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的儿童和天上的神明——丰子恺的儿童观值得每个老师学习!
九月,秋高气爽,幼儿园又将迎来一批新生,孩子们都将以崭新的面貌进入幼儿园。
有时候,看到孩子们一些“奇奇怪怪”的行为总会让老师们感到费解,这些让成人难以理解的行为,其实是儿童逐渐成长的标志。有些难以捉摸,但其中也有迹可循。
我们如何看待儿童,决定着教育的可能性。多维度地看待儿童,可以丰富我们对儿童的认识。我们从丰子恺独特的儿童观中看到了儿童更多的可能性,同时,我们整理出了一份儿童成长地图,当我们知道儿童种种行为背后的原因,再面对他们时,或许就能淡然处之。
01/
儿童是健全的欲求者
其二,儿童受“强盛的创作欲、表现欲的驱使”,从而表现出对一切事物好奇的行为,这恰恰说明儿童心灵世界的广大、自由与非功利性。他甚至认为,“假如人类没有这种孩子们的空想的欲望”,世间就难以有建筑、交通、医药、机械等文化,“恐怕人类到今日还在茹毛饮血呢”。
其三,儿童违反日常行为逻辑而一味追求“我好”,所展现的正是孩子与成人共享“普遍的生命的共通的大欲”,是生命本身求好、求善、求有意思的自然而真率的表达。因此,儿童的这类欲求也是健康的、艺术的欲求。概言之,丰子恺倾向于赞美儿童的欲求世界,其本质在于他欣赏儿童欲求的非功利性与不饰伪装的率真与纯真。
02/
儿童是投入的游戏者
与儿童共同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与儿童的游戏、与游戏中的儿童共同生活。丰子恺记录与描绘了儿童弄烂泥、骑竹马、折纸鸟、抱泥人、搭汽车、筑铁路、办酒席、抬轿子、当官人、扮大人等游戏场景。
在赞美儿童的游戏精神之外,丰子恺还特别关注游戏中儿童与物的关系。他认为,儿童与物的关系并非主体与客体的对象化关系,而是一种与物一体的关系。日常生活中普通的凳子在儿童的游戏中,请酒时可当桌子用,搭棚时可以当墙壁用,坐人时可以当船用,开火车时可以当车站用。凳子以其自身之所是、所可能,而非既定的功能向心灵健全的儿童开显自身。儿童以整体的方式观照物,物本身也作为整体与儿童相遇。儿童与物在游戏中融为一体。总体上,由于关注儿童在游戏中表现出的无目的、自我没入及与物一体的游戏精神,丰子恺发现儿童的游戏世界充满了艺术精神。
03/
儿童是丰富的同情者
皮亚杰把儿童视无生命的对象为有生命的东西,把死板物体生命化的现象称作泛灵论。丰子恺则把儿童的此类行为视为“同情”的表现。他发现,儿童“大都是最富于同情的”,他们的同情心“不但及于人类,又自然地及于猫犬、花草、鸟蝶、鱼虫、玩具等一切事物”,他们会非常认真地和猫狗说话,与花接吻,和人偶玩耍,而且“其心比艺术家的心真切而自然得多!”
04/
儿童是直视的“绝缘”者
在《童心的培养》一文中,丰子恺记录到:大人最看重的洋钱,在儿童看来只是白银做的浮雕胸章,又比如同样是花生米,大人用来吃,儿童则用来玩,把花生米掰为两瓣后再把附着胚粒的一端咬掉一角,立在桌上变“老头子”。丰子恺直赞“花生米老头子吃酒”游戏是“因绝缘而发见奇妙的比拟”。另外,得到进入儿童世界的钥匙后,丰子恺还经常“自己变了儿童而观察儿童”,比如漫画《设身处地做了儿童》从儿童的视角描绘了儿童生活在成人世界的切身感受,《华瞻的日记》直接以瞻瞻的口吻叙述,《南颖访问记》中丰子恺亦竭力从一岁婴儿的视角理解周围的世界。
3-4岁
色彩敏感期:对五颜六色的东西充满好奇,喜欢不同颜色的搭配,开始对涂色活动乐此不疲。
执拗敏感期:经常把“不”挂嘴边,经常发脾气,希望大人按照他的想法来,否则就会哭闹。
占有欲敏感期:开始对“我的”“你的”有概念,有很强的占有欲,不愿意分享。
诅咒敏感期:喜欢说“坏妈妈”“臭屁”,开始发现这些负面语言的力量。
语言敏感期:喜欢模仿周围人说话,可能还会时不时蹦出大人都难以置信的一些成语。
秩序敏感期:开始有非常强的秩序感,用过的玩具要归位,毛巾一定要放整齐。
4-5岁
审美敏感期:开始对自己穿的衣服有了自己的标准,特别是女孩子,喜欢打扮自己。
出生敏感期:喜欢问自己从哪里来,不停地打听自己的出生。
数学概念敏感期:对数字开始敏感,爱上数数,看到路边广告牌或等公交车时会注意数字。
婚姻敏感期:想和父母或老师“结婚”,开始有意识地在喜欢的同伴面前表现自己。
符号敏感期:对识字、拼读产生兴趣,当发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其他地方,会非常激动。
5-6岁
书写敏感期:逐渐对书写文字符号产生兴趣,书写的热情像急流一样无法阻挡。
社会性发展敏感期:渴望了解社会规则,喜欢扮演各类社会角色,并且建立角色所对应的规则。如扮演老师来照顾小朋友,当值日生。
动植物、实验、收集敏感期:喜欢收集各种自然物,喜欢在家、幼儿园养蚕宝宝、乌龟、小兔子等小动物,喜欢探索一切自然界的奥秘。
“绝缘”:丰子恺理解儿童的艺术路径 作者:席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