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HSK十级听力:上鲅鱼圈了吗?是的,上了鱿鱼圈。

汽水儿 语标 2023-07-17


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都是陌生的地名。有多陌生呢?地方的防控通告错将“鲅鱼圈”写成了“鱿鱼圈”,更有聊天记录直接写成了“鲍鱼圈”。

鱿鱼圈

鲅鱼圈

“鲅鱼圈区”这个地名有趣在哪里呢?回忆一下我们了解到的地名,是否很少出现与动物有关的地名?要了解“鲅鱼圈区”地名的来龙去脉,我们不妨先来了解我国现代地名。地名是人们为地域约定的名称。现代汉语地名一般由专名加通名组成,比如:“北京市”就是由专名“北京”与通名“市”组成的。“鲅鱼圈区”属于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是该地域的专名,“区”是通名,罗马字母拼写Bàyúquān Qū。关于该地名的来历,国家地名信息库能查到的解释为:“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常有渔船在此靠岸卖鱼,因海岸呈弧圈形,盛产鲅鱼,故称鲅鱼圈。”也就是说此地取特产鲅鱼和海岸呈弧圈形之意两层意思组成地名。查鲅鱼圈区地图,此处港湾确实是弧形,民国十九年(1930年)版的《盖平县志》中,有“此外尚有三五渔港,曰西套、曰望海、曰鲅鱼圈,皆属风帆小港,非交通海口也”的记载。在早期的县志中“鲅鱼圈”作为渔港的名字出现,后地名所指范围扩大。


鲅鱼

红烧鲅鱼

鲅鱼圈区


《辽宁日报》2018年6月的一篇报道《营口:为啥叫鲅鱼圈》给出的解释与国家地名信息库的解释有不完全相同之处。专名“鲅鱼圈”的“鲅鱼”肯定与此地盛产鲅鱼有关,争议点似乎在“圈”。有人认为,此地地貌上三面环山围成一个圈的形状,中间类似一个小盆地,故而称之为“圈”。有人认为,清末此地有不少省外来打鱼的,外地人自行抱团,他们称自己人和居住处为圈内,称本地人为圈外。而本地人常来买他们的鲅鱼,故习惯称其为“鲅鱼圈”。照此说法,“圈”经历了外地人自称,继而本地人接受的过程。还有人认为,此处鲅鱼甚多,划船的桨插进海水被鲅鱼挤住啃咬,立而不倒,听闻消息后渔船蜂拥而至,满载而归,此处因而得名鲅鱼圈(juàn)。照此说法,“圈”意与“养家畜的棚栏”近,读“juàn”意思是此处鲅鱼甚多,像是被“圈养”一样。所以“鲅鱼圈”的这个“圈”,我们看到的有弧圈形港口为“圈”、三山环抱为“圈”、外地人抱团为“圈”、鱼多似“圈养”为“圈”四种解释。到底哪个解释才是真相呢?小编也有点凌乱。除了鲅鱼圈区,我国现代地名中,与动物有关的地名还有很多,请大家看着下面的四个地名“望文生义”一下:


象鼻山(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象洞(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

猴岛(海南省陵水县)

狗街(云南省宜良县)


象鼻山上是否有大象?象洞是否就是大象居住的洞?猴岛是不是猴子居住的岛?住在狗街的居民是不是热爱养狗?单看地名,我们很容易产生这样的想法,实际上,地名“名”“实”关系复杂。“名副其实”的情况在地名中当然很多,就比如“猴岛”,直到现在它依旧是世界上唯一的岛屿型猕猴自然保护区,居住着大量的猴子。“象鼻山”上虽然没有大象,但是山的形状像大象将鼻子放入水中,人们只要看到这座山,就会赞叹真是“名副其实”的象鼻山!当然,地名“名不副实”的情况也常常发生。就比如“象洞”,古时候气候炎热,福建一带确实有大象生活。如今大象栖息地南移,“象洞”留下来的也就只有名字了。“狗街”的命名与此地有没有狗的关系不大。有研究指出,“十二生肖地名……生动地展示了历史上在西南地区盛行的井然有序的农村集市景观。”“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联系,作为当地赶集的日期规律,“狗街”就是旧时戌日赶集的墟场所在,每十二次一轮回,这样到了赶集的日子,村民就能明确找到赶集地点。在西南地区你还可以找到“鼠街”“牛街”“虎场”这样的地名,都是村民赶集场所。(参游汝杰,2006)


象鼻山


象洞


猴岛


狗街


有些中国地名看上去虽然没有动物,实际上与动物相关:


曼来村(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曼别村(云南景洪市勐龙镇)塔城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布克赛尔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无粮盖(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
以上这些地名都是少数民族语言地名,它们的命名都与动物有关。“曼来村”,傣语地名,傣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曼来”是傣语[bɑːnd13ɑːi13]的汉译地名,语词意义为“蚕”,该村寨因过去长期为土司养蚕得名。“曼别村”,傣语地名,是傣语[bɑːn13pet55]的汉译地名,语词意义为“鸭子”,该因村寨过去长期为土司养鸭得名。(参戴红亮,2012)“塔城县”,蒙古语地名,蒙古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塔城”是“塔尔巴哈台”[tʰɐɾpɐktʰɐi]的简称,意为“旱獭之地”。“和布克赛尔县”,蒙古语地名,因和布克河和塞尔山得名,“和布克赛尔”[xɔpɔksɐiɾ]中,“和布克”是“黄褐色的鹿”之意,而“赛尔”是“马臀”之意。(参牛汝辰,1994)“无粮盖”,土家语地名,土家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土家语支。“无粮盖”是土家语[u35lan35kai55]的误记,土家语称“黄牛”为[u35],“黑色”为[lan35kai55],语词意义为“黑色的牛”,该地区因出产黑牛得名。(参叶德书、向熙勤,2001)现代汉语地名与动物相关的还有很多,近年来随着《中国地名大会》等一系列相关电视节目热播,地名文化越来越受到大家关注。小小地名承载的是一个地区的文化风土人情,也是每一个“本地人”对家乡的眷恋。

  

参考文献

戴红亮:西双版纳傣语地名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2。

李如龙:汉语地名学论稿,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牛汝辰:新疆地名概说,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

叶德书、向熙勤:中国土家语地名考,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感谢宝音老师为本文蒙古语地名提供国际音标。


急转:受灾地区河南话志愿者招募!



刁晏斌 | 论华语词汇中的外来移植义——以马来西亚华语为例



外国人眼中的汉字是怎样的?这画风太可爱了哈哈哈!


本期责编: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