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0年10月1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抗战时期的蒋介石(二):最后关头

张老师人在加国 张老师海外聊史 2020-10-13


最后关头


“七•七卢沟桥事变”,打断了中华民国十年黄金建设的步伐,民国二十六年(1937)七月十七日,蒋介石就卢沟桥事变发表谈话,告诫国人,我们面对国难,首先要认识自己国家的地位。我们是弱国,对自己国家力量要有忠实估计,国家为了进行建设,绝对的需要和平,过去数年中,不惜委曲忍痛,对外保持和平,就是这个道理。


民国二十四年(1935)十一月十九日,在五全大会上蒋介石就“九•一八事变”以来的外交策略曾强调:和平未到完全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决不轻言牺牲。个人牺牲事小,国家牺牲事大;以抱定最后牺牲之决心,而为争取和平最大之努力,以期达奠定国家复兴民族之目的。但国际演变,以不断绝我们国家生存民族复兴之路、不侵犯我国主权为最高原则。但凡国际演变发展到侵犯我主权,断绝我国家生存民族复兴之路,便是我中华民国忍耐之极限,更是我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


七七事变,激烈凶猛,显现日寇侵华已逞鲸吞之势,蒋介石向国人昭示,最后关头已经到来,我们当然只有牺牲,只有抗战!但我们的态度祗是应战,而不是求战。


应战,是应付最后关头,必不得已的办法。我们全国国民必能信任政府已在整个准备中,因为我们是弱国。又因为拥护和平是我们的国策,所以不可求战;我们固然是一个弱国,但不能不保持我们民族的生命,不能不负起祖宗先民所遗留给我们历史上的责任,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形势严峻


“七•七卢沟桥事变”震惊全国,蒋介石义无反顾竖起抗击倭寇保卫家国的大旗,挑起抗日卫国的历史重担,对于当年的蒋介石来说,这是一副极其难以挑起,但又不得不挑的历史重担。


首先,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已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中国戊戌变法失败,满清王朝是江河日下。


辛亥革命虽然成功,推翻了皇权帝制进入民国时代,但一场国体政体的革故鼎新需要时日方可就绪,民初乱局影响经济建设不能正常展开,中日交战之时,中华民国仍处于农业文明状态。中日两国在经济发展的层面上处于绝对不对等的两个档次。


其次,由于中日两国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导致中日两国的国力、军备极其悬殊,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半个多世纪的扩军备战,武器装备精良,军人训练有素,武士道精神深入军心,日本军团战斗力强悍。


第三、北伐虽然完成,中华民国二度实现了统一,但国内秩序并不稳固,名义上归服于中央的军阀及若干半独立省份文武官员所代表的离心势力并不完全听从中央的指挥。


国共两党虽说进行二次合作,但合作中,其并不信守承诺,真正履行应尽之责任。


内忧未除,外患又生,如何以军阀割据的形势,贫穷落后的社会,对抗一个维新近七十年的世界强权?


此时全国要求抗日的呼声虽然很高,但此际的抗日呼声,其实质有两种心态:一种是纯洁正义的爱国情操,一种则是假抗日之名以倒蒋为目的阴谋活动。


民国二十五年(1936)的两广事变和西安事变,便是后者。面对如此复杂的政治军事局面,这场绝续存亡的抗日卫国战争能打下去吗?能打赢吗?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吗?


成竹在胸


当然,日寇发动侵华战争时,无论是从武器装备、军人素质、经济实力等方面看,敌人都占有绝对的优势,驱动这些优势发挥作用的动力,正是日本军国主义集团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

作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对于这样的严峻形势,虽然深感困难重重,但也有着自己的认知。


他认为,敌人有敌人的优势,中国有中国的强项,敌人的优势固然强大,然而,中国的强项则是绝对而长远的优势,敌人是无法克服。


敌人的优势,利在速战速决,这正是他们发出三月亡华狂言的依据,机械化部队和强大的骑兵部队利于速战,在平原战场上展开战斗可以速决,速战速决的大前提,则是中华民国的国军集中兵力,主动与其决战,被其迅速消灭,诚如是,敌人才能充分发挥出其优势的威力。


所以敌人最初的战略设想应当是从华北开始,沿平汉、津浦交通干线南进,可一直打到广州,将中国整个国土劈为两半,迅速摧毁沿海工业基地,摧毁中国的抗战能力。


蒋委员长会按照敌人的妄想,同其展开殊死的对抗博杀吗?当然不会!蒋介石看透敌人的战略意图,遂从三个方面进行军事部署:


(一)避敌锋芒,不与他正面对抗拼杀。

(二)主动开辟第二战场,改变敌人进攻方向,让敌人按照我们的战略意图,展开军事较量

(三)以空间换取时间,转移国力到后方,加强后方抗战基地建设。


民国二十六年(1937)展开的这场抗日卫国战争,尽管敌人气势汹汹,不可一世,而在蒋公心中,则认为日寇必败,中国必胜。具有抗战必胜坚定信念的根据和理由蒋介石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已不是一家一姓的家天下,而是以民为主的民国时代,中华民国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华儿女共同的国家,外敌入侵,举国上下必同仇敌忾,誓死捍卫自己的家园。


回顾历史,宋明之亡,是一姓一家朝代的败亡,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灭亡,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是永没有被人屈服的,所以我们从历史、地理、文化、经济,以及民族精神,各方面来看,拿已往事实来说,我们先天条件上实在有使敌必不可胜的基础,只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必可以战胜敌人而绝无疑义。


其次,就地理来说:我国本有天然的足以抵御外侮的地利,我国面积广大,幅员辽阔,内地及西部,湖沼纵横,山系绵亘交错,平原沙漠,无所不备,这些地理因素,形成天然的国防屏障。


所以就面积言,今日敌人仅以七千万人口的小国,要来吞并我人口是他六倍以上的广大众庶的国家,要来消灭我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民族,岂非梦想?


要知任何武器,皆有穷于使用的时候,唯山川江河,湖泊地利则是用之不竭。所以仅就地理而言,我国又必无被敌战胜征服的可能。


(张老师海外聊史公众号:HISTORYCA,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未完,待续。。。)

抗战时期的蒋介石(一):洞察日本

往期文章(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