣回旋曲式,这种首、尾两个乐章的曲式结构为以后的钢琴三重奏的写作提供了模板。自此,钢琴、小提琴以及大提琴的声部线条开始紧密结合,并表现出了成熟的钢琴三重奏应该具备的声部平衡与互动。同时,在作品《第三号钢琴三重奏》Kv502降B大调钢琴三重奏中,在第一乐章开始的部分,小提琴以简短的动机对位来应答钢琴上出现的一个半小节主题,并且与开头的主题在第117小节巧妙地重叠,这个小提琴对位的动机开始时是为了填充钢琴主题乐句中的间隙,但后来逐渐发展为了过渡段及发展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节奏明快、主旨明确
莫扎特用音乐来表达情感、歌唱生活,尽管这个社会对他不公,对他却以爱拥抱世界。所以在莫扎特的钢琴三重奏当中,在作品的明快节奏中,从细节处的精心过渡中,我们不难感受到音乐的纯粹和细腻,也不难发现莫扎特的乐观主义精神。钢琴三重奏是在两件极富代表性弦乐器小提琴和大提琴中加入,无论是从音色、音量、还是在音域表现力上都不尽相同,弦乐器有着完美的歌唱性,小提琴声音甜美宏亮,音色变化丰富、大提琴声音圆润浑厚,但是钢琴在音量和音准上进行了绝对的压制,这一改变虽增加了演奏的难度,但是其表现力却显著提升,对于乐曲主旨的诠释会更加明确,氛围的烘托也更为突出。比如《第三号钢琴三重奏》Kv502降B大调的第二乐章中,由于用了回旋曲式,所以需要不断地回到主题,这个主题先由钢琴独奏呈现,再由乐队的全奏反复提起,这样便在增强了旋律的细节与伴奏织体的精美性。也是从莫扎特开始,钢琴三重奏三个声部的主题才开始产生共鸣并相互依赖、此起彼伏。
(三)乐器间的交流契合
在《C大调钢琴三重奏》第一乐章的中段,莫扎特用大提琴的深沉悲切和小提琴的悠扬婉转来配合钢琴的明澈亮丽,三者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却相互映衬、相互配合,并且完全用小调来表现,这一突破传统的做法不仅让人耳目一新,而且用乐器间的完美配合展现了社会的有序运转,让听者不由得赞叹音乐和生活都是需要人精心调配所产生的美。也正是从莫扎特的创作开始,钢琴三重奏中的三件乐器才真正各自独立并且各具特色,他改变了传统上钢琴声部“一枝独秀”的声部分部格局,把小提琴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上,优美的大提琴旋律也让大提琴不再保持“沉默”,三个声部之间达到了完美的平衡与结合,莫扎特赋予了钢琴三重奏新的声部结构,这对于钢琴三重奏的发展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可以说是莫扎特对钢琴三重奏的发展所做的最突出的贡献。在莫扎特的作品中,较好地处理了主题在各乐器声部中的平衡分配,由键盘与弦乐器交替演奏,互相模仿并且达到了混合平衡音响效果。这样能更好地表现出各乐器的性格差异,使得每种乐器都在作品中充分地发挥其表现力,它们之间的存在能相互平衡、相互渗透。在《第三号钢琴三重奏》KV502这部莫扎特钢琴三重奏中的作品中,人们可以听到钢琴和小提琴声部之间的问答,同时也可以听到大提琴和小提琴旋律的对话。在终曲乐章中,钢琴不断跑动的音型,但弦乐组有效的对位处理使得它们丝毫没有被忽视,反而增强了织体的力量及造成了很好的音响效果。既注重三件乐器在协作中的融合又要突出各乐器在曲中的不同地位和不同性格,塑造出一种三件乐器之间相互模仿、相互对比、相互竞争的姿态,使得这出剧目既有主角,也有配角,还有背景。
我们不得不感叹:莫扎特的钢琴三重奏是承前启后的,其风格和格局是别具一格的,他的钢琴三重奏作品不但展现了他独特的创作思维,也展现了他娴熟的创作技巧,值得后人去研究。
51 34311 51 17625 0 0 6118 0 0:00:05 0:00:02 0:00:03 6119span>
二、莫扎特钢琴三重奏的表现手法
莫扎特的音乐表现手法清晰、自然、纯熟,在钢琴三重奏的创作方面也表现出了超人的智慧。莫扎特一生所创作的7首钢琴三重奏实际上是由巴洛克时期的弦乐三重奏演变而来的,但他独具匠心地把钢琴作为音乐的中心,将原来的两把小提琴改为一把小提琴和一把大提琴,分别演奏高音和低音。从而改变了原有的演奏模式、开创了新的音乐思维,把三重奏的演奏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如创作于1786年的《第一号钢琴三重奏》k496,就是一个典型。这个作品分为3个乐章,开头以最典型的莫扎特奏鸣曲式进入,彰显钢琴的主导地位,先声夺人。大提琴和小提琴随后加入,各自发声却一唱一和。又如创作于1786年11月《第三号钢琴三重奏》,降B大调,KV502,作曲中使用了穿插对位的方式,使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相互模仿、呼应。该三重奏的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明朗活泼的四拍子快板渲染出了温暖和煦的浪漫情调,降B大调的主题旋律在呈示部之后转入属调进行展开,以钢琴为主,小提琴轮唱的演绎方式使得整篇乐章的主题旋律此起彼伏,充满了典雅的情趣;第二乐章为古典五部回旋曲式,柔情的三拍子小广板烘托出了幽静深远的氛围,坚固的降E大调以及丰富的装饰音型让整篇乐章高雅又优美。第三乐章为回旋奏鸣曲式,欢快灿烂的四拍子小快板巧妙地融合了充沛的力量以及柔顺纤巧的音韵,降B大调的主题与不断出新的发展部均由钢琴与小提琴的相互追逐对位而显得精巧美妙。钢琴依旧主导着整个乐章,大提琴负责烘托出整体气氛,小提琴则在一旁以细腻的手法技巧倾诉衷肠,与钢琴和大提琴相互问答。这首作品打破了前人不稳定的写作结构,延续了莫扎特钢琴协奏曲三乐章套曲的写作形式,三个乐章秉承了他一贯快-慢-快的速度,明亮-忧郁-明亮的音乐性质,亮丽-暗淡-亮丽的音乐色彩,既展示出了莫扎特音乐作品结构的严谨、格调的规整,又展示出了旋律的圆润和精巧的对位,将作品的纯真气质和深远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莫扎特式的音乐特征。
三、莫扎特钢琴三重奏作品的情感表达
莫扎特曾在信中写道:“用音乐表达感情,不管这种感情强烈与否,都不应达到使人厌恶的程度。即使最恐怖的场面,乐曲听上去也不应令人感到痛苦。而应该控制它,使它令人满意。正是因为这一点,音乐才是永存的。”这段话不仅点明了音乐与情感的关系,也强调了音乐之于人的作用。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倾注的情感要通过音乐表现出来,并让人产生共鸣,这共鸣在素不相识的人心中搭起一座桥梁,带给他人快乐,也治愈自己内心的伤痛。在莫扎特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数量惊人的音乐作品,无论是在交响乐、奏鸣曲、协奏曲还是歌剧等各个领域,莫扎特都贡献了令人津津乐道的优秀作品,其中在钢琴三重奏的音乐创作上更是超越了前人,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乐曲的创作往往表现了作曲家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变化,莫扎特早期创作的音乐风格是偏向宫廷式的雍容华贵,音乐让人感到温暖、富足、圣洁,而由于经历了人事的变迁,他晚期的作品风格更偏向于戏剧性,饱含深刻崇高的感情。
莫扎特的七首钢琴三重奏均创作于他的人生最重要的10年:维也纳时期。这一时期的莫扎特毅然摆脱宫廷和教会来到了维也纳,遭受了社会的磨难压迫,经历了人生中的灰暗岁月,但是他于低谷之中仍能保持乐观向上、明朗活泼的赤子之心,始终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与向往。所以在莫扎特的钢琴三重奏中,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多半具有两面性,一面纯洁、善良、优雅,另一面忧郁、阴冷、悲情,立体而丰满,耐人寻味。如创作于1788年夏天《第五号钢琴三重奏》C大调,K548,这部作品曲调以及旋律都十分优雅,但实际上是在幽幽地诉说自己境遇的悲凉。以一种非常含蓄内敛的方式克制地表达着自己的情感,是一位作曲家在人生低谷之时也要保全尊严与骄傲的优雅。
上述作品皆为莫扎特的成熟之作,是他在用音乐真实地反映自己的内心世界、清楚地再现当时的社会生活,饱含了他在面对万物更迭、父亲去世、孩子夭折、久卧病床、职场沉浮等世间万象时情绪与心境的变化,而这也正是一个旷世作曲家的职业操守和对音乐人琴合一的最高礼遇。
四、结语
莫扎特对钢琴三重奏的发展与成熟作出了巨大贡献,只有准确把握莫扎特钢琴三重奏作品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并深刻理解其作品中所蕴含的真切情感,才能更好地诠释作品。除此之外,对于作品的分析与理解,也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演奏技巧和作曲能力,为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