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是中共党员?“张学良入党”之谜

杨奎松 近现代史论 2022-01-10


      张学良去世以来,关于他“入党问题”的考证、推测一直颇受关注。近来,一些研究者根据新解密的档案和有关当事人的口述历史资料,认为“张学良是中国共产党员”,这种说法似乎成了定论。那么,果真如此吗?请看本文。

近年来,随着张学良先生的去世,人们开始谈论这样一个惊人的话题——“原来张学良是中共党员”。

那么张学良真的入党了吗?这个问题恐怕还很值得怀疑。

●“张学良是中共党员”一说的由来

据说,关于“张学良是中共党员”的最权威的说法,是来自于原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阎明复。但阎明复并非当事人,他的这一说法,又来自于另外两人:一为前东北军军官,后来成为中共将领的吕正操。据阎回忆,他受命参加了张学良的葬礼之后去看望年事已高的吕正操,是吕当面告诉他说:“张汉公是共产党员。”另一为当年的秘密党员,后主持过东北军史整理编辑工作的宋黎。不过,宋也不是当事人,据阎回忆说,宋黎关于这个问题的消息,则是来自于在西安事变前和西安事变期间曾经代表中共中央在张学良身边工作过的叶剑英元帅。是他就此事询问叶帅,而“叶帅给予了肯定的答复”。据说,宋已把叶帅谈话内容记录下来,装进保险箱,准备死后再拿出来交给中共中央。

阎明复的身份,再加上他转述的是吕正操、宋黎的说法,宋甚至还相当肯定地表示自己的看法得到过叶剑英的首肯,等等,自然得到了很多读者的认同。于是,“张学良入党”问题俨然成了定论。无怪乎海外一些华文报刊和网站也据此发表评论,说什么:“历史即将改写”。

●阎明复的回忆文章明显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张学良真的加入中国共产党了吗?照常理,这个问题中共中央组织部应当有档案能够很容易地得到验证。但是,在过去那种年代里,像张学良这样的人入党,通常是由特别的方式秘密发展的,即使在中共中央最高领导层当中,都未必能够有几个人知道。因此,要想弄清张学良是否是中共党员,确实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有时不得不依赖于个别活着的当事人的回忆。

然而,仔细分析阎明复的回忆文章,我们会发现阎文明显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他说他在1995年夏天去过苏共档案馆,偶然发现了1936年12月初共产国际给中共中央的一份电报,电文内容就是关于中共应该从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中的先进分子里去扩大自己的队伍,而不应当靠吸收军阀入党来发展党。他紧接着强调:“以后的事态表明,尽管共产国际明确表示反对张学良入党,中共中央仍决定发展他入党。”在这里,阎所“发现”的电文内容,与莫斯科1986年就已经公开的共产国际1936年8月15日政治指示电的内容几乎完全相同。那么共产国际是否会在12月初又重发一份与几个月前内容重复的电报给中共中央,这很让人怀疑。而文中所谓12月初“以后的事态表明”如何如何,逻辑上更让人感到困惑。因为,共产国际8月15日政治指示电已经明确否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希望吸收张学良入党的提议,如果中共中央真有“仍决定发展他入党”的措施,也应当是在8月政治指示电达到之后,而断不致拖到12月初共产国际再来电报反对之后再来采取。何况,阎文所说的“12月初”“以后”这个时间,只能是在西安事变爆发之后了。因为西安事变爆发,中共中央决定发展张入党?这显然于理不通。因为早在7月初,中共中央就已经给共产国际去电表示希望吸收张学良入党了,共产国际8月15日来电反对,中共中央拖到西安事变又再度决定发展张入党,颇不合乎情理。实际上,阎文对于中共中央是否真的发展了张学良,也不能肯定。他说:“现在不清楚的是,中共中央吸收张学良入党的决定,有没有通知张学良本人?叶帅同宋黎的谈话记录将会揭开这个‘谜’。”

寄希望于当事人之一的叶帅的谈话记录,固无不可。但是,第一,现在还没有人看到过宋黎的这一记录;第二,假如确有叶帅的这一谈话的话,也很难保证它是说张学良已经被吸收入党;第三,就证据而言,任何回忆资料,必须要有相关的文献资料加以印证才比较可靠。而目前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俄国,仅存的可以反映张学良入党问题的文献资料,都还不能支持上述说法。

●从共产国际的档案看,张学良的确曾提出入党要求,但并没有得到批准

目前所存在反映了张学良入党问题的文献档案有三件。第一件指的是1936年6月30日中共中央联络员刘鼎给中共中央的电报,内中有张学良要求加入中共的意思。第二件是指1936年7月2日洛甫(即张闻天)代表中共中央给共产国际的电报,内中提到:我们“将来拟许其入党”。第三件是1936年8月15日共产国际政治指示电,特别强调:对“你们关于接收张学良入党的通知”,“我们感到特别不安”,说明“不能把张学良本人看作是可靠的盟友”等。这三件文献档案反映出,张学良确曾要求入党,中共中央也曾计划发展张学良入党,但受到了共产国际的反对与阻止。然而,依照中共与共产国际以往经历的这类事情的惯例,在共产国际反对之后,张学良也是有可能被发展入党的。这也是有些人推断张学良已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原因。这些人是从以下两种情况中进行推断的。其一,是共产国际电报到达的时间与中共中央决定发展张学良入党的时间之间相差一个半月之久,既然共产国际的电报晚到了差不多一个半月,而中共中央已经决定派叶剑英、朱理治前去从政治上给张学良以训练,当时又急需加强和巩固中共与张学良之间的关系,谁又能担保在此期间中共中央不会发展张学良入党呢?其二,是中共中央领导人8月9日联名写给张学良的一封长信,在这封长信中,中共中央第一次直截了当地称呼张学良为“同志”,并且开章明义地肯定双方政治上已“完全一致”。照理,既然肯定双方在政治上完全一致,并称张为“同志”,确实容易使人相信张学良已经被发展入党了。

但是,仅仅依据上述情况,还是得不出张学良已经被发展入党的结论来。即使是推断,严格说来也难以成立。

第一,通过前引中共中央致共产国际7月2日的电报内容,我们已经知道,中共中央虽有吸收张学良入党的意图和计划,却并不是近期的任务,只是“将来拟许其入党”。而从7月初至8月中旬收到共产国际电报指示,前后不过一个半月时间,这之间的无论哪一天,恐怕都算不上是中共中央从7月初开始所计划的那个“将来”。

第二,从前述中共中央7月2日电报中,我们也可以清楚了解,中共中央关于吸收张学良入党的“通知”,其实还仅仅是一种意图与计划,并非最后决定。电报在谈到张学良入党问题时,并没有使用“决定”之类的字眼儿,用的只是一个“拟”字,这说明,中共中央虽有接受张学良入党要求,和发展张学良入党的打算,但仍旧在探询共产国际的意见,希望得到其同意。考虑到此后颇得苏联好感的盛世才直接向中共中央提出入党问题,中共中央在征求共产国际意见后派任弼时予以婉拒的情况,可知像吸收张学良这样一个父亲张作霖查抄过苏联驻北京大使馆,自己又在1929年查抄了苏联驻哈尔滨领事馆,并试图以武力收复中东铁路,对苏联造成过重要伤害的中国头号军阀人物入党,中共中央很难不征求共产国际的同意就擅自行事。同样,共产国际这时仍是中共的上级指导机关,双方之间还保持着组织上的上下级隶属关系。在共产国际明令制止的情况下,中共中央也断难抗命不遵。

第三,从前述中共中央7月2日电报内容看,中共中央要发展张学良入党,首先是要派其重要代表叶剑英、朱理治二人前去西安,去完成这一吸收工作并加以训练。但直到8月9日中共中央领导人联名致函张学良时,仍表示“准备派”叶剑英和朱理治去西安。叶剑英等到达西安的时间,其实已晚至这一年的秋天了。这也说明,叶剑英和朱理治并未在8月中旬之前受命去西安完成这一工作。

●张学良是由当时中共中央派在其身边的刘鼎“发展入党”的吗?

当时,张学良身边只有中共中央联络员,正是这位叫刘鼎的联络员,把张想要加入中共的消息通知了中共中央。但是,要说“刘鼎代表中共中央发展了张学良入党”,却是完全不可能的。

这是因为,刘鼎虽颇得中共中央信任,自1936年3月底被召至张学良处工作,延安会谈后中共中央正式委派其留在张处,为争取张学良做了许多重要的工作。但因刘鼎1934年被捕入狱,而后“经保释放”,上海中共地下党组织对其狱中表现有所怀疑,因此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曾几度来电要求中共中央对刘鼎要有所戒备。尽管中共中央经过几个月的考察,未必相信中共代表团的这种怀疑,但仍不能不多少改变了单纯依靠刘鼎在张学良身边工作的情况。实际上,叶剑英随后被指派为中共中央代表,准备前往西安,就说明了中共中央的态度。因此,刘鼎7月以后在张学良那里的正式身份,只是中共中央的联络员而已。不要说刘不具备代表中共中央吸收张学良入党的资格,就是有资格,通过电报通知刘鼎,进而由刘鼎来发展张学良入党,也太不郑重和正规。何况当年双方通讯所使用的电报,被截听破译的危险很大,中共中央也不敢在电报中传发这样的指示。

●“同志”之称并不能证明张与中共有组织关系

有人说,在共产国际8月15日来电否定中共想要吸收张学良入党的决定之前,张学良就是中共党员了。理由是,中共中央领导人8月9日已有电报开始对张以“同志”相称了。

其实,“同志”之称并不足以证明两者关系已经走到不分彼此的地步了。早在7月3日,即在前述中共中央发出决定向共产国际通报将来“拟”吸收张入党的那封电报的第二天,张学良就有信称周恩来为“同志”了,强调此间必须有6个月准备工夫。说中共中央7月2日一面电告莫斯科,说打算将来吸收张学良入党,一面马上就电告张学良,说他已经被吸收入党,因此张第二天就改称周恩来为“同志”,这在时间上几乎是不可能的。故“同志”之称,很难证明什么。毕竟,在国民党人之间,互称“同志”的情况也不鲜见。

注意到上面的情况,8月9日毛泽东等有信称张学良为“同志”,并肯定“八个月来的政治关系,证明了你我之间的完全一致”,也不足以列为张学良已经被吸收入党的证据。

有位作家推测说,共产国际回电距离中共中央决定吸收张学良入党的7月1日,已过去一个半月。这一个半月中,张学良与中共中央联系密切,商量了许多大事。因此,以当时的境况,是不可能拖到一个半月后再根据共产国际的意见去答复张学良的,也不可能在作决定让张学良入党之后,又劝其退党。因此,他的结论是,张学良肯定已经被正式发展入党。此说不仅读丢了张闻天7月2日电中那个“拟”字,而且对7-8月间张学良与中共中央之间关系复杂微妙的情况毫无了解。如果这位作家了解到中共中央代表潘汉年7月下旬在西安等候与张学良见面时所遭遇的种种冷遇,以及张学良后来说明自己内心当时的种种顾虑,断不会轻易得出如此推测来的。

●张学良至多是一个“特殊党员”,而非一般意义的共产党员

严格地说,张学良是否已经被发展入党这一问题,也许并不十分重要。无论“张学良入党”问题之谜能否彻底揭开,要想改写西安事变的历史,都是极端困难的。因为,即使中共中央具体实施了吸收张学良入党的行动,张学良也得知了这一决定,它也不能改变张学良与中共关系的实质。即张学良至多是一个所谓的“特殊党员”,而非一般意义的共产党员。换言之,两者无论就政治标准、思想意识、组织关系,还是就相互地位而言,其实与决定吸收张学良入党前,都没有也不可能有重要的改变。


来源:央视网、北京日报、河北党史。作者系著名党史研究专家,著有《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研究》《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等作品。

如果要了解真实的历史,就要看靠谱的历史学家作品。因为真相是历史的前提,作为一个历史发达的国家,对历史真相,尤其是和我们距离最近的当代史的历史真相的追问,是值得每个人关心的重点。
欲知今日中国向何处去
必先读懂革命中国从何处来
写历史的第一原则都是:真实。为其真实,所以精彩;为其真实,所以感人;为其真实,所以才能从他们的著作中汲取经验教训。

《革命》囊括杨奎松教授研究中国现代革命的四本经典著作,精装套封配以珍贵插图。作者精心校订文字,并撰写长篇新序。
在这套集子中辑录的四种专著,围绕的都是一个核心问题,即二十世纪前半期的中国革命。
《“中间地带”的革命》和《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着重讨论的是中共革命的国际背景。前者侧重于宏观线索的梳理与解读,后者侧重于说明毛泽东人在其中的经历与作用。
《国民党的联共与反gong》和《西安事变新探》其他两本着重讨论的是国民党与共产党在大陆近三十年分分合合及胜负较量的问题。前者侧重于国民党与共产党关系总体变化的解读,后者侧重于国共关系史中影响重大的事件说明。
杨奎松老师的许多书都是中国近代史领域众所周知的“断货王”,集齐十分不易,买到越来越难。为此,先知书店特别集齐汇编了杨奎松老师的作品集,推荐给各位读者。其中一些书数量非常有限,售罄即绝版。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延伸阅读

民国的政治逻辑:历史难以超越时代的逻辑
秦晖轶事:最有思想的教授最清贫
只看“大历史”,心智难以走向成熟
沈志华、杨奎松等史学家,以确凿的史实纠正了人云亦云的讹错

傅高义:传世两个字,是我写这本书的野心

从世界看中国,需要跨过三道坎

走向最后关头: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战史上的正面战场

毛泽东与梁漱溟:他们惺惺相惜,却最终分道扬镳

马勇 | 戊戌政变的三大谎言

  被低估的“外因”:对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三种国际关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