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娃娃上房揭瓦,吃饭拖拉,儿童精神分析家的答案是......

人文幼学
2024-08-24



孩子的咀嚼功能发育不到位、哭闹、不爱睡午觉......每个班上都会存在的问题学生,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都是十分棘手的。去追溯在整个社会环境下的背景和根源,才能对症下药,切实解决这些问题。而在现代社会中,有这样一类人——儿童精神分析家,试图换个角度解释这些“问题儿童”产生的原因。爱默生说:“家庭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但在现代化的环境下,家庭有时并不一定是儿童的乐园。儿童精神分析家在研究从一个人诞生到的发展为成年人的过程中。发现了现代化以及家长对儿童的过高关注和期望,都是儿童发展的隐忧。本期思想会,我们来聆听2020育儿周刊“思享汇”上,儿童精神分析家赵旻,从工作实践中探寻那些教育中的“致病因素”。


赵旻

儿童精神分析家,师从中国精神分析第一人霍大同先生

成都精神分析中心常务理事会成员

法国聚合精神分析组织成员

欧洲精神分析组织间联盟成员





01/

精神分析家

用话语和孩子一起工作

最开始,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精神分析家的工作:用话语和孩子一起工作。我介绍一下欧洲同事们做的机构,那里接待0-3岁的孩子和家长。这里面除了有精神分析家,还有心理学家、有感统训练师、有校音师。
那么遇到哪些问题家长们可以去找这个团队呢?比如孩子吃饭不好、爱哭、睡不好觉、爱生病等等都是他们可以接待的范畴。虽然孩子还不会说话,但是我们一样可以请爸爸妈妈带着孩子跟我们一起来谈论他们家里发生的那些事。


我的前辈弗朗索瓦兹•多尔多女士对我们的工作有一个很好的阐释,她说我们是“教育医生”:“一个医生知道在教育中存在一些麻烦事,这些麻烦事让孩子们生病,这些病不是真的疾病,但是它们确实在家庭中产生了烦恼,并且使本应该是如此安静的孩子的生活复杂化。”如果我们家庭里有一些事情发生了,大人没有很好地同孩子谈论,它留在了孩子的感受里,变成了一个影响孩子情绪、情感的因素。那么我们免疫最弱的那个环节就会受到攻击,最后演化成疾病。

所以我们精神分析,会研究一个人从诞生开始,他怎样去发展成一个成年人。我们不光是研究这些,同时我们还要研究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哪些是致病的因素,哪些是隐患。

 
02/

接待中的发现

现代化掩藏着儿童发展危机

我从2004年开始接待儿童,通过我的临床接待,通过我和同事的讨论,也通过我们100多年对人类的理解,我发现在我们现代化的进程中其实存在很大隐患。
我常和家长说,其实如今孩子发展的空间,比起我们的孩童时代被压缩了很多。极大的物质丰富并没有真正创造丰富的精神食粮,但对孩子的发展来说,我们需要更丰富的精神食粮。

所以我们必须考虑,我们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应该如何为孩子创造空间。
举个例子。因为电灯的发明,我们可以在晚上尽情活动,但这对孩子来说却存在隐忧。在我18岁念医学时,书里写着新生儿每天应睡够20-22个小时,但现在的育儿大全上,时间已经被缩减到15-17个小时。
是现在的孩子不需要那么多睡眠了吗?不是。是现在的社会生活很难给孩子创造这样的时间。晚上也能亮如白昼,让人可以做那么多的事,睡觉的时间一晚再晚,孩子的睡觉时间也压缩再压缩。

睡眠对孩子相当重要。孩子在白天活动,他精神生活中产生的一切,都要在睡眠当中去整理。我们的精神生活犹如一个巨大的图书馆,这个图书馆里面有太多太多的收藏,都要靠我们在睡觉时一点点整理出来。我们在睡觉的时候虽然已经没有意识了,但我们的无意识从来没有停止工作。我们要通过睡眠来整理在白天接触的所有的信息,但是孩子的睡眠时间却被极度压缩了。

类似这样的影响还有电视、手机、ipad……当然我不是反对现代化进程,而是想说作为成年人、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考虑更多。去思考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当我们享受各种科技带来的简单便捷的生活时,它给我们作为人的发展保留了多大的空间?我们应该怎样利用这些东西,尤其是在孩子面前,如何能够规避它们带给孩子发展的阻碍。

人格是在与人相处的关系里面建立起来的。如果孩子常年跟机器呆在一起,他就会真的不知道怎么面对人、怎么思考问题、怎么发展出他所有的能力——这就是现代化之下存在的隐忧,而且在我的临床中见到了很多这样的情况。

 
03/

孩子的每一个运动

都是精神生活和人格构建的基础

现在的儿童对我来说他们是什么样的呢?他们是被“废除”了双手双脚的孩子。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一个孩子在玩,身后跟着两个大人,一个负责他的安全,一个负责追着喂饭——这种场景是常事。前几天有法国同事问我,中国的孩子多大可以用筷子?我认识一个孩子,他2岁就可以很好用筷子了。别不信,孩子是有这样的能力的,但孩子们却很少有机会可以自己吃饭。

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孩子开始学着走路和跑跳,大人怕孩子摔了常常抱着,地上爬怕脏了不允许……孩子们很多在生活中的活动,需要动手动脚的活动,他们都没法亲自去做。只要孩子一个眼神,大人立马就代劳了。孩子不需要费尽千辛万苦爬过去,他也不需要尝试自己努力去取得那个东西。

孩子们的手和脚被“绑住”了,赖以发展的空间也被压缩了。因为行动本身,是我们精神生活发展的基础。一个新生儿刚生下来的时候,他的手只会盲目运动,发展到后来他能有意识的把手放到嘴里,这个过程起码要经历1-2个月。孩子的每一个运动对他的发展都是非常必要的,都是其精神生活和人格构建的基础。

我在临床见过一个很极端的例子。这个孩子第一次来见我的时候,嘴里总咬着东西,他走路完全不看路,走得跌跌撞撞,就像眼睛和双脚都不是自己的。孩子的家中是什么情况呢?他不光被喂饭,而且大人为了孩子能够乖乖坐下被喂饭,总会开着电视或手机,把他的注意力吸引过去。
每每见到这样的情况,我内心都是极难受的。我们的孩子成长在一个矫正型的教育之下,却又没有机会试错。成人总是要求孩子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乖的……所以我想呼吁,让孩子去尝试吧!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行动方式,过度保护不能让他们好好成长。

 
04/

父母的困境

是因为心中都有一个美妙的孩子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文化中,所以它唤起了我们无数的焦虑。而且现在自媒体、媒体太过发达,我们可以轻易看到很多“别人家优秀的孩子”,所以很容易乱了方寸,忘了本真,忘了我们都是普通的人。
父母的困境是什么?就是他们心中都有一个美妙的孩子,这个美妙的孩子好像能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他们太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非常优秀的人。

现在很多家长总是带着孩子学这学那。我见过最极端的是一个孩子一周7天里,6天都在上兴趣班,吃饭经常都是在车上解决的。我真的很难过,我觉得孩子们应该有自己的空间,自己创造的空间。
父母不是天生的,他们是随着孩子的诞生而诞生,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成长。我们每一时期的父母,面对孩子的教育情况都不一样,所以我们要明白教育的终极目标。
我们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呢?是培养天才吗?不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自主自治。

无论如何,社会需要分工,三百六十行永远需要存在,只要孩子能够自主自治了,他首先能够长成一个普通人,通过他对世界的认识,他再去选择对这个世界、对这个社会、对这个家庭,他愿意承担多大的责任。我觉得这就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而且这就是我们对孩子最大的尊重,对人性最大的尊重,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我的童年在农村长大,我的家长没有太多时间照顾我,但是我有伙伴,我们总是有很多可以发现的东西,那种幸福永远刻在了我的心中。也许我们的孩子就是需要那样可以自主去发现,可以自主去游戏的空间。
去年有一部非常火的电影《哪咤之魔童降世》,里面的两个孩子,一个是敖丙,一个是哪吒。敖丙代表了父母心中那个最美妙的孩子,但是他何其孤独。而且如果他要顺利长大,他就必须要杀掉魔童哪吒——自己的另一半。

可以说,这代表了我们孩子的两面,每个孩子都有两面。当孩子顽劣调皮时,他真的像个小魔鬼,会带给我们很多困扰;当然,他也有像天使一样可爱的时候——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孩子。所以不管是教育者还是家长,我们需要像哪吒的爸爸妈妈一样,不管孩子多顽劣,不论再辛苦,妈妈回到家中都愿意陪他玩耍。哪吒爸爸,做了孩子最坚实的后盾,他以自身给孩子树立了一个榜样,我命由我不由天。

所以今天谨以我演讲的题目想告诉大家:放弃那个最美妙的孩子吧,接受我们身边每一个真实存在的孩子,他们每一个都是生动的,每一个都是真实美妙的。多给他们一些自主的空间,多创造一些室外的活动、室内的手作,多创造一些体育的活动吧!



编辑/陈秋旭

设计/朱远海

主编/李晗


精彩回顾

特别策划丨正在为年终总结抓脑壳?我们火速赶来为大家贡献idea


主编探园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如何搞?这8家幼儿园的实践带来文化自信


大家说丨朱家雄:但凡涉及教育的问题,都不可能脱离文化


活动案例 | 洗玩具洗出全国优秀,他们是如何脱颖而出的?


这里有一份幼儿园劳动教育全指南,请查收!



我就知道你“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文幼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