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比增长200%!医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取得新突破

请关注 浙大城市学院医学院 2022-10-11

9月8日,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已正式揭晓,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医学院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其中面上项目3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同比增长200%,立项数位列全校首位。我院潘建平、陈建权、颜海燕老师获得面上基金立项,陈鹏、屠李婵、朱之京老师获得青年基金立项,学院向6名受资助教师表示祝贺!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促进学院基础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院高度重视基金的申报工作,以提高申报质量为切入点采取了多项举措,学院这次获批的项目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实现新突破,为学院科研工作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聚焦百强大学建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评价学术实力和人才培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下一步,医学院将继续深入落实学校暑期读书会精神,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医药卫生领域重大科学问题,面向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科技前沿追求,坚持战略引领、组织创新、深度融合,加强有组织科研,支持原始创新研究开展,为建设“百强大学”、推动“一流医学院”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面上项目


获得者:潘建平(浙大城市学院医学院教授,博导)

医学博士,教授,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浙大城市学院转化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免疫学会理事,浙江省免疫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免疫学会感染免疫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浙江省高校本科——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感染免疫和肿瘤生物治疗研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LoS Pathogens、中华肿瘤杂志等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863”和“973”项目、浙江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杭州市科技研发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20余项。主编和参编专著、教材4部。获浙江省科技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


项目名称:TcpC对巨噬细胞焦亡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项目简介:

该项目是本课题组在前期发现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来源的毒力因子TcpC是一种E3泛素连接酶的基础上,通过动物模型和体外实验,从组织、细胞和分子三个层次探究TcpC对巨噬细胞焦亡的调控作用,阐明其分子机制,为进一步阐明TcpC介导的固有免疫逃逸机制和UPEC的致病性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获得者:陈建权(浙大城市学院医学院教授,博导)

教授,美国Rochester大学生物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骨骼发育、稳态以及疾病方面的研究。主持国自然面上项目3项(在研2项),作为项目骨干参与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发表SCI论文40余篇,以第一/通讯作者在JBMR、Theranostics、Development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曾获美国骨矿研究学会(ASBMR)青年学者奖、江苏省“特聘医学专家”、江苏省“双创团队”核心成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基础青年研究奖二等奖等荣誉。兼任中国生理学会基质生物学专委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委会基础学组、国际华人骨研学会青年发展委员会、SICOT中国部基础学组等学术组织的委员,Bone、JBMR plus等SCI杂志的编委,中国博士后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函评专家,以及Nature Communications 等10个学术期刊的同行评审人。


项目名称:脂肪酸合成酶通过蛋白质S-棕榈酰化修饰调控破骨细胞分化参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作用机制及其干预策略

项目简介: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然而其治疗药物却存在明显不足。目前,破骨细胞分化的代谢调节是该领域的前沿研究热点,目前尚不清楚FAS介导的脂肪酸合成代谢是否直接调控破骨细胞分化。有关蛋白棕榈化在破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国内外也尚属空白。

本项目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FAS通过调控STAT3等蛋白的S-棕榈酰化调节破骨细胞分化,而其高表达与PMOP的发病有关”的科学假说。本项目拟深入探讨上述科学假说,并在此基础上评估靶向抑制FAS或其调节的S-棕榈酰化防治PMOP的可行性。本项目将揭示骨稳态调节和PMOP发病的新机制,并为PMOP的临床治疗提供新靶点、开辟新途径,具有重要的科学和临床意义。


获得者:颜海燕(浙大城市学院医学院专任教师,日本东京农工大学博士)

本科和硕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博士毕业于日本东京农工大学,曾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科研工作。主要从事细胞生物学和癌症生物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以主要成员(排名第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香港研究资助局联合科研基金项目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另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在Nature、Cell、Cancer Cell、Cell Reports、Current Biology、EMBO Journal、Journal of Cell Biology、Cancer Discovery、PNAS、EMBO Reports、Cancer Research、Advanced Science等国际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28篇,其中5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于Cell Reports和Advanced Science等杂志。

 

项目名称:动粒蛋白CENP-U调控姐妹染色单体粘连的功能与分子机制研究

项目简介:

细胞的有丝分裂是生长发育和组织稳态维持的基础,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错误分离与癌症密切相关。在有丝分裂期,姐妹染色单体必须维持足够的粘连以抵抗来自纺锤体微管的牵引力,进而确保所有染色体在完成整列前不会提前分离。染色体黏连蛋白介导姐妹染色单体粘连,其缺陷会导致染色体错误分离,进而促进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有丝分裂期姐妹染色单体粘连的调控机制非常复杂,尚未完全阐明。在此项目中,颜海燕博士将解析动粒蛋白保护姐妹染色单体粘连的新功能,探究动粒蛋白结合黏连蛋白复合物的分子基础,进而阐明动粒蛋白调控姐妹染色单体粘连的分子机制。项目的顺利实施,有望揭示有丝分裂期染色体分离调控的新机制,为靶向动粒蛋白和黏连蛋白的抗癌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获得者:陈鹏(浙大城市学院医学院讲师)

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浙大城市学院医学院药理教研室药理学专任教师。长期从事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中药及其活性成分的筛选以及抗肿瘤活性成分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并积极探索针对智慧康养的中药大健康相关产品的研究开发。针对浙产中药材的开发利用进行基础性研究,给予产业化发展提供科学支撑。同时依托浙大城市学院医学院扎实的产学研发展基础以及清晰的应用型发展思路,未来将进一步积极围绕学校以及学院发展战略开展中药在康养领域相关大健康产品的研究开发,同时为学校以及学院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项目名称:石斛有效成分毛兰素靶向GGT7-GSH/Glutamate信号轴增强索拉非尼诱导的铁死亡逆转肝癌索拉非尼耐药的机制研究

项目简介:

索拉非尼作为一种为数不多的可用于晚期肝细胞癌靶向治疗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由于索拉非尼耐药现象的发生,使得晚期肝细胞癌的治疗举步维艰。我们发现毛兰素可以通过增强索拉非尼肝癌耐药细胞产生的氧化损伤物质来加速诱导耐药细胞死亡,进而逆转肝癌索拉非尼耐药。而本研究将为临床上肝癌索拉非尼耐药难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


获得者:屠李婵(浙大城市学院医学院讲师)

讲师,首都医科大学天然药物学博士。研究方向是中药资源与分子生药学,主要从事多组学解析中药活性成分的代谢进化与生物合成途径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发表论文十余篇,以一作或共同一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IF:17.694)、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IF:14.903)等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此外,博士课题的研究成果荣获2020年度中医药十大进展。

 

项目名称:bHLH转录因子调控雷公藤松香烷型二萜天然产物合成的机制研究

项目简介:

雷公藤松香烷型二萜天然产物具有显著的抗炎、抗肿瘤、免疫抑制和抗生育等活性,是近年来候选新药的研究热点,但由于在植物中含量低微限制其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前期研究发现bHLH转录因子家族与雷公藤松香烷型二萜生物合成最为密切相关,推测bHLH转录因子是调控松香烷型二萜生物合成的关键因子。为此,本项目拟基于全基因组水平鉴定雷公藤bHLH转录因子及其进化事件,解析bHLH转录因子调控松香烷型二萜天然产物合成的起源机制;通过基因过表达和RNA干扰实验获得显著影响松香烷型二萜产物积累的关键TwbHLH;利用酵母单杂交、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凝胶迁移实验等鉴定TwbHLH调控的途径靶基因及结合位点,阐明TwbHLH调控雷公藤松香烷型二萜天然产物合成的分子机制。通过本项目研究,将获得高效绿色生产雷公藤松香烷型二萜天然产物的关键基因元件和有效调控靶点,为改善雷公藤种质资源和精确把控中 药材质量奠定基础。 


获得者:朱之京(浙大城市学院医学院讲师)

讲师,浙江大学博士,美国杜克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深度学习、生物成像、压缩感知、光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具备扎实的电子信息、光学工程及神经生物学交叉融合研究背景。主持国自然青年基金项目,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自然面上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探索项目、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共发表SCI论文11篇,以独立一作发表SCI论文5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共7项,其中已授权专利3项,获省级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等奖励,担任Optics Communications等国际期刊审稿人。

 

项目名称:行为相关的神经元编解码自动化快速解析研究

项目简介:

脑科学是当前重要的前沿科技领域,其运用多学科手段综合研究脑的功能和疾病机制,对揭开脑功能奥秘、提升脑重大疾病诊治水平、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新型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开发人类智力水平等具有前瞻意义,同时在科学、经济、教育和军事领域有极大应用潜力。本项目针对行为相关的神经元编解码自动化快速解析技术进行研究,是脑科学领域研究探索的关键方向和前沿热点,也是神经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

图文:冯琳迤

审核:张    翀

今日编辑:徐    颖

责任编辑:方旭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