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一体化信息平台解决方案
当前全国各省市自然资源部门机构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新机构通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践行“两统一”职责,推进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促进自然资源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机构改革涉及职能、业务、数据、应用等多维度的重组与融合,上海数慧以“业务重塑、数据融合、应用整合“为主线,探索了一套基于机构改革的自然资源一体化信息平台解决方案。
建设目标
面向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多审合一”、“多证合一”为切入点,立足于机构改革后自然资源部门“两统一、七个关键环节”核心职能的落实和政府数字化转型要求,从业务、数据、应用、技术、终端等多个角度,建设“以政务为核心的统一调度、以流程为核心的业务协作、以数据为核心的决策支持、以管控为核心的运行管理、以应用为支撑的智慧服务”的自然资源一体化信息平台。
痛点分析
当前各地自然资源部门整合了原规划、国土、海洋等多部门职能,整合后均带来了各部门各自的业务、数据、应用等资产,普遍面临业务整合协作审批难、数据管理分散难、技术复杂统一难、应用孤岛共享难以及基础设施繁杂利旧难等问题。
解决方案
基于自然资源机构职能调整和管理的需求,以整合为主线,通过“业务重塑、数据融合、应用整合”三大措施,搭建自然资源一体化信息平台,敏捷应对自然资源机构改革、放管服改革等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1
业务重塑
在自然资源管理新要求下,通过对业务体系、业务关系、业务事项标准化三位一体的业务分析,建立健全从源头保护、开发利用到末端修复治理的“全生命周期”业务管理体系,深度融合规划、土地、矿产、测绘、林业、海洋等业务,打破条块分割现象,打通政务审批与内部管理,形成有机融合、互相贯通、前后一体的自然资源业务体系,推进改革后机构职能及业务的整合与优化 。
(1)业务体系分析——绘制全局业务地图
围绕“两统一、七个关键环节”的核心职能,通过研究三定方案、收集事项清单、调研处室职能以及借鉴先进城市经验,对自然资源全局的业务进行梳理、分析、设计,形成约10大类、40+中类、300+项事项的自然资源业务体系,全面履行“两统一”职责。
(2)业务关系分析——理清全局业务脉络
通过研究政策法规、分析事项的输入和输出,逐层逐级建立健全从源头保护、开发利用到末端修复治理的“全生命周期”业务管理体系,覆盖土地、矿产、地质、海洋、林草等业务。
以自然资源为对象,设计土地、矿产、地质、海洋、林草等业务关系框架,分析事项的输入和输出,建立事项之间的关联关系,形成从源头保护、开发利用到末端修复治理的“全生命周期”业务管理体系。以土地资源管理为例,分析每个阶段所涉事项之间的先后关系,形成覆盖调查评价、规划计划、开发保护修复、资产确认四阶段的土地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业务关系图。
(3)业务事项标准化——建立一套办事规程
规整梳理每一个事项的适用范围、办件材料、办理流程、业务规则、设定依据、办理时限、事权层级、办理结果等,形成一套业务办理的标准化手册,对内指导各处室业务办理,对外用于政务公开的办事指南。
业务事项标准化
2
数据融合
以原国土和规划“一张图”为基础,面向新时代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需求,按“数据画像、数据管理、数据服务”的数据资源规划“三步走”理念,纳入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自然资源数据,形成统一的自然资源数据体系,从根本上理清数据脉络,建立数据管理秩序,实现对数据的集中统一共享服务、分层分级资源管理。
(1)数据画像,理清脉络
数据画像重点是理清“一数一源一主体”,通过梳理数据分类、理清数据关系、明确数据来源及明确数据责任主体,理清数据脉络,为数据管理奠定基础。
(2)数据管理,建立秩序
按照“集中统一共享,分层分级管理”原则,对所有自然资源数据进行集中存储,实行分区分库存储方式,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采用不同的数据存储技术。
数据库分为业务数据库、数据仓库和元数据库。业务数据库用于存储业务过程产生的数据,当业务完成之后,这些数据即成为成果数据,纳入到数据仓库中。数据仓库用于存放各类成果数据和成果数据加工而成的汇总数据产品。元数据用于记录哪些数据在业务数据库中、哪些数据在数据仓库中、数据的基本情况等。
数据存储方式分为结构化非空间数据存储、结构化空间数据存储和非结构化空间数据存储。业务库和数据仓库中都同时包含有结构化属性数据、结构化空间数据和非结构化文档数据。元数据一般存储为结构化数据。
(3)数据服务,内外共享
面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提供应用服务,包括自然资源一张图、辅助编制规划、辅助规划审批(查)、支撑用途管制、监测评估预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公众服务等业务应用以及指标模型管理等支撑应用。
面向平行局业务需求,提供标准化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数据服务和功能服务,供相关系统集成和调用,促进成果应用。
3
应用整合
摸清现有应用系统、网络环境、基础设施及系统使用情况等现状,依据保留、新建、升级改造和废除等建设原则,结合业务应用需求,设计自然资源应用体系,在保障建设满足应用的前提下,建立支撑各条线业务管理和数据服务的智能化应用系统,打造门户信息统一聚集、综合政务统一调度、业务审批协同高效、监管决策精准及时的自然资源智慧应用体系。
(1)统一信息门户,实现信息集中统一共享
整合原各部门的内网门户,通过采用单点登录、统一用户管理、应用界面集成、并发事务控制、数据抽取等技术,为全局提供统一的、方便快捷的、丰富完整的唯一信息入口。
(2)统一政务调度,实现政令逐层逐级畅通
打破原有单一的以收发文系统为主体的政务管理模式,走向一体化综合政务调度,实现公文、会议、日程、考勤等行政类事务全覆盖,达到万事入系统、事事有关联、全程能流转、全局一本账的建设成效,赋能政务管理实现人、事、资源的统一调度统筹。
(3)统一业务审批,实现业务由组合到融合
面向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以“互联网+政务服务”引领审批模式创新,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的理念、方法与技术,建设覆盖全市的“整体联动、部门协同、数据共享、一网办理”的自然资源一体化信息平台,覆盖规划、土地、测绘、矿产、地质等业务,推进业务系统整合对接,统筹服务资源,统一服务标准,形成线上线下、相辅相成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实现自然资源全业务梳理、全流程贯通、市局区局一体、图文档一体、内外互联互通,实现自然资源业务的同窗受理并行审批深度融合,集中统一共享,分层分级管理,全面提升自然资源审批效率,规范行政行为,强化行政事项的管控力度,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4)统一监督监管,实现“机”治辅助人治
按照互联网+监管的模式,面向局内各级领导,从重点事项督办、廉政风险防控等方面开展监督监管工作,推动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和按期推进,杜绝审批违规、建设违法。采用各类先进技术,从规划、土地、矿产、海洋、地质、测绘等多角度入手,深度挖掘和分析全局大量有价值的数据,通过搭建各类数据模型,辅助各级领导科学精准决策。
(5)以效率为核心,实现移动化管理闭环
以效率为核心,采用移动互联网等关键技术,向局内各层级用户提供移动办公平台,方便用户随时随地办公,解决外出开会或出差无法办公的问题,向公众提供移动报件、办件查询、表单预填、咨询投诉等功能,提升政务服务便捷化、个性化、智慧化、安全化水平。
4
技术支撑
自然资源一体化信息平台吸收采用当前IT 主流技术,如面向服务技术架构(SOA)、企业服务总线(ESB)、业务流程管理(BPM)、移动互联网技术等,整体实现对业务管理的全流程高效化、数据应用的全方位科学化和日常办公的可复用便捷化。
(1)面向服务的架构(SOA)
引入面向服务架构(SOA)的思想和范型,建立具有松耦合特征的开放平台,全面支持将来走向云计算,无缝衔接大数据,支持跨域资源整合和移动互联应用等诉求。
(2)企业服务总线(ESB)
将业务从各个应用系统中剥离出来。应用系统专注于业务服务功能的实现,成为各种服务资产的载体;业务则通过服务的编排组合来搭建,满足业务随时、随需变化的个性化要求。
(3)业务流程管理(BPM)
通过业务流程管理(BPM)把用于支持自然资源一体化不同业务环节的业务资产有效连通起来,打通不同业务体系之间所形成的“信息孤岛”,形成端到端、完整、通畅的业务流程体系。
(4)业务规则管理(BRM)
通过业务规则管理把自然资源一体化的业务规则从流程中分离出来,规则以服务方式提供给流程。当业务规则发生改变时,只需要修改规则,而不需要修改流程,从而实现对业务需求变化的快速响应。
(5)移动互联技术
移动平台主要由移动前端开发框架、运维管理平台、私有应用商店、消息分发中心等几个部分组成。利用驱动原生(React Native)的移动前端开发框架,使其兼具混合开发的跨平台优势与原生开发的良好体验。
(6)基础设施集群
自然资源一体化信息平台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中,每个服务节点均不可缺少,中断后则需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采用集群配置,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可缩放性,将节点中断的后果最小化。
(7)云部署支持
自然资源一体化信息平台除了可以部署在物理环境,也可以部署于云环境,包括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AWS 云等云环境。基于云环境可以实现应用的快速部署、扩容、备份、恢复。
相关案例和更多解决方案
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