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来历|江苏各城市名,原来大有来头!
“江苏”名称是在清康熙时组建江苏省时取区域南部两个府即江宁府(今南京市)之“江”字和苏州府之“苏”字合成省名。
而江苏十三市地名有的来自地名,有的来自官名,有的来自吉祥语......总之是大有来头!
历史上,南京一共有过多达44个名字,包括应天,金陵,白下,建业,建康等。
今南京地区的行政设置应以战国时期楚国所设的金陵邑为最早。从此“金陵”就成为古代南京地区的通用名称。
明朝朱元璋在公元1356年攻下集庆路(当时南京),改称应天府,于1368年称帝于此,逐改应天府为南京,即南方京城。从此,南京一名正式见于记载了。
“无锡”这一地名的由来,现存在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即现在流行的说法,认为周、秦间锡山产锡,至汉朝锡尽,故名“无锡”。
另一种说法认为“无锡”是古越语地名之一,其认为无锡”和江浙地区其它许多地名,如夫椒、余杭、句容、姑苏等一样,都是属于齐头式地名,冠首字虽然写法不同,但古音相合或相近,都是古越语的发语词,无实义。
古称彭城,为古九州之一,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
东汉献帝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
1933年建连云市,因港口介于连岛和云台山之间而得名。
1948设立新海连特区,次年正式用“新海连”作为市名,后更名为连云港市。
原淮阴,即淮水之南,秦朝设郡县制,建立淮阴县。秦时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境内有著名的“下草湾文化”和“青莲岗文化”遗址。
历史上曾时潜运枢纽、盐运要冲,明清鼎盛时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为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
盐城从西汉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建立盐渎县,当时这里遍地皆为煮盐亭场,到处是盐河,“渎”就是运盐之河的意思。
东晋安帝义熙7年(公元411年)时更名为盐城县,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
盐城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海盐文化。古代以盛产“淮盐”而享誉华夏,古称“淮夷地”。
据古汉语专家考证,宿迁的古代居民主要由两支古越人迁徒于此,并与当地人混合而成。到晋代,从“宿沙”、“预犹”族称中各取一音(古代预、犹同音),构成“宿预(豫)”这一新地名。
唐开元二十三年,宿预县城被黄水冲毁,治所迁移,宝应元年,又因避讳,故改宿豫为宿迁。
此种观点有两层意思,即宿迁的命名原因:一为迁城,二为避讳。
扬州市简称扬,别称淮扬。扬州市以《禹贡》九州之一的“扬州”得名,取“州界多水,水波扬也”之意。
六朝以前各种典籍上所说的扬州,都不是今天的扬州,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有凤凰城美誉的泰州,具有2100多年的历史,古称海阳、海陵,汉初置县,东晋设郡,南唐建州,先民祈盼“国泰民安,龙凤呈祥”,泰州之名从此而始。
镇江名称由来,古称“宜”“朱方”“丹徒”、“京口”、“润州”、“南徐州”。
名字,有两种说法:一是因镇江北部沿江岸—带地势比较低洼,在古代常受水害,所以在水名之前加一吉祥词,以示祈望而得名。二是在公元1113年宋代(宋徽宗改和三年)改润州为镇江府时才有的。据说,当时统治者认为镇江的地理位置优越,背山面江,形势雄险,为镇守江防之地,故取名镇江。
南通在秦代的时候首次设置县,当时叫通州县,历史上也多半称通州,到了明代,把都城定在了北京,北京现在有一个区,叫做通州区,也叫做通州,那么就有两个通州了,由于南通处在南边,所以就称作“南通”。
春秋时,吴王寿梦之子季札为避让王位躬耕于舜过山(今江阴申港西);周灵王二十五年(前547年)吴王徐祭遂封季札于延陵。延陵邑大约在今常州、武进、江阴、丹阳一带,是为常州历史上见诸文字最早的名称。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郡,以州统县。开皇九年(589年)于常熟县置常州,后割常熟县入苏州,遂移常州治于晋陵,常州之名由此始。
公元前522年,秦始皇在吴都城设会稽郡、吴县,自此,当时的苏州称为吴县,或有时称为吴州。
公元589年,隋改吴州为苏州(以苏州城西姑苏山得名,苏州的名称始此。另姑苏山由吴王阖闾建姑苏台得名,现山上仍有遗迹)。
本期责编:李欧丽
往期回顾
语标 YU BIAO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语标 你的语言风向标
更多精彩内容可点击上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