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规划编制管理的数字化协同场景,你get到这些点了么?

DIST DIST上海数慧 2022-07-25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导读

数字化应用场景已经成为自然资源数字化转型的新导向(点击查看原文),在此基础上作延伸,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数字会商场景中蕴含的价值(点击查看原文)。那么规划编制管理的数字化协同场景中又有何乾坤呢?

编制各类规划,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一个规划的编制,从编前准备,到最终审批通过,

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

在这期间,总会遇到各类棘手的场景。

如何让项目跟踪管理人能够有序推进各类规划编制项目?

如何快速集中多方力量,有效提升规划成果的质量?

如何提升各类规划成果的技术审查效率?

如何有力提升各方主体的责任度和社会各界的参与度?

……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规划编制协同的整个场景。

整个场景主要分为编前管理、在编协同、报批及成果管理三个阶段,在编前管理阶段,主要聚焦于如何高效协同并形成全域规划编制项目库,实现年度滚动管理。在在编协同阶段,主要聚焦于如何汇集多方力量,共同推进规划编制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和高质量编制。在报批及成果管理阶段,主要聚焦于如何实现快速报批和规划编制成果的有序管理。

在此场景下,也会经常遇到各类棘手问题,对此,如果能够合理利用信息化建设,将数字化手段融入其中,则会大大提升规划编制协同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各项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序推进。下面,小编就带大家看一下这其中的变化。

01

一表跟踪编制项目进展

以往,规划编制项目的跟踪管理主要以文件夹或线下excel人工跟踪记录为主,这就导致所有的资料都分散在各跟踪人的手中,汇总及信息查询十分不便。

规划编制管理数字化协同后

所有规划编制项目全部纳入系统管理,各项目的推进进展、合同付款进度、沟通协作中遇到的问题、各阶段的成果版本、详细指标的查询等,都能实现一表式清晰化管理和各类信息一键实时获取,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跟踪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02

多方联席会议共同参与

以往,由于规划编制项目中间成果审查主要采用线下会议的形式进行,参会方仅包括编制主体、编制单位和评审专家三方,评审的参与群体相对受限。

规划编制管理数字化协同后

通过多方联席会议评审,集中编制主体、编制单位、技术审查部门、多领域规划专家、相关协同单位、社会公众等多方力量,实现多方在线讨论评审、多角色共同参与,从资源价值最大化、空间价值有途径、人本价值有归宿等维度,对布局怎么调优、环境怎么提升、资源怎么整合、公众是否满意、能否有效指导空间落地和项目实施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评审,有力促进各类规划的按序推进和高质量编制。

03

规划成果一键在线质检

以往,规划成果的审查主要以人工为主,工作量大、时限长、核算易出现误差,既耗时又耗力。

规划编制管理数字化协同后

通过系统自动化数据质检和智能审查,实现规划成果的一键在线质检,并生成成果质检报告。如对某市交通专项规划成果质检时,系统会自动核查该规划成果数据是否符合数据汇交的有关标准规范、各类指标是否超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约束性指标管控要求及强制性界线、空间布局是否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布局相协调或一致等,通过智能化质检和核算,有效提升规划成果审查的效率。

04

各方主体责任考核打分

以往,在编制各类规划的过程中,往往缺少绩效考评的环节,导致各方责任主体各不相谋、规划编制主体责任界定不清、编制技术单位闭门造车及创新不足、群众切身需求反映不够等现象发生。

规划编制管理数字化协同后

通过增加各方主体责任在线考核打分环节,对规划编制各阶段的成果质量、合理性、社会经济影响力等进行打分,确保规划成果能够真正符合社会发展、人文人本的需要。同时,通过对编制主体、技术部门、领域专家、协同部门等各方责任主体重点职责的明确及相互考评,全面调动和充分发挥各方责任主体的责任感和参与度,促进彼此间的相互依托和监督,有力提升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全面保障规划的合理科学发展。

往期回顾
  1. 数字化应用场景——自然资源数字化转型的新导向

  2. 数字会商场景,你在意的那些细节

星标 不迷路

“在看”我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