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群体伤,急诊该如何面对处置现场?
关于群体伤概述
群体伤是指由一种或一种以上致伤因素同时造成3 人以上的受伤群体时称群体损伤,简称群体伤。
常见群体伤的原因
群体伤的特点
特点是发生突然、时间急、伤员多、伤情不确定、抢救难度大、社会影响大等,需要在短时间内全院进行上下联动,组织有序,进行全体伤员的紧急救治工作,减少伤亡率和致残率,提高救治速度,将社会影响降到最低。
群体伤中检伤分类原则
群体伤中检伤分类方法
按照国际规范,制定分类标识应该醒目、共识、统一,这个标志称为标签。我国传统称为伤票。
我们目前统一采用:红,黄,绿,黑四种颜色的标签,分别表示不同的伤情及获救轻重缓急的先后顺序。
(一)行动检查。
1.指引能行动自如的伤者到一指定区域(绿区)。
2.此类伤者均属第三优先。
3.到不能行动自如的伤者处继续检查。
(二)呼吸检查。
1.为所有不能行走的伤者进行呼吸检查。2.如有需要先保持气道畅通(须同时小心保护颈椎),可用提颏法等。
3.没有呼吸。
(三)血液循环检查。
1.检查桡动脉或微血管血液循环回流时间。
2.任何循环不足(不能感觉到桡动脉跳动或微血管血液循环回流时间大于2秒)(红区)。
3.循环良好→第四步。
(四)清醒程度检查。
1.检查脑部有否受伤。
2.询问伤者简单问题或给予简单指令。
3.能回答或按照指令行事(绿区),回答不确切(黄区),不能回答(红区)。
(五)肢体挤压伤伤情判断:如大腿及胸腹部的挤压综合征。
群体伤中检伤分类标准
(一)第一优先(红色伤票)
危重伤,表示伤情十分严重,随时可能导致生命危险,为急需进行抢救的伤者,也称为“第一优先”。但如有及时治疗即有可生存的机会。
1.气道阻塞。
2.重度休克。
3.昏迷(神智不清)。
4.颈椎受伤。
5.导致远端脉搏消失的骨折。
6.外露性胸腔创伤。
7.股骨骨折。
8.外露性腹腔创伤。
9.超过50%Ⅱº~Ⅲº皮肤的烧伤。
10.腹部或骨盆压伤及严重多发性创伤。
11.其他危及生命情况。
12.呼吸、心脏骤停。
13.中毒窒息。
14.活动性大出血。
15.大面积烧烫伤。
(二)第二优先(黄色伤票)。
重伤,伤情严重,应及早得到抢救,也称“第二优先”,有重大创伤但可短暂等候而不危及生命或导致肢体残缺。
1.中度烧烫伤。
2.严重头部创伤但清醒。
3.椎骨受伤(除颈椎之外)。
4.多发骨折。
5.须用止血带止血的血管损伤。
6.开放性骨折。
7.急性中毒。
8.昏迷患者。
9.休克。
(三)第三优先(绿色伤票)。
轻伤,伤者神志清楚,身体受伤但不严重,诱发疾病已有所缓解,也称“第三优先”。可自行走动及没有严重创伤,其损伤可延迟处理,大部分可在现场处置而不需送医院。
1.不造成休克的软组织创伤。
2.<20%的<Ⅱº烧伤并不涉及机体或外生殖器。
3.不造成远侧脉搏消失的肌肉和骨骼损伤。
4.轻微流血。
(四)第四优先(黑色伤票)。
死亡或无可救治的创伤。
1.死亡明显。
2.没有生存希望的伤者。
3.没有呼吸及脉搏。
初步检伤分类后,现场救援人员应立即给已受检的伤员配置不同颜色的标签,以表明该伤员伤情的严重程度,也表示其应该获得救护、转运的先后顺序。
群体伤中简易检伤分类方法
A【 Airway】气道——首先判定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舌后坠、口咽气管异物梗阻或颜面部及下颌骨折,并保持气道通畅;
B【Breath】呼吸——观察是否有自主呼吸、呼吸频率、呼吸深浅或胸廓起伏程度、双侧呼吸运动对称性、双侧呼吸音比较以及患者口唇颜色等,如疑有呼吸停止、张力性气胸或连枷胸存在,须立即给予人工呼吸、穿刺减压或胸廓固定;
C【Ciculation】循环——检查桡、股、颈动脉搏动,如可触及则收缩压估计分别为80、70、60mmHg左右,检查甲床毛细血管再灌注时间,以及有无活动性大出血;
D【 Nervous system】神经——检查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有无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或异常、昏迷程度评分;
E【Exposed】充分暴露——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短暂解开或脱去伤病员衣服充分暴露身体各部,进行检查,以便发现危及生命或正在发展为危及生命的严重损伤。
群体伤检伤分类视频
群体伤急诊应急处置预案
为满足重大、批量病员抢救治疗需要,使急诊科医疗抢救工作能够及时、快速、有序,高效的实施,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应急预案的启动
1. 病员数小于5人,由值班医护人员负责抢救处理。如病员病情特别危重,上级医师及时参与抢救治疗。
2. 病员人数在6-15人,危重病人5人以上时,除值班医护人员外,上级医师和二线、值班医生、护士及时参与抢救治疗。
3. 病员人数在15-30人,危重病人超过10人时,急诊科医护人员难于满足救治需求时,由外科主任报请医务科调派其他外科科室医生协助救治,护士长报请护理部调派其他外科护士协助抢救工作。
4. 病员人数在30人以上,危重病人超过15人时,报请医院协调各科室参与抢救。
(二)人员分工
1. 接到120抢救信息的医生或护士详细了解相关情况,大致了解灾害程度,伤员数量,危重患者数量,大概到达时间等相关重要信息。获取信息后立即讲详情报告护士长及科主任。并立即告知抢救,留观片区医护人员做好抢救前的准备,准备抢救床等物资,科室心电监护仪匮乏时立即报告护士长。
2. 护士长接到报告后根据所获取信息评估是否通知二三线班人员,在科室现有人员及医疗设备(特别是心电监护仪)难于满足救治需求时上报护理部,由护理部调配其他科室护理人员参与应急,在科室设备难于满足需求时由护理部协调其他科时予暂时借用。护士长赶赴抢救留观片区负责组织安排、督促、检查护士、护工做好各项抢救治疗工作,并保障急救药品、物品齐全,各抢救仪器性能良好。通知后勤部门负责人安排担架组做好应急准备。
3. 急诊外科主任接到报告报告医务科,评估科室在岗外科医生是否能够满足抢救需求,不能满足时通知科室未在岗人员,必要时报请医务科调派相关其他外科医生协助抢救,急诊外科主任赶赴抢救留观片区负责抢救治疗指挥工作,如检伤分类、救治方案的确定、组织会诊、及时向医院相关部门反馈患者救治情况。
4. 急诊外科主任医师及副主任医师:全面负责病人的检诊分类及救治工作的具体实施。
5 . 急诊外科主治及住院医师:参加抢救治疗的全过程。
6. 抢救护士:由工龄相对较长及工作经验相对丰富的护士担任,负责配合医生抢救治疗及护理工作的全面实施。
7. 巡回护士:供应抢救物品,书写护理文书、抢救过程。
8. 转运护士:及时按区分流患者,协同医生护送危重患者进行有关检查、急诊手术等。
9. 担架组:在接到护士长通知后准备好适量的人员,负责患者的转运工作。
10. 安保组:保卫科安保人员负责现场秩序的维持。
(三) 检伤分类
1.轻度病情稳定的伤员(绿色标志牌):对症治疗。
2.中度伤员(橙色标志牌):只要在短时间内得到及时处理,一般不会危机生命,否则病情很快恶化,1名医师和1名护士抢救1例,静脉通道、包扎固定,在医护人员陪同检查后住院。
3.重度伤员(红色标志牌):急诊抢救室,1名医师、2名护士抢救1例。
4.死亡患者(黑色标志牌):填写病历,开具死亡证明,行尸体管理。
群体伤急诊应急处置流程
群体伤院前急救流程
(转自院前急救联盟)
往期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