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用量词来形容一只“喵”?

北北 秋冰 语标 2021-03-18


众所周知,猫是一种“液体动物”。那么,各位铲屎官,你们都是怎么形容自己的“主子”的?


它可以是“一坨猫”;



可以是“一条猫”;



可以是“一匹猫”;




当然,它还是“一只猫”。



    小伙伴们品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了吗?

猫的不同形态可以用不同量词来表达,体现了不同的形象色彩。量词对于汉语形象色彩的表达有重要作用。


比如:“串”“座”“朵”“缕”“株”“丛”“片”“颗”“团”……它们和中心词搭配在一起,本身具有形象性,还能引起人的联想和想象。例如:


(1)他迫使自己打了一串外交式的哈哈。(沙汀《沙汀选集》)


(2)金达莱一大片一大片的。鲜红娇艳。一朵花,一朵青春,每朵花都展开眉眼,用笑脸迎着春天。(杨朔《三千里江山》)


(3)听后,她的脸上闪过一缕木木的,淡淡的哀愁。(柯如《长夜星光》)


例(1)中用“串”来写打的“哈哈”既有声音又有视觉上的形象感。


例(2)中的“朵”是“花”的量词,既表量同时可供人想象,在“一朵青春”里,运用了拈连的修辞手法,把本来表示“花”的量词用来表示“青春”的量,使得抽象名词“青春”变得生动、形象,增加了诗韵。


例(3)用“缕”同样把抽象的“哀愁”写得逼真、可见。


其实,量词不止有丰富的形象色彩,还有许许多多对于我们来说有些陌生的小知识。可能你会觉得,量词有什么大不了的,那我们就来试试吧!




小试牛刀

填入你觉得合适的量词:

1.一()事儿

2.一()电影

3.一()葡萄



刚刚胸有成竹的你,现在是不是有点“秃然”?


量词作为汉语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词汇之一,不仅数目庞大,而且来源不同。使用的灵活性和运用的复杂性让它成为较难掌握的语言点之一。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概念


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它可以使语义表达准确、生动,有着独特的语法功能和形象功能。汉语的量词非常发达。相比之下,其他很多语言里虽然也有表示数量单位的词,但是大多局限于度量衡方面,而且表示事物数量时,在数词与名词中间可以不使用量词,即数词可以直接放在名词之前,如“two books”。


历史


黄载君将量词的发展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不用量词阶段、萌芽阶段、兴起阶段、成熟阶段、完备阶段。


不用量词阶段


按照推理,此阶段表事物数量时只能依靠名词和数词的直接结合。


量词萌芽阶段


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现了一些量词,如表示容积的“升”。但是它们的使用频率较小,数量也比较少。


量词兴起阶段


随着社会生活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之后,表示计量单位的量词数量大增。在两汉时期,个体量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例如“枚”适用范围逐渐扩大,但是这一时期的量词依然不是必须出现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量词获得较大发展的时期,量词使用范围逐渐地扩大,“数+量+名”结构也越来越常用,对于后期汉语量词体系的建立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量词的成熟阶段


从唐代开始,历经宋朝,量词呈现出完美的发展状态,逐步走向成熟,表现为新兴的名量词大量出现,如“对”“瓣”“簇”……同时旧名量词称量的对象范围也有扩大。


量词的完备阶段


唐宋后,量词数量发展达到高峰,量词的应用已经不可缺少,不使用量词的“数+名”结构在语言中已处于衰亡阶段。





上面,我们探讨了量词的历史发展,现在让我们把视角放回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使用着各自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体系,在量词的使用上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下面是山东某地方言和普通话中相应量词的对比表,前面提到的“事儿”“葡萄”“电影”的量词在里面能找到不一样的答案。小伙伴们也可以想想自己家乡的方言中有什么有意思的量词呀,欢迎大家一起来交流~



主要参考文献


黄载君《从甲文、金文量词的应用考察汉语量词的起源与发展》,《中国语文》1964(2).




本期责编:李欧丽


往期回顾



语标


你的语言风向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