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主编探园 | 少年强则国强,用70余年的时间创造一所培养未来接班人的“游乐园”

人文幼学 人文幼学
2024-08-24



梁启超所作的《少年中国说》里提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幼儿园课程是决定幼儿园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如何有效改革幼儿园课程已成为学前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四川省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所辖的六所婴幼儿园,多年来的传承与创新,改革与实践,融合与融通,探索和积累出诸多有益经验。本期探园,我们走进其中两所幼儿园,它们分别是被孩子们亲切称为“西幼小院”的四川省直属机关西马棚幼儿园,以“健康领域”为支架带动儿童“五大领域”发展的四川省直属机关玉泉幼儿园。希望通过展示园所以课程质量提升为目标的探索和实践,能够为大家带来借鉴与思考。





你是大地我是小草,你是天空我是小鸟,西幼的风陪着我奔跑,追逐喜悦开心的欢笑。这是一座美丽的幸福岛,小小天使被快乐轻轻围绕......四川省直属机关西马棚幼儿园坐落于成都市著名的宽窄巷子文化圈内,始建于1943年。 
园长张淑兰认为,“我们希望能有一个充满生命和力量的环境能赋予儿童、教师、自然之间稳固的‘亲属关系’。天空下的游戏场滋养儿童的学习,帮助儿童拥有开放、自主的学习态度,让他们在反思中与教师共构生命之美。”近八十年的办园历史赋予了这所幼儿园钟灵毓秀的文化内蕴,并在十四五课题《基于自主学习的幼儿园户外游戏课程建构研究》里,将游戏置于课程的高度去审视教与学的关系,是一场对传统课程认知的变革。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天空下的游戏场——四川省直属机关西马棚幼儿园。


01/ 

守护儿童内在自然生长的

游戏场域 

在孩子眼里,西幼的每个角落都有趣! 
棚棚部落像家,也像有滋有味的社区;奇巧丛林是他们实现建筑梦的天地,孩子在这里修筑一片天、一片海。到了小院的畅游日,更是充满着忙忙碌碌的身影:一路飞奔的小车、忙着做菜的“妈妈”、赶着救援的消防车、美丽动人的纱巾公主、还有正在计划着的冒险游戏......在这片充满乐趣与探索的小院里,西幼人潜心做着游戏与课程的探索与研究。 

西幼的课程构建基于坚定的儿童立场提出了游戏课程理念,形成了以自主、开放、野趣和充满挑战为特征的大型游戏场,被孩子们亲切称为“西幼小院”。 

▲四季都会有花开的西幼小院 

在这个美丽小院中发生着孩子们积极主动、真实自然的学习活动,成为园本课程的重要内容。老师们称它为“天空下的游戏场课程”,开放、低结构、挑战性、创造性的户外自主游戏是西幼园本课程的基本形态。 
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观念引领下,游戏与课程整合成为当下幼教人的共识,在游戏引发的热潮推动下,幼教人开始反思游戏与课程、游戏与教学的关系、教师的角色与任务等问题。

 


▲教师在游戏中成为共构者、支持者和交流者  

西幼教师回到游戏现场,尽最大努力拓展游戏资源,对室内外空间进行充分利用与优化,使幼儿与自然接触更紧密。幼儿游戏的时间不断延长,游戏自主性不断增强。 
本着“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权利、生存方式”的理念,西幼认为,幼儿游戏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建构的过程,教师在游戏中是游戏的共同建构者、支持者、交流者。通过观察和辨别幼儿游戏中的兴趣点、兴奋点,主动链接到幼儿园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适时地生成或建构新的课程。

 
02/ 

生态、丰富、有意义的游戏场

并且一蹴而就 

西幼的户外场地是一个开放自由的大游乐园,每个区域环境材料各有侧重,总体上整合五大领域的发展目标。游戏内容孩子们自己决定,自由自主的玩耍就是在这个大游戏场上儿童所呈现的状态。

西幼的户外场地是一个开放自由的大游乐园 

然而,游戏非常复杂,幼儿的学习极具个性化,游戏课程注定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具有不确定性的教育过程。课程需要依靠幼儿经验的不断融合和累加,需要根据幼儿的现有水平和实际状态进行及时评估调整。这样创新的课程模式鲜有前人经验可以借鉴学习。
西幼经历了课程建设路上一次次的摸爬滚打与柳暗花明,本着坚守的游戏信念,形成初步的户外游戏课程框架——天空下的游戏场课程。


在游戏的组织中,西幼形成了这样的认识: 

游戏是多元的,儿童在游戏中的发展是整合的:幼儿需要丰富的环境、适宜的材料、自由自主的空间、有挑战性的工作来满足其不同需求下的玩耍。

游戏是自主的,儿童在游戏中的状态是主动学习:幼儿享有游戏规则的制定权、材料的选择权、行动的决定权、资源的享用权、环境的发言权。幼儿只有拥有了选择的权利与自主,游戏才能成为幼儿主动建构经验的学习场。

游戏需要教师支持,师幼在游戏中的“互动”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教师在与儿童互动的过程中发现幼儿的需要,觉察支持引导的可能和契机,这是教师在游戏中“回应”儿童的关键,也是教师面临的挑战和难点。

游戏应指向儿童经验建构的过程,游戏目标具有动态性、过程性:注重儿童经历和体验的过程,指向“已有经验——新经验”的学习螺旋发展性,学习目标不是提前预设的,而是根据儿童兴趣、经验动态调整的,并指向学习发展的过程。 

以幼儿自身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以幼儿主动积极发现问题、探索与解决问题为核心,在观察、分析、互动的基础上,来开展游戏,且看下面的《孩子绘故事》:

孩子说:桥下材料太多,桥垮了


孩子说:横梁一边高一边矮


孩子说:从绳子滑下来的速度太快了,有点害怕。”“要把一只脚踩在屋檐上,等抓平稳了再搭脚,控制好速度。”


孩子说:消防员需要去摘掉树上的马蜂窝,但没有梯子。我想了一个好办法,可以把箱子重起来,再在纸箱里放上积木块,这样又结实又安全!

孩子说:我要修一个轮胎和梯子的迷宫,就这样修!



在绘画和讲述游戏故事时,孩子将自己获得的经验或遇到的问题表达出来,为自己的游戏经验自圆其说,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经验的重构。游戏故事的实践趋向于更加生动开放的表达,儿童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传递着他们的学习与发展,从而采取相应的指导策略以及后续的支持。


生态、丰富、有意义的游戏场 

西幼为幼儿提供生态、丰富、有意义的游戏场,关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需要与主动建构经验的过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课程中幼儿与环境的关系,以期在共构、和谐的师幼关系中,幼儿能够成为热情、投入的主动学习者。将其归结为“自然、反思、共构”三方面的思想: 

 自然:

课程秉承顺应天性的理念,尊重儿童发展的自然属性。幼儿在户外感知与体验,教师不断理解幼儿、走向幼儿内心。

 反思:

反思既是幼儿的,也是教师的。3-6岁幼儿的反思内容是多样的,反思媒介亦是多元的。反思帮助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幼儿的观点和立场,为幼儿未来游戏积蓄游戏经验,搭建成长支架。西幼的游戏因为有了每个个体的反思而具有活力与张力。

 共构:

西幼提倡课程中的每个个体都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天空下的游戏场课程是多元主体共构的课程。同伴共构促进课程中相互学习,师幼共构保障课程的深度发展,家园共构助力课程扎实前行。
 

▲“天空下的游戏场”课程框架图   
基于这样的理念与认识,幼儿园的游戏课程就是以幼儿在户外游戏场自主自由自发进行的创造性游戏为基本活动,以幼儿自身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以幼儿主动积极发现问题、探索与解决问题为核心,在观察、分析、互动的基础上,融合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目标,为儿童的发展提供支持性环境和多种学习机会,帮助幼儿自主建构新的、有意义的经验的教育过程。


03/  

走进师幼共构游戏:

“立交桥变形记” 

 一、活动来源 

新学期开学,孩子们在奇巧玩吧中自由搭建。

居居:“我搭的是立交桥。”旁边幼儿说:“我也搭过立交桥,我还和妈妈在立交桥上散过步……”老师:“立交桥是什么样的?”壮壮说:“立交桥上可以开车。”兜兜说:“桥下面有河。”棉棉说:“要走楼梯才能上桥。”

从幼儿对“立交桥是什么样”这一话题争先恐后的回答中可以看到他们对“桥”很感兴趣,同时教师也意识到幼儿对桥和立交桥存在认知经验的模糊,我们感觉到这正是一个契机,便开启了支持幼儿搭建立交桥的探寻之路。

 
 二、探究过程 

(一)桥or立交桥

在其他孩子心中立交桥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决定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幼儿,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自主搭建。

老师:你们想修一座怎样的立交桥呢?多多:我要3层的立交桥。九楼:我要修转来转去的立交桥。知知:修有楼梯的立交桥。

在随后的建构游戏中,幼儿搭建了各种他们心中的立交桥:人行天桥,独木桥等。


分析与反思:

搭建过程中,幼儿发挥想象,运用各种材料搭建了不同造型的、他们心中的立交桥,都是单一桥面并只有一层。可见幼儿对立交桥认识有限,对立交桥的外部特征感受模糊。


老师的尝试:

从认知层面上支持儿童,厘清“立交桥”概念。

1、收集立交桥的图片和视频。2、实地参观。


(二)窄桥面or宽桥面

通过前期对立交桥的实地参观、班本课程支持后,幼儿对立交桥有了清楚的认识,通过不断地自由实践搭建,他们的立交桥有了基本雏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观察到一些问题,所以在搭建完成后,教师引导幼儿玩起了开车游戏。

两个幼儿从不同的方向玩开车游戏,车在桥中间相遇开不过去了,这座桥一次只能通过一辆车。

争争:“桥有点窄。”

老师:“那怎么办呢?”

争争:“有那种宽木板,我们可以用那种做桥面。”

定山:“还可以在旁边再修一条路合在一起。”



分析与反思:

随着幼儿对立交桥认知上的理解,他们的立交桥逐具雏形,在搭建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关于建构技能的、桥面构造等的问题,如立交桥面出现缝隙、小车在通行时容易掉下去等,经过老师提问式的指导,孩子们自己想到了解决办法。


老师的尝试:

1、情境体验:通过幼儿自行玩开车的游戏来发现存在的问题,获得直接经验。

2、允许试误:耐心等待幼儿多次尝试、试误,最终成功发现问题原因所在及解决办法。3、差异化影响:促进同伴间的相互学习,从而提升整体幼儿的搭建水平。4、回顾讨论:捕捉幼儿搭建中出现的问题,以照片、视频、儿童对话、游戏故事等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思考解决办法。

(三)圆柱桥墩or方柱桥墩

随着搭建的不断深入,孩子们的立交桥搭得越来越高。

居居计划要搭建的是四层立交桥,他选用了两个高圆柱垒在一起做桥墩、一块木板做桥面,又找来一些短木板和三角形木板斜靠在桥墩上。他说这样可以让桥不倒。但随着桥面的延长,桥很快倒了。

童童:“可以放更多的木块挨着桥墩。”

兜兜:“把桥墩变大一点。”

老师:“也许我们可以换成比圆柱体大的塑料管。”

居居:“那种管子中间是空的,不能垒起来。”


分析与反思:

随着前期幼儿建构经验的积累,他们在建构过程中逐渐增加挑战,如将桥修更高,修很多层;在桥墩材料的选择上与前期一致,基本都是选用的圆柱体,但是随着桥墩的增高,桥身要倒的现象频出,他们用自己的办法去尝试不让桥倒,但收效甚微。


老师的尝试:

寻求专业帮助,家长进课堂。

邀请从事桥梁设计的家长进课堂,用图片加动画的演示方法,对立交桥的外形特征和作用进行了专业解读:丰富了“横梁”架车道、方块桥墩解决匝道坡度的经验。


(四)单体立交桥or立交桥群落

孩子们的立交桥已初具规模,同时各组搭建的立交桥都占地比较大,争执开始出现。

随着立交桥的扩展,居居组搭建的天府立交与当当组搭建的蝴蝶立交交织了。

居居:“我们的桥被挡住了,没有办法搭了,只能连接。”

当当:“我不想连接!你们可以修高些跨过去。”

居居:“不,我们要修下坡了。”

回顾时间老师向全班幼儿抛出问题:怎么办?

柚子:“天府立交可以从蝴蝶形立交的上面跨过去。”

幺幺:“如果两个修得一样高就可以连接。”

老师:“有的朋友不同意连接怎么办?”

贝贝:“一个修高一点,一个修矮一点,就可以交叉过去了。”

居居:“我可以把我的天府立交往后面挪一点,就有位置了。”


通过孩子们的讨论,有三个办法:第一种是选择连接;第二种是改变高度,交叉过去;第三种是合理布局,改变位置。 


分析与反思:

建构活动出现了场地冲突,教师鼓励孩子想出办法的同时,小组合作搭建契机的自然呈现,解决了立交桥组合时出现的各种问题。


老师的尝试:

相信幼儿,放手让他们自己解决。

教师积极引导,鼓励幼儿解决问题。

鼓励实践,在尝试中优化改进自己的办法。


 三、教师思考 
通过对儿童游戏活动中出现问题的思考,我们追随着儿童的需要,探寻了以下师幼共构课程的途径:1.转变儿童观打开课程之门:更加注重在游戏中与幼儿共同学习和成长,带着儿童的视角展开观察,追随儿童的行为,给予适当的支持,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2、区域活动拓宽表达之径:在创意美工、阅读区、建构工坊等区域提供相应材料来支持幼儿的活动;3、家长资源拓宽游戏之路: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如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参观立交桥,邀请家长进课堂等;4、环境支持凸显课程之力:班级生成了 “你瞧我们的桥”班级主题环境,利用图片、模型、绘本等丰富感性经验。 
游戏中的师幼共构路径多元的,但不管探寻什么样的方式,教师都是将儿童放在第一位,从游戏中生发课程,又从课程中回归到游戏。“立交桥”变形的过程中,成长的不仅仅是孩子,也包括教师的专业性成长。 
 
 
 
清晨,随着孩子陆续到园,玉泉幼儿园的户外有了很多儿童运动的身影,经历了几轮户外环境的升级改造,如今的玉泉幼儿园就是一个综合体的大型儿童运动场。 
无论是“翻斗乐园”“小车咕噜”还是“奇乐丛林”“创意搭建”,不同区域投放了适宜的运动材料,针对性地为不同年龄段儿童设计运动动作,每一项看似不经意的设计背后,都有着对区域环境的逐个研究与分析,并对应不同的“运动核心经验”。 
这一所让儿童在无限畅游中体验运动乐趣,通过游戏不断提升儿童健康领域发展的园所,以“健康领域”为支架带动儿童“五大领域”发展的园所,从1998年开始就积极探索“从体育到健康”的教育思想,开展多项实践研究,构建了一套独具特色并富有生命力的“爱运动 慧生活——马背摇篮”的园本课程。 



01/  

“马背上的摇篮”传承红色血脉 

作为成都历史最悠久幼儿园之一,1947年成立的四川省直属机关玉泉幼儿园前身是“山西晋绥边区第一托儿所”。谢晋导演曾执导过一部老电影叫《啊!摇篮》,讲的是当年红军用马匹护送延安保育院的孩子冲破艰险、安全撤退的故事,而这样的故事就曾发生在玉泉幼儿园。

走进玉泉幼儿园的校史资料室,数百张记录园区发展历史的老照片,这也像是记录着中国幼儿园的一面镜子:上世纪60年代扎麻花辫、满脸青涩的老师、70年代滚铁环的小不点、80年代穿“的确良”格子裙的小姑娘、90年代在泳池嬉戏的孩子、2000年后玩过家家的“小大人”……曾经的育才幼儿园,也先后改名为“东方红幼儿园”和“玉泉幼儿园”。 
当年,因为部队转移的需要,1950年春在战士们的护送下,托儿所集体迁移至成都。从山西临汾至四川成都,上千公里的迁移历程可谓异常艰难,一匹马左右驮着两个筐作为摇篮,一边两个驮着4个娃娃,由保育员护送,还需要躲避国民党残部的追击。 

马背上摇篮”的雕塑至今仍然在园区内,伴随着孩子们嬉戏成长 
在老一辈革命家、原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的亲切关怀下萌芽,“有些婴儿班的娃娃只有几个月大,保育员和战士们用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生命保卫着孩子们的安全。”据玉泉幼儿园老校医李发青回忆,历经11个昼夜的颠簸,60个娃娃和三十多个教职员工终于安全抵达了成都,成都玉泉街62号的一所八千多平方米的住宅作为保育院院址,托儿所终于安了家并正式改名为“四川育才保育院”。 

如今的玉泉幼儿园 

从前幼儿园的红木小楼如今已经成为了高大的楼房,当年的“马背上的摇篮”,现在已经是四川省示范性幼儿园、成都市示范性幼儿园、成都市一级园。幼儿园占地面积8400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7500多平方米,园区班级共15个教学班级的幼儿园,拥有省特级教师、省优秀教师、区学科带头人以及市、区骨干教师多人。而一座“马背上摇篮”的雕塑至今仍然在园区内,伴随着孩子们嬉戏成长。 


拥有省特级教师、省优秀教师、区学科带头人及市、区骨干教师多人 


多年来扎实的科研与实践结合硕果累累,从而构建了以健康、多元、自主为特色的“爱运动 慧生活”的园本课程,发展幼儿个性,开发幼儿潜能,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和谐发展,培养勇敢、友爱、自信的儿童。



02/   

一所畅玩运动的童年院子 

玉泉幼儿园以“幼儿体育”为轴心,从1998年至今展开的幼儿园教育改革与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程,从学习期到探索期到培育期,再到现在的整合期,经历了四个时期,幼儿园的研究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中发展与完善。

前期的探索与实践中,幼儿园以体育活动研究为主线,身体素质发展为核心。在《指南》指导下,从关注“教师怎么教”到关注“幼儿怎么学”,以幼儿为本,提高办园水平,最大限度促进幼儿体育运动的学习与身体素质的发展,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健康领域核心经验 
如今,幼儿园开始关注健康领域核心经验,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从关注“幼儿怎么学”,到关注“在幼儿学的过程中如何观察、支持幼儿的学习”。基于《学前儿童健康领域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从运动、生活、心理健康三个维度进行幼儿园“爱运动 慧生活”的园本课程构建。在生活维度,引入STEM教育理念,开展了以幼儿真实生活中的问题情景为基点,生成的生活探究活动,倡导课程的整合,发展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性思维。借由此,构建了玉泉幼儿园的课程观、儿童观、教师观: 

课程观:源于生活、以问题为导向、注重探究过程的课程观。

儿童观: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个性化发展,自然自主生长的儿童观。

教师观:具有选择的智慧,善于积极引导,懂得实施慢教育,以及课程中提供多元化支持的教师观。 

课程体系
构建幼儿园“爱运动 慧生活”的园本特色课程体系,其中“爱运动 慧生活”课程主要分为爱运动和慧生活课程两大部分: 
在爱运动课程中,主要培养幼儿的健康生活习惯、基本运动能力、良好社会品质,主要以体育教学活动、早操活动、室内体育游戏、户外大区域活动、亲子运动会的形式展开; 
在慧生活课程中,主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语言表达、协作交往、科学经验、艺术底蕴),主要以基础教育活动、区域自主活动、自主管理活动、主题探究活动、疏散演练活动、家园共育活动、社区联动活动的形式展开。 

幼儿园注重科研兴园,专注幼儿体能发展 

幼儿园注重科研兴园,专注幼儿体能发展,开展了多项基于幼儿运动核心经验、学习特点、活动投入状态、体育活动有效性、蒙以养正教育等研究:成都市规划课题《基于儿童哲学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获得第四届四川省普教“教学成果”一等奖;《亲子园生活环节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获得全国家庭教育“十一五”立项研究课题优秀成果奖;《幼儿活动投入状态解读及发展支持研究》的课题研究,获得四川省第五届教学成果一等奖;《幼儿园2-6岁婴幼儿适宜性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获得成都市园本课程方案一等奖;区级课题《运动学习核心经验视野下幼儿体育活动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促进3-6岁儿童情绪管理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在区课题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
 

03/  

基于运动核心经验

开展幼儿有效性体育活动 

基于师幼的双向架构,“爱生活 慧运动”课程框架之下,课程的实施路径分别以体育活动、养成教育活动、情绪管理三个方面来展开。无论是户外活动、早操活动、日常教育活动、家园共育的运动会,还是班级里的洗手环节、喝水环节、自我保护学习环节都在课程的实施路径当中。 

课程实施思路

 

玉泉幼儿园园长袁园介绍,在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中,老师们都会基于儿童运动核心经验,遵循其年龄特点和个体发展水平,给予不同策略的引导和支持,培养儿童良好的品质与体魄,为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一次体能活动,不仅有教师的专业指导,还要有对儿童发展的支持。孩子的成长有其年龄的特点,在遵循儿童发展规律的过程中如何给予合适的支持? 
据了解,玉泉幼儿园在各个区域布置了二维码,内容的区别在于各个区域里有针对性地指出幼儿的发展能力和教师的指导方式,也包括保育员的指导语和指导要求等。家长进入幼儿园也可以扫码二维码了解各个区域里幼儿园是如何引导儿童的,这就实现了幼儿园与家庭的共同支持。 

幼儿运动核心经验体育活动有效性记录表


对体育活动的研究当中,基于“核心经验”的深化落实,真正让适应性的体育活动去发挥有效性,那么就不仅要发挥体能活动的效能,更关键的是让幼儿在过程中收获更多的,比如自信的品质、勇敢的品质以及对朋友的一些关爱、同伴信任等。 

当户外大区域游戏的时候,幼儿园九大区域全部打开,孩子身上都挂了一个牌,中大小班的颜色不一样,教师看到手环的时候就知道给予幼儿做什么样的支持。当幼儿进入游戏时,通过前期的计划、结束后的总结,无论是对儿童的前书写,还是自我管控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在活动当中的同伴交往,都有了比较好的支持。 


基于观察记录再深度教研,促使体育活动有效展开


当一轮体育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儿童做观察记录,包括儿童的发展状况、教师如何进行支持和帮助、目标过程导入研究等。通过对观察记录的教研、反思和打磨来促进教师指导能力的培养,既形成了教师自上而下的活动目标,也有师幼的共同达成的目标,到最后就落实到适用目标和策略的有效性。

    ▲幼儿园活动:下雨也疯狂


针对活动记录表,幼儿园组织若干的分析,基于一项记录表展教研活动,一周一次小教研,幼儿园共有四个教研组,每周一次的教研组访问活动,会将幼儿园基于运动、情绪、生活养成来进行相应的研究。 
在户外大区域当中,从幼儿园的设计理念,依据基本运动内容到运动核心经验的体现,最后到材料的提供,始终围绕孩子的年龄特点来制定户外大区域活动。指向的目标不仅是儿童体育的健康成长,也确保了儿童的户外运动时间。
 
 

第十个学前教育宣传月于5月20号正式开启,虞永平教授在《全民同心促幼教上下协力谋发展》里提出,“在充分落实《规程》《指南》精神的前提下,强化课程的管理和引导,鼓励课程改革和创新,坚持儿童为本,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四川省直属机关西马棚幼儿园、四川省直属机关玉泉幼儿园,从自身园所经验出发,无论是西幼“天空下的游戏场”还是玉泉幼儿园“爱运动 慧生活——马背摇篮””园本课程的探索,都充分体现以儿童为中心的、以游戏为基本的学前教育质量发展之路。而在由《育儿周刊》社主办的“融合 融通 融创——全域视野下幼儿园课程发展论坛”在6月18日正式拉开序幕。届时,包括本次探访幼儿园在内的六家省直机关婴幼儿园都将以开放资源、开拓视野、开创未来的姿态,迎接全国各地参访者的观摩与交流。


   文字/王梦倩 

编辑/张小满

设计/朱远海

主编/李晗


精彩回顾

2021全人教育奖得主李泽武:我们的教育可以做点什么以及少做点什么


12年行业经验、3年课程打造、30天团队磨课,被园长老师问爆的摄影训练营开营了!


十年学前丨看完这组数据,我们决定和他们一起搞件大事


品格教育|教师不仅要当教书匠,更要成为塑造品格的“大先生”


大家说丨侯莉敏:教育改革从未如此迫切,面向未来的学习环境须重新定义



我就知道你“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文幼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