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薅羊毛的年轻人最懂大城市

肖瑶 真实故事计划 2021-12-14

"逃离都市是一股风潮,许多年轻人在过去两年回到小地方构筑自己的生活。可仍然有一些人,他们留在大城市,在矗立的高楼大厦间寻求低成本的生活方式。他们发现了可以用毛毛钱的菜市场,在社区看免费的电影。探索过程中,这些年轻人触摸到都市的另一种烟火,打开折叠的城市,感受到附近带给自己的抚慰。


薅羊毛,深入城市的毛细血管

   广州 冇酉同学

上大学后,我来到广州,剪头发不喜欢去发廊,更喜欢找小巷子里5到10元一次的老手艺人。街坊邻居手艺好,又爱唠嗑。在那儿没有发廊里让你办卡、升级套餐的无限套路。多了些纯粹,少了些被推销的担惊受怕。

   北京 仰望天空

生活在北京,每次搬家都会先熟悉一下住所附近环境,这样会给自己安全感。出租屋附近的超市、菜市场和家具家纺市场我都要了解,着急用点什么时,骑上单车直奔目的地,而不是在那儿网淘等收货。

假如想找便宜又新鲜的蔬菜水果,得早起,跟上那些拉着小车出门的叔叔阿姨们。要么远远地观察,要么近点直接打招呼问。邻居们都很热心,他们不但知道新鲜食材的位置,还有独特的食谱传授。

   上海 yve

两点一线的生活让人抑郁,需要在周围探索,呼吸新鲜空气,确保自己还活在现实里,而非全息打工人的游戏中。

我曾经晚上八点后去面包店和超市,快打烊时去菜市场,在临期食品店补充零食,还在冬天去咖啡店蹭空调。

公司附近有一家很大的临期食品店,里面有一些好牌子的零食,每次去都像做贼一样,怕让同事看见。有次在店里迎面撞见隔壁工位的同事,从对方眼睛里看到了慌张。但很快两个人就开始研究今天的货怎么样,以前买到过哪些好味零食,最后买了比预期更多的零食。

来上海后我一直坚持记账,统计时发现,日常开销下降了一小块,但无法对冲房租上涨增加的刚性开销。可能我要继续发掘更多的省钱小妙招了。

   深圳 伽伽

刚毕业时住在广州番禺地区,一次偶然去图书馆借书,才知道广州图书馆和广州音乐大剧院的公众号经常有免费的观影、讲座活动通知。

我有幸抢到过几场免费电影看,并发现越是经典的电影,观众席上的老者越多。在大剧院看《永不消逝的电波》结束时,看到离席的老者泪眼婆娑。

   上海 Starry

还在北京生活时,发现很多老年群里有不少活动的免费赠票。其中,戏曲类活动居多,偶有节目录制,电影首映或点映活动。

赠票活动里最活跃的是北京当地老年人,参与热情之高超乎想象。一般人京剧、河北梆子之类的票基本抢不到,因为比不过白天7点就开始盯着抢票的。但他们没那么喜欢南方戏,粤剧之类的票很容易抢。

   北京 garnetar

在北京的生活成本很高,但文化活动很多,而且很便宜。演唱会或明星话剧动辄几百上千,但国家大剧院的周末演奏会才35元,看完演奏会还能把剧院的展览都看一遍。国博和国家美术馆这类地方常有免费新展,运气好还能白嫖讲解。

看电影不要去大商场的影院,东、西城一些老影院票价非常便宜,30到40块钱。一些小区有老年乐团和音乐社团,时常有乐器公开课,可以教一些乐器的皮毛,剩下的可以自己学着玩。只要多出去走走,尤其是加入一些社团或公益团体,总会发现很多可以薅羊毛和白嫖的地方。

之前我去上一节洞箫公开课时,课间和学员聊天,才发现在座的都是大佬:来弹琴的老爷爷是音乐学院教授,教课的老师是制作洞箫的大师,其他学员很多是退休的干部和大佬,有位姐姐是个画家,一幅画值一辆奔驰,只有我是抱着白嫖心思来玩的小菜鸡。

生活不能只有柴米油盐,还应该有诗和远方。所以,多和大爷交朋友,带你脱离低级趣味,花最少的钱享受生活。

发现“附近”

   成都 素叁

还在北京生活时,觉得逛胡同是了解这座城市最好的方式,没有之一。不用花钱,也不用计划太多,可以在某个饭馆吃完饭,就在附近顺便逛逛。2018年5月初,我和朋友在东四十条附近吃过饭,临时起意,想去内务部街看看姜文长大的地方。据说,《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马小军爬的烟囱也在那片区域。我们选择了步行,晚上7点多出发,一路闲逛,8点多才走到内务部街。我是南方人,在那里看到了曾在想象中的老北京:从一扇大门走进去,看到挤成一片的胡同住宅,还有弯弯绕绕的小路。亮着灯的人家很少,我们在暗里往前走。有时,我们沿着七绕八绕的路,走进了死路,有时又走回刚才经过的地方。像在一座迷宫里探索。快走出内务部街时,遇到了两位居民,他们主动和我们聊起来。具体什么内容记不清了,但印象里他们挺亲切的。当时,我们本准备在路边打车回家,结果无意间看到一间中学,学校主建筑像是民国时期风格,门口还贴了高考补习的信息。一瞬间,我觉得特别跳戏:就像刚处于一个过去的时空中,又被拉回现代,而面前的这些要素既熟悉又陌生。

   成都 叶晚秋

我生活在成都高新区,是一名老师。有时扔垃圾时,看到一些能用的东西,会顺手捡回来。我租的房子在二楼,刚好有一个阳台,会捡泡沫箱回来种菜。一次,碰到小区一楼的阿姨也在种菜,和她交流了一下。后来,她给了我一些白菜苗。那一瞬间,我感觉到了连接。

   北京 不醉

北京的物价,从市中心到三环存在一个很模糊的超低地带。这在南边体现得很明显,比如南二环天坛附近,剪个头发20块,吃个早点5块。在那附近住了两年,体会到北京的人情味。有次买东西没带钱,小店老板说,是在附近住么?是的话下次给就行。后来,我也帮没带手机的大爷付过钱。大家彼此信任度很高。我还发现,没有被开发的胡同,烟火气特别重。我有家特别喜欢的胡同涮肉,小店只有四张桌子,还很挤。最开始带朋友来时,大家都嗤之以鼻。可是来过两次,都喜欢上了这里。一方面是味道确实不错,另一方面是几桌客人,经常吃着吃着,就聊起来还喝起来了。谁能想到这个逼仄狭小的空间,竟有让人心胸开阔的魔力。

   上海 伊莎

我是上海土著,几年前开始断舍离。由于好多东西质量都还很好,扔了可惜,身边亲戚朋友也都条件优渥,所以也没有人可以送。无意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生活理念——“零垃圾生活”,把不需要的闲置物品送给需要的人。这种生活理念不但环保有爱,也很节约。我也因此结识了很多新朋友。

在零垃圾群里,有提出需求的群友,有主动提供闲置的朋友。大家都本着物尽其用的善心,分享着物品:大到大件家具,小到生活杂物,所有都是无偿分享,只需自提或承担运费。这帮助了很多新到上海工作的年轻人,而且有其他人继续使用闲置物品,感觉也是对物品的一种尊重和疼爱。

   广州 大星

业后,因为工作和生活压力,我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状态。接近抑郁时腾升了自救的欲望,用了很多的办法,最有效的还是拍照。买不起相机,就用手机记录下身边的每一刻。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的一刹,风拂过树梢的瞬间,建筑物下交织的光影,让我开始沉浸于当下的生活,平时见惯的环境也变得生动。

打车太贵,地铁太闷,坐公交成为我的一个小爱好,上下班顺便看看风景,没准还能拍到好看照片。

走街串巷拍照时,常被一些陌生人的生活状态打动。我们认为很“惨淡”的“边缘群体”,实际上都努力地过着热气腾腾的生活。有次,我在马路上看到一个流浪汉坐在地上与自己下象棋,完全沉浸其中。这让当时总是游离于生活之外的我很受触动。

打开被城市折叠的生活

   北京 天慈

以前在APP上买菜,后来发现附近的菜市场更便宜。跟着爷爷奶奶进出他们常去的菜场,再与他们聊聊,长了不少见识。

原来,住在拆迁安置小区的老北京人,动辄两三套房,每月收租上万,但每天仍在楼下回收废品,去超市抢便宜的大米鸡蛋。用他们的话说,人活着不能闲着啊,闲着就废了!

   北京 宁广

我是外卖员,生活节奏快,但总能找到很多便宜的快餐店。许多美食城对外卖员都有优惠,经常有12块钱一份的管饱餐,一荤二素。我还经常去探索团购平台的特价优惠。盒马店每天九点后有很多特价菜,比菜市场都便宜。我经常去那儿捡漏,晚上一条大鲤鱼15块钱,一斤猪肉8块钱,有次一盒椒盐皮皮虾12块钱。一个月餐费一千足够了,真的很省钱。
   上海 荆有次下午出门买菜,遇到两个老人爆爆米花。他们用着儿时记忆里的纯黑炉子,长得像个葫芦,下面还烧着炭。我看到后很感兴趣,过去买了一包爆米花。付款时本想扫码支付,突然想起之前在网上看到有人说,老人们不怎么会用智能手机,所以二维码都是孩子的,但很多孩子并不会把钱都给老人,有的甚至不给。所以,我从包里掏出现金给了老婆婆,她知道我有现金时很开心。一包爆米花六块,我给了一张十块和一个一块的硬币,她找了我五块。现金很久没用了,但她那一瞬间的反应让我觉得,包里的现金没有白拿。

   西安 想沉醉于暴瘦中

工作太忙碌,在好不容易可以喘息的时间里,我不愿宅在家里,想出去转转。也不是为了开心,而是纯粹放空。

今年6月,一大早去逛家附近的早市,出乎意料地在夏天买到了长这么大吃过的最好吃的橙子。当时买的较少,第二天再去买时,摊主已经找不到了,有些许遗憾。谁知一个月后,和家属骑着小电摩随意溜达时,在西安的另一个区遇到了那个摊主,一位年轻火辣的重庆妹子。

闲聊中才知道,她和伙伴专门从重庆来西安卖橙子,我们第二次碰见她时,她正在卖今年在西安的最后一筐橙子,晚上就坐火车回重庆了。更巧的是,那天她穿了一件和我的一模一样的衬衣。人和人的缘分,真是奇妙。

我们已经加了微信,期待明年的夏橙。

   北京 tapa

北京使馆区是一个宝藏地。我住在工体附近,不需步行太久即可抵达法国文化中心和塞万提斯学院。塞万提斯学院经常免费放映电影;在法国文化中心观影需买票,但票价也不贵。歌德学院的活动也很多,放映的片子都很棒,最近还有德国电影展和爱酷电影周。

上次去哥斯达黎加使馆的活动,有当地小吃免费发放。去那里看电影的有很多附近的大叔大妈,他们拎着买菜包,有时也会和使馆工作人员简单交流两句西语。还有一次去塞万提斯看电影,使馆也免费发放小吃,当时在场的有几个看起来像是流浪汉的人,但也没人说什么。大家站在一起吃东西、看电影。感觉城市就应该这样,可以包容所有人,大家都一样平等。
   北京 潘潘我从小就非常喜爱《城南旧事》,一直向往着来北京体验一番老南城的生活。现在,我搬到了挨着老南城的单位附近居住。我的工作不忙,日常保持朝九晚五的作息。闲不住,自然要找点事干。
最近发现最能降低生活成本,同时也是最有乐趣的省钱小妙招,是让自己从健身房里走出来,先去社区或公园里的健身器材,进行一些必要的力量锻炼或拉伸训练,而后再绕着街心公园,或去买了年卡的天坛公园跑步。过程里,我还能和“社牛”大妈唠嗑,欣赏“身负绝技”的大爷们展现高超“武艺”。周末我会带我妈一起出门散步。我是南方人,当我和我妈嘴里叽里呱啦讲着一堆别人听不懂的“鸟语”时,会有好奇的人借着让我们帮拍合影的契机前来搭话,问我们说的是不是广东话,为何跑这么远来这里生活……语毕,大家各自散去,不留任何联系方式,只留下一肚子别人的故事。虽未沾酒,却也能产生“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之感。人和人的相处距离,或许就保持在这样的状态里就好,近一步则太多,远一步又稍显冷清。

   深圳 wennie

我很喜欢看戏,这方面开销很大。深圳有政府补贴,许多戏都可抢到100元左右的公益票,只是位置差些。我想方设法降低自己的看戏开销,但最终发现深圳就是原罪。由于深圳基本没有本地剧团,能来巡演的价位都不低。同样的戏,在深圳能比别的城市价位贵,甚至深圳南山剧院的价格,都能比深圳坪山的贵一倍——即使算上政府补贴还是会贵一大截。

   北京 forward sky我在北京生活,工作稳定有户口,唯独没房没车没存款。目前,我租住在丰台一处老旧居民区。由于生活成本与工资的巨大不匹配,我开始探索各种省钱方式。我尽量在晚上6、7点时去买菜,因为叶菜过夜很不新鲜,所以附近的菜店会打折出售,常常五块钱三把或者两块钱一把。有次傍晚抢打折叶菜时,碰到一个老奶奶,她说自己就一个人,5块三把的叶菜也吃不完,问我能不能和她拼着买。老奶奶看起来七八十岁了,佝偻着身子推一个小推车。最后,我送了她一把青菜,也没要钱。并不是自己多有钱,而是希望如果自己爷爷奶奶去买菜时,也能有人这样耐心地对他们。

我还会去大型购物商场抢工作日打折餐,发现很多去吃的人是老年人和宝妈。和本来想象的冷清截然不同,那里很火,几乎每桌都有人。但更多的桌子上是孤零零的人,很少有人结伴。感觉大城市里有很多人孤单但坚强地生活着。

- END -
本期策划 | 肖瑶

往期回顾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