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宇明:论普通话的推广方略

语标 2023-07-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今日语言学 Author 李宇明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也是国家通用语言。推广普通话,是在历史基础上形成的国家语言政策,是历史上“书同文”“语言统一”的当代体现。推普方针是普通话推广的政策核心,1955年以来推普方针多次微调,但基本上都是侧重于普通话的口语普及。而今,语言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的普通话意识空前浓厚,普通话口语的普及率已超过80%,社会文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条件大幅度改善,社会生活对人的语言能力有更高要求。因此,推普方针也要适应语言生活的新态势,由重视普及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由重视口语到“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


一、 推普方针的历史演变


六七十年来,推普方针既一以贯之,又与时有变。这种发展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1 由“8字方针”到“12字方针”。1955年10月15日-23日,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在北京召开,提出“重点推行,逐步普及”的推普方针。1957年6月25日-7月3日,教育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在京召开全国普通话推广工作汇报会议,将推普方针增补为“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8字方针”由此调整为“12字方针”。


1.2 “新12字方针”。1992年2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发布,将推普方针明确调整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的“新12字方针”。1997年12月,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首次提出了普通话普及的时间表,要求“普通话于 2010年以前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2050 年以前在全国范围内普及”。


1.3 “新时期12字方针”。2020年10月,全国语言文字会议召开,这是从1955年10月全国文字改革会议算起第4次全国语言文字会议。会议制定了“聚焦重点,全面普及,巩固提高” 的推广普通话的“新时代12字方针”。


1.4 推普方针呈现的推普特点。第一,以普及为主,兼顾提高。第二,由逐步普及,到积极普及,再到全面普及,表现出推普的进程与力度;从对普及的一般描述,到制定普及的时间表、用普及率80%来定量描写“基本普及”,表现出推普工作由软到硬、由定性到定量的发展,逐渐精准化,可定量检验。第三,重视普通话口语的推广。第四,一直重视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推普工作,体现推普的效率意识。


二、 普通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


“普通话”虽然带有“话”字,但不能只理解为口语,更不能只理解为语音,而是指称语言学上所谓的“语言”。在1955年、1956年定义普通话时,语言规划者也是考虑到口语和书面语两个方面的。普通话作为汉语民族共同语,作为现代汉语的标准语,作为国家通用语言,作为在国际上代表中国行使语言职能的中文,也不可能只有口语没有书面语。


推普讨论很少直接谈普通话的书面语问题,原因也许是:1.觉得这是个“不言自明”的问题;2.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3.推广普通话的主要困难在于口语和语音,主要精力应放在口语和语音上;4.认为普通话就是“话”,就是口语或语音。如果原因是前三者,那是方法论层面的问题;如果是第四条,那就是认识层面的问题了,就是真问题、大问题了。


三、 对当前推广普通话的两点思考


当前与普通话推广相关的语言国情,主要有三个方面:1.普通话意识浓厚。2.社会语言文化素质大幅提高。我国的义务教育得到普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57.8%,普通话普及率已经超过80%,有文化的双言双语人已成为社会主体。3.普通话学习和应用的条件良好。大中城市、主要领域、主要场合、主要媒体都使用普通话作为交际语言;平面媒体、有声媒体、网络媒体提供了充沛的普通话学习资源;现代语言技术为普通话学习和应用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新手段。


在此种语言国情的基础上,我国的推普事业应该进行两个方面的调适:第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过去推普的重心在普及,是“以普及为主,兼顾提高”;今后应适当重视提高,“普及与提高并行”,甚至是“在普及基础上积极提高”。第二,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过去,推广普通话基本上强调的是口语,甚至是语音,今后应由重视口语到口语与书面语统筹兼顾。


明确把书面语纳入普通话推广事业,意义重大。1.对普通话已经普及的地区和领域,有了提高的新方向、新要求。2.对西部、农村、民族地区的推普有了“巩固提高”的新导向。3.推动全国的语言文字事业迈上一个综合性的新台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制修订、学校语文教育、普通话测试与社会推广、各个工作岗位的语言能力要求、各个领域语言生活的要求,都要综合考虑口语和书面语,使普通话在社会文化建设、信息无障碍社会建设、语言文明传承、国家认同、社会治理等事业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4.为港澳地区的推普寻找更多的共识和路径。港澳地区中文的书面语也是国语运动、白话文运动的产物,与普通话书面语基本一致。港澳地区推广普通话,不只是学习普通话的语音,更在于提升中文的口语和书面语水平;提升中文的书面语水平,本来也就是港澳教育界的努力目标。5.海峡两岸的普通话/国语基本一致,差别主要在文字和一些词汇上,两岸的语言文字协调及其对海外的华语(文)教育没有根本障碍。6.在海外华语(文)教育、国际中文教育等海外中文传播的事业上,综合考虑口语和书面语,对于教学目标、教学路径、教学测试等方面也都有一定意义,比如会引发重视识字教育、重视书面语阅读甚至是写作教育等新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费锦昌主编 2021 《中国语文现代化百年记事(1892-2013)》,商务印书馆。

顾之川 2021 《语文课程与考试论》,山东教育出版社。

李宇明 2003 《清末文字改革家论语言统一》,《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期(百期纪念刊)。

李宇明 2012 《纪念〈统一国语办法案〉颁布一百周年》,《澳门语言学刊》第1期(总第39期)。

全国文字改革会议秘书处编 1955 《全国文字改革会议文件汇编》。

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秘书处编 1987 《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文件汇编(1986年1月)》,语文出版社。

苏培成主编 2010 《当代中国的语文改革和语文规范》,商务印书馆。

汪平 2013 《试论书面语与口语、方言、普通话的关系》,《中国方言学报》第3期。

王均主编 1995 《当代中国的文字改革》,当代中国出版社。

许嘉璐 1997 《开拓语言文字工作新局面,为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服务》,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编《新时期语言文字法规政策文件汇编》,语文出版社,2005年。

于根元主编 2005 《新时期推广普通话方略研究》, 中国经济出版社

于根元 1996 《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应用研究》,书海出版社。

原文刊于《中国语文》2022年4期



作者简介

李宇明,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国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辞书学会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语法学、儿童语言学、语言规划学和理论语言学。



>>>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网信室编辑

往期推荐

1. 学习外语的黄金年龄

2. 哈萨克斯坦取消一年级三语教学,只学哈萨克语

3. 科普 | 为什么不会有一种全世界通用的第一语言?

4. 语言,最初是如何出现的?

 语标 

Yubiao_BLCU 

扫码关注我们


本期责编:小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