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花草园是如何理解教育、认识教师、关注儿童的?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奕阳教育 Author 胡华
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又名花草园,成立于2004年,已是很多幼教人心目中的教育高地。
近20年来,在儿童与成人之间、儿童立场与国家(文化)立场之间,花草园一直在寻找一种平衡。这个象征着教育理想的平衡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园本课程的成熟,这种既尊重儿童又尊重文化的动态平衡在这里被微妙地保持着。
经过近20年的探索,花草园教育已由原来的对“教育过程”的探索扩展至心灵栖息的社会文化领域,开启了幼儿教育领域文化研究的新篇章。
本期,我们来聆听胡华园长在奕20论坛上的精彩发言。一篇长文,值得细细地、深深地品味。
胡 华
中华女子学院副教授
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园长
01/
第一,课程的立意和主题要体现出历史感。我们希望,课程背后不仅有深厚的文化脉络,而且能够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基础上,我们围绕着科学、艺术、哲学选择了适合儿童的视角,这些视角与元素和儿童本性中的精神追求高度契合。他们学习的过程,也是运用游戏方式追寻精神家园的过程。 第二,课程的主题既要有儿童性,也要有文化性。文化与教育看似有很多外显形态,容易被人随意拼搭,但内里却有文化选择性的价值区分。真正的教育要把握住文化内里的那条线。儿童教育就是要在历史文化和儿童文化之间寻找到那把钥匙。 第三,课程表现方式要有联结感。“生活化课程”强调儿童与他人、与自然、与自我建立联结感,这一学习方式本身就是儿童个人文化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一种主动适应与选择。 第四,课程的实施要有可操作性。“生活化课程”目标的最终实现是使表现为外在文本的理想课程变为儿童内在的经验课程,通过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策略,让儿童在学习中实现身、心、灵的共舞。
“生活化课程”的探索是一个从教育过程走向教育文化的过程。教育文化一方面赋予教育实践一种历史的延续性,另一方面也赋予教育实践一种文化上的创造性。因此,教育文化虽发生于教育的原点,但却是与教育活动共始终的。
05/文化引领幼儿园课程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