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主编探园丨不做环创不写教案不高大上,这所新型态学校一诞生就是为了改造社会

李晗 人文幼学
2024-08-24




瑞吉欧·艾米利亚是位于意大利北部的小镇,人口约十五万,是欧洲最富庶的区域之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洛利斯·马拉古齐(Loris Malaguzzi)和当地幼教工作者一起兴办并发展了学前教育;在市政府和社区的支持下,使这一地区拥有21所市立学前学校和13所婴幼儿托儿所中心。数十年的艰苦创业,意大利在举世闻名的蒙台梭利之后,又形成了一套独特与革新的教育模式,人们称这个综合体为“瑞吉欧·艾米利亚教育取向”。1991年,美国《新闻周刊》将瑞吉欧称为“全世界最好的学前教育系统之一”。时至今日,意大利瑞吉欧教育已风靡世界,成为美国、澳洲、日本和欧洲学前教育界人士的主要参考对象。本期,一起亲历瑞吉欧幼儿教育。

▲意大利风光

瑞吉欧国际交流中心为人文幼学小伙伴颁发证书


▲瑞吉欧国际交流中心门口欢迎我们的中文指示牌


▲这个小门,接待了来自全世界的参观者





早上八点半,位于意大利北部的瑞吉欧小镇笼罩在清冷晨光之中,太阳出来,草间露水还未消散,冷得人直跺脚。这是全世界小朋友的上学时间,爸爸妈妈左一个右一个地牵着孩子穿过市政公园的小森林来到“Don Milani”幼儿园。这是一栋两层黄绿色小楼,细铁丝栅栏把教学区和市政公园隔了开来,四周安静,只听得人们简短的互道早安。


▲清冷晨光中,孩子们去往幼儿园


按照约定时间, 我们一行人进入幼儿园,通过一条铺满落叶的小路径自进入教室。跃层结构的房子,圆弧形开放式的楼梯连接着两层楼。小中大班按顺序一字排开,每个班约25人,配两名老师。

▲随处可见的绿,铺满落叶的校园,令人置身森林


进入幼儿园,孩子们正和老师热烈讨论什么。经翻译,才知原来是幼儿园每天早上的必做事项:一起讨论今天要做什么,然后根据各自兴趣选择自己想做的事。在瑞吉欧幼儿园,你想做什么,由自己决定。有的像灯箱一样的闪亮的桌子上对照着洋葱细细地一笔一画进行写生,颇有研究者风范。有的在做泥塑,有的用积木、滚筒、石头等进行搭建。


▲小小的幼儿园,户外却是很大的


教室里有一个区域放着投影仪,几个小朋友幕布前摆弄着各种道具,如圆柱形的直筒,印着花纹的图片,黑披风,蝙蝠等等,他们在尝试利用光影还原一个老师曾讲述过的发生在森林里的故事场景。孩子们在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尝试,而老师则在边上关注,时不时和孩子做简短的讨论。


光影桌在瑞吉欧教室很常见

▲私密性小屋是为有特殊需求、有挑战行为儿童设置的


教室的架子上分门别类放着各种丰富的材料。大概由三类物品组成:自然物—树叶树干种子石头贝壳;生活物—纽扣,毛线,牛奶盒,泡沫,锅碗;工业品—线圈,粗粗细细的水管,木料,各种颜色的电线等等。


丰富的程度,令人惊叹。





参观团一行皆是幼儿园一线园长和老师,对“瑞吉欧”几乎是抱着景仰的心情。随着70年代美国对瑞吉欧的大加赞赏和推广,瑞吉欧的种子早已播撒世界各地,近十多年来,也成为中国学前教育工作者们竞相学习的对象。


那么,瑞吉欧到底是什么?它何以在全世界造成广泛影响?用美国教育学家杰罗姆·布鲁纳的说法是,“这样的教育是为儿童,又不仅仅是为儿童,它是为着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社会,并且把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对于社会的理想表达出来。”也就是说,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诞生,一开始就肩负着改变、影响,推动社会的责任。


▲瑞吉欧教育中心的老师为大家做介绍


追溯到办学之初,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马拉古奇的带动下,人们在卖掉二战德军丢掉的破坦克车、卡车、马匹等军用设备以后,依靠自己的双手在废墟上建立起一所新的民间学校。当时这所学校起名叫“鲁宾逊”,只有两个教师,最多容纳60位小朋友。


一种不同以往的新型态学校,必须拥有更高的品质,能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马拉古奇和他的同仁们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文化定位。欧美主流的进步主义教育,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等心理学家的建构心理学以及意大利学前教育传统及战后左派改革政治都成为影响“瑞吉欧”的因素。

▲二战后,在马拉古奇带动下,一所新的民间学校——鲁滨逊诞生


此外,他们还开始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活动:每周一次把学校搬到镇上,用卡车拉着教师、幼儿和道具到户外、广场、公园或在市立剧院的廊柱下举办教学与展览,幼儿很开心,看到这一番情景的市民也很惊讶,因为他们的教育打破了许多传统做法,对意大利原有的幼儿教育是个全新挑战。


瑞吉欧·艾米利亚学前学校很快为全国熟知。



▲孩子们的创作也被搬到社区去展出





这样的展览活动随后发展并移植到全国,以及世界巡回的展览。将儿童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以及活动延伸用展览的形式在人群当中传播,是马拉古奇非常高明的做法。


参观期间,我们一行人也领略了展览会的风采。到瑞吉欧的第二天,我们去到一所设有婴班的儿童中心参观。


▲参访老师隔着窗户和孩子们打招呼


依旧是在小公园,依旧是两层楼的房子,不同的是,这所幼儿园连栅栏门也没有。进得里面,别有洞天。不同班级上静静地展示着孩子们的成果:泥塑,沙画,一层层剥开的洋葱,搭建的城堡,树叶粘贴画,铁丝布头毛线做成的帘子等等,在每一个项目前,都有IPAD 滚动播放着孩子的活动过程,比如,南瓜的主题。从孩子们讨论,达成一致,摘南瓜,观察南瓜,南瓜从新鲜到不新鲜到坏掉的过程,用放大镜观察南瓜的切面,画南瓜,做南瓜饼,事无巨细,一一罗列。

▲“纸”这一种材料的上千种样态


更令人赞叹的是,它的环境。或者可以说,是没有环境的环境。没有装潢,没有艳丽的色彩,没有造型奇特的桌子板凳各色摆件,里里外外,简简单单。所有的墙面没有环创没有吊饰,而仅仅是,全部是,孩子活动过程的呈现。他们如何对某个事物感兴趣,如何投入精力去工作,在过程中如何寻求帮助,解决难题,此次活动又如何引发了下一个课题等等,老师通过持续、细心地观察、倾听幼儿,通过采用如笔记本、照相机、录音机、幻灯机、录像机等不同的工具,从不同的角度对幼儿在不同主题的探索活动进行原始材料收集、记录。


▲自然的,绝无塑胶的真草坪,是另一种“高级美”


由此可以看出,瑞吉欧教育是从儿童的兴趣、需要及经验出发。儿童在教育过程和课程决策上有参与与发表意见的机会。由此也可看出,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教,更多的是作为一个观察者和记录者角色。因为,只有建立在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成人才能在适当的时候介入儿童活动,并给予适当的介入和支持。


正如瑞吉欧人所讲的:“与其牵着儿童的手,倒不如让他们靠自己的双脚站立着。”


▲从博洛尼亚的斜塔顶上俯瞰城市






在瑞吉欧,我们看到每所幼儿园都有一名艺术老师,每所幼儿园都有一个大大的画室,每个班上还有个小型的迷你画室。


包娜老师是黛安娜幼儿园的艺术老师,主要负责全园孩子在画室里的工作。在瑞吉欧,艺术老师经过专门培训,具有一定艺术修养,同时也对儿童非常理解,了解儿童美术发展的规律,知道儿童画的特点。“这样的老师,不会对孩子进行成人化的学习。”幼儿园园长说。而画室的概念也更广泛,瑞吉欧国际教育中心主任玛瑞娜(音)说,画室其实是个资源室,存放各类材料, 孩子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和方式来表达自己。她说,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能广泛运用各种不同的象征语言和其他媒介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


儿童可以通过多样的视觉媒介(文字、动作、图形、绘画、建筑、皮影戏、拼贴、雕塑、戏剧或音乐等)来不断探索主题,并被鼓励用各种感官语言来呈现他们的记忆、预测、假设、想法,并且以各种方式进行观察。他们可以用也有能力用除了口头、文字语言外的多种形式,用各种材料来认识世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瑞吉欧经验显示:“学龄前幼儿能广泛运用各种不同的图像和媒介来表达,以及与他人沟通彼此的认知。”


也就是说,所谓画室不仅仅是画画的地方,而是鼓励和支持孩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地方。



▲画室里的自然材料





1994 年至今,瑞吉欧国际教育中心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研究代表团的专业人员。在国际中心的二楼也设置了画室以便参观者以更直接的方式一窥瑞吉欧的实践。


▲呈现从新鲜到干枯到腐败的整个生命形态,是瑞吉欧教育的表达方式


在画室里, 有各种形态各种颜色各种材质的“ 纸”“线”“树皮”,有的类别甚至可达千种以上。此外,植物们的生命形态也在这里反映。花椰菜、洋葱、橙子、石榴等,从新鲜到干枯到腐败,孩子们可以通过这些实际的呈现看到事物的本质及相互间的联系。庞大的、系统的科学体系在瑞吉欧正用一种生活化的、细碎的、一点一点地注入孩子内心,从而建构起孩子的知识体系。

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瑞吉欧社区,设有专人管理的资源室,区域内家庭中的废旧物品都集中于此分门别类,一排排木箱,一格格存放着无数材料,幼儿园可以到此取材,登记即可。

这一切的背后,是社会。瑞吉欧课程取向是人类发展与社会文化环境密不可分,同时, 是成人与幼儿共建的深入主题的项目活动的基础。“社区应参与学校”的观念已形成具体的形态,他们深信,只有当教师与家长合作参与时,才可能带给儿童最好的经验。所以,也许全世界也只有在瑞吉欧,才可能在市政大厅看到由孩子设计图案的地毯。


▲教育中心里有广阔的社会资源






不用写教案,不用设计教学计划,瑞吉欧关注的是孩子综合的整体的发展。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瑞吉欧老师强调,“我们是不分科的。” 因为儿童的学习,就是综合的,你让他单独分科学习,然后在某个时候要综合起来,他是没有这个能力的。幼儿园最近做了个叫“路”的主题活动,起初就是有孩子在上学路上,对路上发生的一切很感兴趣,于是有部分儿童就做了这个主题。它是怎么综合的呢,在画室里,我们找到一点痕迹。


▲创作的孩子们



这是孩子们正用纸条在桌上粘出一条长长的路,有小朋友提议就做高架公路。高架公路怎么做呢?有人提议用白色纸条做柱子,黑色纸条做柏油路面,全是纸条,怎么立起来呢?大家开始讨论,最后讨论五种方式。第一种, 把纸变成圆筒形是不是就立起来了呢?第二种,对折,像三角形,也能立。第三种, 折两次,三个正方形,一打开其中两个正方形就像脚一样立起来了。还有,用个半圆形,后面再用一个纸把它撑着。

你看,路这个主题,有力学的原理,也有动手,也有美术,还有谈话,语言学习,社会学等。没有哪个活动属于哪一个领域这样的概念。


▲呈现在墙面的“路”的主题活动





参观完毕后,我们热烈讨论瑞吉欧,建构主义,方案教学,儿童活动为中心,自由自主的选择,丰富材料,简朴环境,互助关系及如何实施等。

不可忽略的是,创始人马拉古奇是社会主义者,他带着理想在战后建立一个学校,社区的一切复兴工作从学校开始。很多地区是从工厂、政府机构开始,而意大利是从学校开始。这不禁让人思考,作为教育工作者(老师和家长)应怎样去承担社会责任,怎样去推动社会的发展呢?因为,只有建立在社会的高度,我们才可摒弃对精致、精巧、高大上外在的追求,才可简简朴朴做教育,才可能真正关注我们的教育对象,如马拉古奇所写那首著名的诗歌带来的深思:


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方式、游戏方式及说话方式;还有一百种聆听的方式,惊讶和爱慕的方式;一百种欢乐,去歌唱去理解。一百个世界去探索去发现。一百个世界,去发明。一百个世界,去梦想。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一百再一百)但被偷去九十九种。学校与文明,使他的身心分离。他们告诉孩子:不需用手思考,不需用头脑行事,只需听不必说,不必带着快乐来理解。爱和惊喜,只属于复活节和圣诞节。他们催促孩子发现已存在的世界,在孩子一百个世界中,他们偷去了九十九个,他们告诉孩子:游戏与工作、现实与幻想、科学与想像、天空与大地、理智与梦想,这些事都是水火不容的。总之,他们告诉孩子:没有一百存在,然而,孩子则说:不,其实真的有一百!

              


童年的意义是什么,儿童正在如何度过他们的童年?

在那个叫幼儿园的地方,正在如何发现和支持儿童?

教育者如何消除偏见与误解,走进儿童世界?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出发。

寻找那些不断革变的教育者,

探寻那些追求更好可能性的幼儿园,

忠实记录教育进步的今天,

人们对儿童的发现、尊崇与唱诵。




图片/张小满

编辑/鲁阳阳

设计/朱远海

主编/李晗


精彩回顾

有意环境丨关于区域创设的10大问题,答案很多但绝无标准!


大家说丨鄢超云: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从做好儿童发展评价开始


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把师德作为第一标准,邻水幼教人交出他们的答卷


游戏之问丨那些游戏中的两难问题,他们一言不合就开始辩论


活动案例丨同样是秋天,同样是落叶,这所幼儿园玩出欢乐玩出眼泪玩出仪式感


我就知道你“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文幼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