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长相思》火爆全网,随着“梅林虐杀”剧情的展开,大家都被虐得肝疼。短暂地沉浸在电视剧中的喜怒哀乐之后,幼儿教师心中真正让人头大的事便是环创。
影响教育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环境就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尤其是对学前教育来说,让幼儿融入环境之中,才能将环境的价值体现出来。开学,大部分老师的时间都被环创占据,不仅要应对上级检查,还要创设出有新意、能够促进儿童发展的环境。在本学期开始环创之前,对于环境创设中的取舍、规划和原则到底应该怎样呢?本期,人文幼学针对环创中的现实问题,将这些策略进行打包,以期对新学期即将开始环创的老师们有所帮助。
01/
你的环创真的是为儿童所做吗?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幼教教研员 贺蓉
教师“做的那些环境”与幼儿的发展有直接的关系吗?教师们在学习理论时接受“良好的环境能促进幼儿良好发展”,但在教育实践中通过创设环境,真正体验并接纳这个观念的教师似乎并不多。虽然教师可以对自己创设的环境讲出若干道理,但是如果教师“不知道”或者“没想过”自己创设的环境是否促进了班级幼儿的发展,我们几乎不能期望他提供的环境是理想的。此时的环境创设虽然仍然可以是教师努力的行为,但是很有可能异化为“依照原则打造的”“老师假想但是儿童不明白的”行为。例如,教师在区角里张贴了详细的系鞋带图示、提供了系鞋带的玩具,但是孩子并未学会系鞋带,反而把材料弄得一团糟,搞得教师很头痛。又如,几个孩子面对教师提供给他们玩城隍庙游戏的“五香豆”(一些橡皮泥封装在贴有“五香豆”图片的塑料袋里)莫名其妙,孩子们说:“这是老师做的五香豆。”我想,面对这样的结果,如果老师们问自己这个问题的话,也许就会对自己的做法产生质疑,或许由此开启后续的思维和实践,所以,老师们需要经常问问自己这个问题,并尽量去看见“自己的环境创设行为”是否带给儿童影响,以及产生了哪些实际的作用。如果缺乏这样的过程,教师就不可能建立“环境教育”的观念,也并没有在真正贯彻“环境创设”的原本意图。@A4美术馆副馆长、iSTART儿童艺术节策展人 李杰我们常常有一个误解,认为孩子们喜欢五颜六色的趣味空间。但其实在展示或学习空间中出现过多的颜色,只会让儿童陷入兴奋一选择一困惑的疲劳循环。久而久之,他们会难以平静、专注,乃至厌倦,更别提让他们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体验。日本建筑师日比野拓(Taku Hibino)在iSTART教育论坛分享经验时提到:“孩子对色彩的反应其实是大人制造的。实际上很多儿童更喜欢朴素的颜色。此外,教育设施并不是游乐场·····教育设施是一个让儿童去创造、产出的空间。”在谈到今天教育空间中日益繁杂的材质堆砌现状时,他提醒我们:“请尽量保持材料原本的颜色,我们不应该用假的东西去欺骗儿童。简洁的设计能够为儿童留出创作空间,引出儿童自身的创造力。”儿童是一个“善变”的群体,他们不太喜欢空间“性格”过于固化,也难以忍受空间的一成不变。孩子们更愿意参与塑造空间的过程,正如他们面对沙堆和水塘时无法阻挡的热情。如果你希望儿童的想象能够注入这些空间,请注意设置一些紧扣主题和展览的互动单元,让他们互动体验、表达留痕,甚至可以鼓励他们改变空间的形态。03/
一个神奇教室
是由三种关系构成的
@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
在班级的环境创设中,我们如何把每一个班级都成为一个神奇的教室。这个神奇的教室应该是由什么构成的呢?首先是合理配餐的物质环境,之所以用“合理配餐”四个字是因为我们给到儿童的游戏营养应该是丰富均衡的,不能只是海鲜大餐,还得给一些粗粮。这也是为何幼儿园的环境不仅有益智区,还要有社会性发展的角色游戏。教师给孩子提供的这些材料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这部分环境往往是外显静态的。其次是接纳友善的人际关系,这是隐形弥漫的。在幼儿园一个调查研究上,我们发现儿童不是不喜欢建构区的人和物,而是不喜欢建构区给他带来不好的人际关系体验。再如值日生记录,大班的孩子每天会轮流做值日生工作,做完之后会进行一个自评价,然而,有段时间孩子的自我评价整体偏低,这是否是教师对儿童的接纳和友善不够充分呢?而在另一个区域中,老师没有说话,一直在记录,但儿童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接纳和友善。所以说好的环境要产生好的学习和好的游戏,它的基础条件是让儿童感受到环境对他的接纳、包容和支持。最后是持续有效的人、物互动,这里环境呈现出来的状态是内涵且动态的。当我们走进一个班级时,我们能看到的只是此时此刻的班级环境状态,没有看到它是如何动态发展的。也就是说大家可能看到的是今天的环境,但其中蕴含着教师昨天的积淀和明天的期待。我们要对班级空间规划进行整体思考。空间规划首先要满足幼儿一日生活的基本活动需要,所以在规划之前,教师应该有一些调查和思考。思考什么呢?比如空间如何满足幼儿一日生活基本的活动需求,如孩子在生活活动、教学活动、区域活动的需要?其次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进行空间规划,如小、中、大班空间规划有何差异?再次要考虑家具在室内空间规划中的作用,如家具的功能,家具的数量,不同年龄段对于家具的不同需求。最后是因地制宜进行灵活设计,保证充足的幼儿活动空间。调查和思考空间大小对于幼儿的行为有什么样的影响,不同类型的活动对于空间的不同需求,如何设计空间较小的班级环境等。在班级区域空间规划中要规划空间而不是固化空间!开放有助于流动、创造、变化,而封闭有助于安静和专注,它们都同等重要。 所谓区域环境的游戏性,就是区域环境及其活动材料有助于幼儿获得兴趣感、自主感、成功感等游戏体验的品质与程度。充满游戏性的区域环境及材料,首先应当能够引发幼儿的兴趣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开启幼儿进入情境和尝试参与的意识与行为,进而维系幼儿持续关注和身心投入的兴奋度。这是区域环境是否具有游戏性的基础。其次,富有游戏性的区域环境应当能够支持幼儿的自主感,允许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想象、意愿与需求,以自己的意图和方式作用于环境,以自己的个性特点与他人交往互动,支持和鼓励幼儿行为方式的多样化和对环境及材料的主动驾驭和掌控。这样的区域环境在结构布局上必然是开放的,在任务指向上必然是发散性的,在材料功能上必然是不固定的。 再次,游戏性的区域环境应当能够赋予幼儿成功感,可以唤起幼儿对其行为结果或成效的满意和自信,从而增强幼儿在活动中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区域环境引发或设置的活动任务难度应既不超出幼儿能力范围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能够允许幼儿以适宜于自己能力水平的方式与环境互动,而无须顾忌或担忧有必须完成的外部预设任务。 作为区域环境的游戏性体现,兴趣感、自主感与成功感是统一于幼儿与区域环境互动的整个过程之中的,其中兴趣感在于幼儿活动意识与行为的开启与激活,成功感在于支持幼儿产生胜任感和自我效能感,自主感在于鼓励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自始至终作为活动主体的情意满足、自由表达和创意施展。在一定意义上,兴趣感和成功感都是建立在自主感的基础之上的。具有游戏性的区域环境最根本和核心的特征即在于能够给予区域活动的主人即幼儿以高度的自主感。“低成本有质量的幼儿园环境,其本质是对幼儿学习与发展规律,特点的尊重,是对幼儿园教育特点的把握。”无论是什么的幼儿园环境,离开幼儿谈“低成本”也好,“高质量”也罢,终究是空洞的、表面的。为此,我们的幼儿园环境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周围的资源与环境,将其与幼儿园教育和课程结合起来,以幼儿为起点,让幼儿园教育在各种活动中更加生活化,让幼儿从中不断成长。
新学期环境创设到底应该如何下手呢?在开始之前,不如先审视自己的班级。上面提到的原则和方法固然是好,但不是说应该将所有的都应用到幼儿园之中。回归班级幼儿自身的情况,结合上述原则,挑选适合自己的方式,这样或许能避免环境创设中千篇一律、照抄照搬的情况,使环境真正作用于班级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