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原来“压轴”竟然不是“倒数第一”?

公子小白 语标 2021-03-17

放暑假最让人开心的事是什么?


在家捧着西瓜追综艺绝对是我心中的only pick!(真不是,学习更重要。)


 


今夏爆火的一款综艺节目便是由芒果卫视出品的女团成长类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但是在欣赏30位姐姐如何“乘风破浪”、唱跳俱佳的同时,6月12日第一期节目里多次出现的“压轴”一词重启了我的记忆!


当时,27位姐姐的solo秀都已展示完毕,于是面临还剩下的3位姐姐如何排出演顺序的问题。节目组采访了几位姐姐对“谁应该最后一个演出”这一问题的看法。

以上均为节目截图


大家所表达的意思基本上是“最有分量的人、最精彩的节目排在最后一个演出”,但是节目中反复用到的“压轴”一词让我了产生自我怀疑:“压轴”难道不是倒数第二个演出吗?

当时我的内心世界


于是,我翻了翻手边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发现词典中对“压轴”一词的解释也真是“精分”呀!


【压轴戏】yāzhòuxì{名}压轴子的戏曲节目,也比喻令人注目的、最后出现的事件。

【压轴子】yāzhòuzi①{动}把某一出戏排做一次戏曲演出中的倒数第二个节目(最后的一出戏叫大轴子)。②{名}一次演出的戏曲节目中排在倒数第二的一出戏,现也指一场演出排在最后的较精彩的节目。


一边说“压轴子”特指某次戏曲演出中排在倒数第二个的节目,同时又把“压轴戏”定义为“压轴子的戏曲节目,也比喻令人注目、最后出现的事件。”


那么, “压轴”的本义究竟是什么呢?


《辞海》(1999版)曾中谈到:“压轴……戏曲术语。指由若干剧目组成的一场演出中的倒数第二个剧目。”《词源》(1979年版)中也谈到“压轴……演出戏曲节目,最后一出称大轴,大轴前一出称压轴。”《新华字典》(第11版)中也解释得非常明确:一次戏曲演出的节目中排在最末的一出戏称为“(大)轴子”,“压轴”指倒数第二出戏。可见,“压轴”本非“最后”,而是“倒数第二”。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压轴”一词的误用现象呢?


一方面,词典和辞书对“压轴”的界定存在着模糊不清、自相矛盾的现象。除了现代汉语词典,网络版的《中华在线词典》,用拆字法来解释“压”和“轴”,明明应该是“超过大轴的倒数第二个节目”,但又将这俩字合起来的词义和“压台”一词的词义混为一谈,“压轴”和“压台”竟然同指“放到最后的最精彩的项目”,让人对“压轴”的意义更加不得其解。

  

 

可见“压轴”一词的误用,并非单纯是民众之间的以讹传讹。


 


另一方面,误用者没有厘清“压轴”中“轴”字的概念,对“压”的义项也存在认知上的偏差。对于“轴”的理解,一个说法是,“轴”旧称“胄子”, 也得到了多数文章的认可,比如单亚飞在《压轴戏与大轴戏》一文中说:


关于“轴子”的由来,清朝王梦生所著《梨园佳话》把最后一出戏称作“胄子戏”,可能就是“轴子戏”的由来。胄子,甲胄的胄,是武戏。武打精彩,热闹, 容易吸引观众。


关于“轴”的意义,还有一个说法:“轴”是指清代戏曲 “打本子”所编写的“剧本卷轴”。戴申在《小轴子戏》中曾提出:


“轴子”又当如何诠释?演绎形成怎样呢?最迟是在清代同治、光绪年间 (1862—1908),戏曲班社出现“打本子” ( 编撰剧本 ),即是将戏曲脚本中曲词、宾白,以毛笔直书于长方条形卷轴式宣纸或高丽纸上,书后卷拢,以备参用,一般存放搁置,卷成一轴,是为一卷本册,称为横幅手卷,为当时通行手卷之款式。其形貌可早见于唐·杜牧《张好好诗》,它就是较早的横幅手卷之式样。戏曲手卷类似于诗卷之形制,手卷有多寡之别,依据内容有长有短,则手卷亦有大小之分;一轴手卷多则卷体较大或少则体小,多者一轴卷拢后,轴体较粗,寡者一轴卷拢以后,轴体较细,这样,就出现“大轴”“中轴”“小轴”之区别……


除了对“轴”的内涵没有清晰的认识,人们对“压”的义项也存在误解。“对物体施压力(多指从上向下)”是“压”这个词最常用、造词能力最强的义项,由于不了解“轴”的意义,因此人们在理解“压轴”、“压台”的时候很可能先入为主地代入了“压”字最常见的义项, 而忽略了“压轴”中“压”这个词具有“超越;胜过”的义项,也忽略了“压台”中“压”具有“使稳定;使平静”的义项,因此造成“压轴”和“压台”的词义混淆,误把“压轴”当作“最后一个节目”来理解。

 

不止“压轴”,也有别的戏曲词汇在“下凡”到日常生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被误用了。比如,从近代汉语开始,“串”产生了“表演;扮演;演奏;装扮”等意义。由于“串”的上述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因此人们容易对其意义产生误解,导致对“串”组成的一些合成词意义出现了误解误用:


【串戏】即演戏,会被误解为“非职业演员演戏”(相当于“客串”义)或“一人分饰多个角色演戏”等意义。

(1)14人演足65个角色 《云图》史上最强大明星串戏(《南充晚报》2013年1月31日)


【客串】即非专业演员临时参加专业剧团演出,也指本地或本单位的演员临时参加演出。不明此义的,常常在“客串”后面加上“表演”类动词或其他动词,从而在误解的基础上形成了误用。

(2)可他心思全用在泡女演员,客串演话剧上,结果混个不良不莠。(李国文《危楼记事》


【反串】即戏曲演员临时扮演非自己本来角色的其他角色,人们在使用它时,有时也会后接“表演”类词语,造成误用。

(3)几位著名的主持人曾在一次晚会上反串表演一个小品《买鞋》,首先出场的是倪萍……(胡伟、邹秋珍、周红梅主编《演讲与口才实用教程》)


【串演】本为“扮演;表演”,也有人误解为“扮演与本来面貌相对的角色”或“业余人士参加专业剧团演出”等意义而使用。

(4)在中外电影、电视界,也有这种情况,男演员串演女角色,女演员客串男角……(祎岸、戴素《出类拔萃50法》)


语言符号一旦进入交际,它对使用的人来说就有强制性。不可以不经过重新约定而擅自变更,所以不能把最后一个节目说成“压轴”,也不能把“扮演与本来面貌相对的角色”说成“串演”,在今天看来,这些词语在使用中暂时出现了词义上的偏误,但语言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人的主观认识的发展、现实现象的变化都会引起词义的演变。从前就有一些戏曲行业语在进入共同语之后,衍生出了非专业的新义,比如“开打”本是指戏曲武打场面的开始,现在增加了“动武或某些体育比赛开始”的义项;“大家花旦”是指某戏剧团中的主力女演员,现在也泛指一些领域中的重要女性人物。它们都是在语言交际过程中逐渐为人所接受的。像“压轴”、“串戏”等词语,如果误用的频率足够高,以致人们淡忘了本义,那么词典和辞书中也可以为这个词添加新的义项,或者对自相矛盾的义项做出取舍和规范,为人们的言语行为树立好标杆。


参考文献

[1]田志平,韩成才.谈压错了位置的“压轴”[J].中国戏剧,2019(09):46-49.

[2]叶莲霞.莫把“压台”当“压轴”[J].语文月刊,1998(03):14.

[3]压轴不是结尾[J].语文学习,1992(11):22.

[4]文史.“压轴”并非“结尾”[J].人才资源开发,2014(13):72.

[5]顾军.“串戏”等词义的误解误用探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5,33(04):13-17+55.

[6]李玉晶. 戏源词汇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往期回顾

中国去日本再回中国,锦鲤是怎样成为锦鲤的?



为什么云南的山歌这么好听



都有AI了,还要选择语言学吗?


本期责编: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