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篇文章看懂“项目式学习”

人文幼学 人文幼学
2024-08-24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即PBL)是激发幼儿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教学方式。这个概念对大多数幼儿园而言并不陌生,但实际操作起来,老师们往往困惑于不知如何下手:如何开启一个项目?什么才算值得开展的项目?如何在调动孩子积极性的同时兼顾儿童的兴趣与能力差异性?一个项目要开展多长时间,在一日生活中该如何安排?最终的评估标准又是什么?本期,我们将概述如何开展项目式学习,厘清一些重要概念和步骤。




简而言之,主题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比如季节、动物等。而单元一般包含老师针对某个主题提前准备好的课程与活动。这两种课程组织单位在早期教育中很重要,它们的重点侧重于老师主导,让孩子知道某一概念、知识或技能。但是,如果小朋友们能提出他们自己想知道的问题、主导自己的探索和活动时,他们会有更多增长知识和发展技能的机会。


项目,则提供了这样一个背景,小朋友的好奇心被有意识地引导和表达,老师跟随孩子们的脚步,不断提供支持和引导。有时老师们也不确定项目的走向,但这种幼儿与教师共同的“冒险”却能让孩子们更主动地身心投入,同时也要求教师保持一定开放性与灵活度,自己也会成为探索性的教师。





项目式学习的整个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筹备、开展、以及收尾。


阶段1:筹备


如何选择一个好的项目主题?

如何引入和建构项目式学习开展的内容,需要教师仔细考究。因为小朋友们共有的生活经历有限,所以老师们需要提供或者发觉他们都真实体验过的事物。是否能发觉幼儿的兴趣,是这个阶段教师最为重要的技能。小朋友不会自己告诉老师“我想学习昆虫的知识”,而是在行为上体现出来这种兴趣。所以老师需要着重观察与聆听孩子们的玩耍活动。


当然,老师也可以来选择项目方向,但前提是,教师知道自己只是提供了一个刺激源,让幼儿有机会迸发出各自的兴趣点和思考,或者激励幼儿表现出自己的偏好。它们可能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或许和STEM没有任何关系(但很多项目中,如果老师希望培养幼儿的相关技能,也总能轻而易举地结合上STEM的元素)。


那么,什么才是有意义的项目主题呢?下面的“雷区”和实用建议能帮助老师做出选择——


 太抽象的概念并不适于儿童,直接、真实以及大量的一手经验中更能发现孩子们具体的提问。

 和幼儿的真实生活不太相关的内容会让孩子难以产生联系,比如船只和潜水艇或许更适合平时生活在河边或海边的孩子。

 如果需要大量成人的帮助,项目开展起来会很困难。比如某些历史题材需要成人帮助幼儿去查资料,制作复杂的手工可能需要电动工具等。

 如果项目符合《指南》、幼儿园和本地文化,活动的开展会更受学校的支持以及家长的配合。根据语言、书写、数学等多个技能方向来定位项目,会让孩子们在真实的探索中自然而然地发展相关技能;让本地文化渗透到探究中,会加强孩子的自我身份意识,让家庭和社区参与度更高。

 不是所有现象和环境都值得探索,项目活动最好能帮助儿童准确和充分地理解那些值得欣赏的内容,其中能鼓励幼儿仔细观察,有很多社交和互动的机会,还能应用多种不同媒介和材料。


项目实施网络——

预判项目的不同发展方向和可能性

下面的关于“交通工具”和“小木屋”的项目实施网络就是老师对项目发展方向的推测过程和内容梳理,这可以帮助老师以此准备相关的活动、寻找资源等。


参考示例:

节选并译自书籍Young Investigators: The Project Approach in The Early Years; by Judy Harris Helm and Lilian G. Kats


▲ 成都市金牛区机关第三幼儿园“小木屋项目”


【经验谈】

成都市金牛区机关第三幼儿园 / 文世选老师:


“当一个项目启动时,我们(老师)会去思考项目的核心是什么,它的本质问题是什么,对孩子发展的核心经验是什么。首先会对整个项目进行一个初期框架,并且对问题进行拆解,然后对于阶段的任务进行设计,并对最终的表现性任务进行一个评价标准,把这些评价以及设计的拆解都前置给孩子,再开启一个项目的实施和推进。”


在这个预测阶段,还可以考虑下面这些问题:

⚪ 有没有相关专家、职业人士可以来和孩子们互动?

⚪ 有没有具体场所可以去浏览、参观?

⚪ 家长可以怎么参与到项目中?

⚪ 孩子们可以如何呈现他们的发现和学习成果?


为孩子们建立项目中的共同经历

集体性的项目探索建立在孩子们共同的经历上。老师可以制造这样的共同经历,比如通过一个绘本故事,一个大家共同面对的难题,角色扮演、玩建构玩具或绘画时碰到的趣事,然后老师由一个细节引起全班对此的讨论和出谋划策,通过不同方式来寻找答案,这个过程中就能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最重要的是,这种集体经验能为孩子积累起话题的基本词汇,让他们理解基本概念后,才能继续深入。


评估幼儿在该项目内容中已掌握的知识

评估孩子已知的知识,能让老师更明确接下来的目标。比如有关宠物医生的话题,最初可能是由于某个小朋友家里的宠物生病了,然后老师展开了集体讨论,通过绘本故事来观察幼儿的反馈,评估他们对看兽医这件事了解多少,然后发现项目方向慢慢明确:针对小动物,孩子们会好奇狗狗是不是像小朋友一样打疫苗,它们会不会哭,怎么给猫咪喂药等问题,针对大动物,孩子们好奇怎么靠近一只马并给它打针,马一天都站着吗,牛会生病吗,它们怎么去看医生等。


教室环境布置

已有的建构区、美工区、图书区和角色扮演区都可以根据当下的项目来做相应的调整。这些区域的布置本身也可以作为一种激发问题的刺激源,当孩子在其中玩耍时,老师的聆听与记录,以及展开集体讨论、反思会不断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被聆听。当然,环境布置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持续进行的过程。

▲ 成都市金牛区机关第三幼儿园“小木屋项目”



阶段2:开展探索


教师需要不时回顾孩子们的提问以及最初的项目实施网络,并不断以不同技能、概念的学习来支持项目的开展。以下内容,是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孩子更进一步探索的思路:


1. 家长如何加入其中

2. 选择一个“实体考察地”

3. 可以邀请哪些“专家”进入幼儿园

4. 适时提供技能提升的机会

5. 保证高质量和形式丰富的过程性记录


成都市金牛区机关第三幼儿园由文世选老师组织的“小木屋”项目中,老师邀请家长协助小朋友做亲子调查,家长们引导孩子们认识到了搭建中的工具,于是老师很自然地在幼儿园中对工具这个内容进行了教学支持。


除此之外,如何在项目开展中给与孩子更多思辨的机会和可能性,如何在项目式教学中考虑和照顾到儿童的差异性(兴趣与能力差异)以及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安排项目式学习的时间,这些是老师们会普遍面对的难点。文老师针对这个阶段的难点为我们带来实用建议。


【经验谈】

成都市金牛区机关第三幼儿园 文世选老师:


如何在项目开展中给与孩子更多思辨的机会和可能性?

在项目式活动中孩子们发生争执的几率非常多,有时候孩子们会因为某些问题意见不一致,争论不休,甚至会动怒生气甚至还会出现肢体上的冲突。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孩子成长路上学习解决问题的关键时刻,除了给予孩子们自主解决问题的时机和空间外,老师的引导也是很关键。

首先就是要帮助孩子学会自己去尝试解决问题,调节并控制自己的情绪;要学会询问同伴的意见,从同伴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在多次尝试后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也要向成人寻求帮助。老师要尽量的去引导孩子们进行有深度的思辨性讨论,意见不统一时再来进行民主式的表决。民主式表决是课程当中重要的一种调节方式,比如投票表决服从大多数人的意愿,让孩子学会去尊重别人的想法。

 

如何在项目式教学中考虑和照顾到儿童的差异性(兴趣与能力差异)?

1、提供高低结构不同、层次多样的材料。能力较弱的儿童可以选择高结构材料从模仿开始,能力强的幼儿可以选择低结构材料不断的结合尝试做出新的创造。多层次的材料能满足不同能力发展水平幼儿的操作,让不同的孩子都体验到成就感与收获。

2、自主选择团队。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们处于自愿,减少分歧。小组之间会为同一个目标去分配不同任务。在团队中可以选择轮流操作,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去选择这个活动里自己需要做或者擅长做的事,把个体差异转换成团体力量。

另外,项目活动中每一组的孩子都会根据自己项目产出不同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容易更关注某一组幼儿,而很难做到细致地记录到全体幼儿的每个行为及每一句话,这可能会导致观察结果的分析上某部分幼儿的比重偏多,也可能导致观察不够全面。因此教师应在课前与配班教师进行沟通、做好分工,活动中更加充分细致地观察幼儿并及时给予回应。

 

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安排项目式学习的时间?

我们通常是以周为单位来安排活动的,除了每周固定的主题活动、美术、音乐活动外,班级项目式活动相对于比较灵活,每周有两次项目式集体活动时间,一般安排在上午。每次项目活动结束后,我们都会有时间对今天的项目进行反思,反馈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下一步计划是什么。带着这样的问题孩子们下来又会在区角游戏中再次开展一些关于项目的游戏,通过自主探究对项目进行操作。

项目完成周期一般是根据项目活动中幼儿的兴趣点和完成情况而定的。因为在幼儿阶段有很多不确定性,幼儿的兴趣点不一定能够持续下去,如果中途幼儿确实没了兴趣和持续的探究欲望,即使项目停滞不前、结束了也没关系。当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策略去支持幼儿持续探索。另外,每一个项目的完成情况和项目本身的特点有直接关系,一般而言大一点的项目可以持续一学期,甚至一年都可以。小一点的项目可以是一个月或者两三个月。



阶段3:项目收尾


最后这个阶段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计划总结性活动、完成总结性活动,最后回顾与评估。儿童的主要任务是决定什么成果值得分享以及如何向他人分享,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儿童在过程中的成果、记录来询问、了解幼儿的收获,回顾整个项目的同时对幼儿进行评估。以下是本阶段需着重注意的要点:


重点关注儿童学到了什么

对小朋友来说,有机会向他人讲述自己学到了什么是宝贵的学习机会,他们能在其中整合不同学习经验中的收获。老师可以询问孩子们哪些内容是他们想分享的(自己的画、手工作品、调查表、过程性照片或视频等),如果想了解孩子们学到了什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一起回顾过程性的记录并展开讨论。对中大班的幼儿,老师可以询问他们当时在做什么,发现了什么,现在知道了什么;对小班的孩子,老师的问题需要更具体、更细节。


与他人分享

“他人”可以是同班同学、其他班的同学或者其他老师、园长阿姨、家长社区成员。

分享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可以是角色扮演区角的一次过家家游戏(比如儿童在应用医生玩具的过程中会呈现出他们对医院这个场景的不同理解),还可以是老师把过程中的视频剪辑在一起。它的目的是呈现出孩子们新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并将项目中零散的环节串联起来,让儿童建立更完整的理解。


【经验谈】

成都市金牛区机关第三幼儿园 文世选老师:


“最好是给他们一种可视化的成果展示机会,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当他能够真实地看见、触及到这些东西时,他会更新、整合和加强自己的世界观。这个展示的过程还可以邀请这个项目以外的人去参加,让孩子看到更多的人对项目的评价以及反馈,通过项目的展示来提升儿童的自我成就感和项目的意义。”


评估项目的标准

项目式学习充满着变化与动态,老师会根据孩子的反馈做许多调整。但这并不意味着项目的质量没有评估标准。以下提问可以促进教师的反思,为未来的项目活动开展做更好的准备:


a. 孩子们是否为自己的学习或活动担起了主要责任?

b. 幼儿沉浸其中吗?是否在活动中感到满足和愉悦?

c. 孩子是否在尝试不同策略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d. 儿童是否变得越来越善于交流与合作?

e. 项目中的任务是否既有挑战性,有能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与人际交往技能?

f. 孩子所做的作品(老师进行的个体性记录)是否能用于评估他们的学习情况?

g. 老师是否有提供丰富的环境、学习经验以及活动来推进和引导幼儿?


一旦老师们熟悉了项目实施的过程,并知道如何支持孩子在知识、技能和品质的发展后,教师们就能慢慢将项目与幼儿园本身的课程相结合。通常老师需要考虑所处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课程标准,早期语言、数学等多学科的阶段性要求以及如何加入家长或社区资源等。


项目式教学本身并不是教学体系或者标准,但它提供了一系列重要知识与技能发展的土壤。唯有结合儿童发展标准与目标的项目式教学才能最大化儿童自我探索的效能。




推荐书籍(来自成都市金牛区机关第三幼儿园 文世选)
《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罗伯特·M·卡普拉罗
《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项目教学法》丽莲·凯兹

本文参考书籍
Young Investigators: The Project Approach in The Early Years; by Judy Harris Helm and Lilian G. Kats

感谢成都市金牛区机关第三幼儿园文世选老师提供的项目活动照片以及对本文的支持。
 


文字/李九萱

图片/由成都市金牛区机关第三幼儿园文世选老师提供

设计/郭迎欣

主编/李晗


精彩回顾

吃瓜群众看完王力宏的回应,忍不住想把这个安利给大家!


你还在一手包办幼儿园的自制玩教具吗?今天我们就来解放双手!


总有加不完的班做不完的事?这16个提高教师工作效率的小方法赶紧用起来!

幼儿园绘画教学中教师个别指导的误区与建议


李季湄谈教育实践中的6大问题



我就知道你“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文幼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