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们再一次鉴证了历史:英国保守党今日宣布新任党魁为里希·苏纳克(Rishi Sunak)成为英国的新首相!他是英国近200年(自1812年)以来最年轻的首相,42岁便成为了一国领导人;他更是英国首位非白人领袖,首位亚裔、印度裔领导人,一位标准的亚裔移民后代!
苏纳克和妻女即将成为英国的第一家庭
这个消息让各国的印度裔欢欣鼓舞,现在印度裔后代已经在英美两个超级大国的最高层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美国的“二把手”,身为副总统的哈里斯;英国的“一把手”,刚上任的新首相,他们都来自印度移民家庭,也都是移民家庭的出身。
美国副总统哈里斯也有印度血统
不仅这二位站在权利巅峰政治家有印度血统,根据《财富》杂志统计,世界500强公司中,30%的公司由印度人担任CEO。硅谷三大公司苹果、谷歌、微软,后两家的CEO都是印度裔。而根据美国移民局官网数据统计,印度裔在商业、管理、科技、艺术这四方面的工作人数也已经碾压其他族裔。
在西方世界,华裔和印度裔可谓是亚裔移民中的两大主力军。两大族裔都是以重视教育著称,华印父母们为了子女的未来也非常具有牺牲精神:学区房、补习班、兴趣班,一个都不能少。不过,虽然在医生、律师、工程师等精英领域印度裔、华裔可谓是平分秋色,但是在政治领域及商业领导层,印度裔无论是一代还是二代、三代移民,都压华裔一筹。
按理说,华裔父母对孩子的付出并不比印度家长少,为何印度裔“出人头地”的成功案例就这么多呢?如果说,作为一代移民,华人在语言上没有印度人占优势,但是,作为二代移民,孩子们的母语都是英语,怎么印度二代还是比华裔二代发展的更好?是印度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有哪些秘诀吗?我们来看看苏纳克和哈里斯的成长史,看看他们的原生家庭是如何教育他们的。
01
苏纳克家庭:中产移民家庭,勒紧腰带也要供儿子读好学校
苏纳克家三代经历过两次移民。他的祖父母辈都出生于英属印度的旁遮普省,家族的第一次移民是从印度到东非,祖父家移到非洲的肯尼亚,外祖父家则是移了坦桑尼亚。为了更好的生活,60年代,两个印度裔家庭分别又从东非移民到了英国,苏纳克的外祖母更是孤注一掷,卖掉了所有珠宝,只为一张通往英国的单程机票,可以说,祖父母辈初到英国的时候都是拖家带口,一穷二白。苏纳克的父母移民到英国的时候已经接近成年,他们此后通过家中朋友介绍相识,并与1977年结婚。1980年,这对夫妻在英国诞下了他们的长子苏纳克。所以严格来说,苏纳克的父母算是1.5代移民,苏纳克则是家族中第一位出生于英国的孩子,算半个二代移民。苏纳克家一共有三个子女,身为老大的苏纳克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小妹妹。虽然苏纳克父母的工作都很体面——父亲是一名全科医生,母亲经营着一家小药房,但和许多移民家庭一样,苏纳克一家坚信教育改变命运,所以父母将大部分收入都投入到了子女的教育上,送他们到当地的私立学校读书。因此,尽管这对夫妻的收入还不错,但因为在教育上舍得花钱,孩子又多,所以生活上依然算不上特别富裕,基本维持在中产水平。为了给家里省一些钱,苏纳克从小就在母亲的药房里帮忙干活儿,周末还要骑行车四处给人送处方药。苏纳克先是就读于预备学校奥克蒙特(Oakmount)(这所学校后来于1989年关闭了),随后又读于另一所私立学校斯特劳德(Stroud)。苏纳克不仅学业优异,体育和口才也很不错,在Stroud期间,他特别擅长板球和曲棍球。他的一位老师朱迪·格雷戈里曾回忆说:“他总是在人群中显得很突出,是个真诚而有爱心的男孩。他口齿伶俐,很有幽默感。”不过,这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男孩却在13岁那年遭受了巨大的打击——英国九大公学之一的温切斯特公学拒绝了他的奖学金申请。苏纳克曾说,这是他经历过的最大失败之一,因为没有奖学金则意味着给整个家庭增添了巨大的经济独胆。 温切斯特公学的学费一直不便宜,现在的寄宿生每年的学费已经达到了约4.6万英镑,对于有三个孩子需要培养的家庭来说 ,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苏纳克的父母依然决定亏啥也不能亏了孩子的教育,坚持从牙缝里省钱,供大儿子在这所汇集精英的著名学校里读书。苏纳克曾对人说:“我只是错过了一个奖学金的机会,但这对我父母来说是个大麻烦。直到很久以后,我才意识到这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他们必须做很多事情才能够应对学费高昂这个问题……他们要存很多钱,也要牺牲很多,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为了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
好在苏纳克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他很快成为了一名成绩优异的学生,爱好体育,在GCSE和A-levels考试中都名列前茅。高中毕业后,苏纳克也没闲着,依然利用暑假跑到南安普顿海滨的印度餐厅Kuti’s Brasserie当服务员。随后,他等来了梦寐以求的牛津大学林肯学院(Lincoln College)的offer,开始攻读牛津的王牌专业PPE(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专业)。这个专业被誉为英国首相及政客的预备营,究竟有多难进呢?牛津大学每年的平均录取率在20%左右,而PPE专业在全世界的平均录取率只有8%。2001年,苏纳克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获得了PPE的一等学位。苏纳克家庭不仅对孩子的教育舍得投入,对孩子的自律习惯培养也相当重视,苏纳克从不碰毒品,连烟都没有抽过,是个十足的“好孩子”,甚至被同龄人认为有点书呆子气。
苏纳克家不仅长子特别争气,成为了英国首个亚裔首相,另外两个孩子毫不逊色:老二桑杰(Sanjay),是一名临床心理学家和神经心理学家,小女儿拉希(Raakhi)则在纽约担任联合国全球紧急情况教育基金的战略和规划主管。 02
哈里斯的印度裔母亲:成绩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
哈里斯的母亲希亚玛拉·高普兰(Shyamala Gopalan)看起来并不起眼,相貌一般,个子又矮,但她却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学霸。母亲高普兰来自于南印度,在印度的种姓制度中,家族处于最顶端泰米尔婆罗门,而哈里斯的外公是一名公务员。虽然高普兰是个女孩,但从小就非常有主见,外公也非常重视对女儿的教育。十几岁的时候,高普兰背着家人偷偷申请了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大家都知道,留美费用是非常高昂的,但是外公知道母亲被录取后,还是毫不犹豫地挤出学费供她去美国深造。19岁的印度女孩高普兰就这样来到了美国,在获得了加州大学营养学和内分泌学博士学位后,她留在学校从事乳腺癌研究工作,并曾到“加拿大哈佛”麦吉尔大学任教,多年来在荷尔蒙和乳腺癌领域成就卓著。同时,她也在美国收获了爱情——与一起参加该运动的伯克利经济学博士、牙买加人唐纳德·哈里斯结婚,并在25岁博士毕业的那年孕育印非混血的美国移民二代:哈里斯。随后几年又生下了老二妹妹。但是,父母的感情却逐渐破裂,在哈里斯五岁的那年,父母离了婚,高普兰正式成为一个需要兼顾事业又需要“一拖二”照顾两娃的单亲妈妈。通常,华裔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点停留在“学习强”、“爱好多”两个“硬能力”的方面上,在一些“软能力”——比如孩子对自己种族的认知、作为在西方国家生活少数族裔,孩子应该用什么样的理念武装、保护自己,勇敢争取自己的权益上,华裔家长的教育还处于比较空白的阶段。这或许是印度裔家庭与华裔家庭教育的最大不同。作为印度裔妈妈,生的两个娃又是集合美国社会两个“非主流”有色人种血统的亚非混血儿,高普兰给女儿们最大的财富不是良好的学术教育资源,而是对她们思想深处的影响。高普兰在女儿很小的时候 ,就以身作则影响她们要争取平等权利和移民权利,对不公正的待遇勇敢说“不”!当哈里斯还是个小婴儿的时候,母亲就推着婴儿车带她参加各种要求平权的游行;当两个女儿幼年的时候,母亲准备到加州大学担任教授职位。可是,学校却将这一职位给了一个能力、资质远不如母亲的男子,公然在职业上性别歧视。而高普兰并没有忍气吞声,而是勇敢拿起法律武器提起诉讼,为自己遇到的不公讨说法。遇到再多的困难,也要保持独立生存和工作的能力。高普兰从未停止过工作和劳动,在生第一胎的时候,她还在实验室工作,而第二胎发动的时候她正在厨房做苹果卷。高普兰自身是一位独立女性,经济上并不差,她选择一直工作到生产,并不是因为外因被迫为之,而是她内心深处认为要求平等的前提是自己足够独立和优秀。作为女儿,哈里斯和妹妹从小目睹母亲的工作状态,耳濡目染,努力工作、不断提升、保持独立,不轻言放弃,母亲的这些优秀品质是滋养女儿们成长的养料。“我的母亲是个小个子,但她的指挥力很高,机智,勇敢,有敏锐的幽默感和无尽的知识。她的力量使她为某事而战,从未被吓倒。”尽管母亲已经因病去世多年,但哈里斯依然记得母亲对自己影响深远的教育,“母亲不仅教会我们做梦,而且做事。如果我回家抱怨某事,她会说:‘不要抱怨,你需要考虑的是打算怎么做?’ 正是母亲的这些话鼓励了我,我决定改变现状,走上政坛道路,参加竞选。”无论是苏纳克还是哈里斯,他们的家庭都非常注重儿女们对少数族裔身份认同的教育。他们都没有入乡随俗给孩子取一个看起来很主流的英文名字, 而是给子女起了具有印度文化特色的名字:苏纳克的名字Sishi源于印度教,是“大仙”的意思,他本人也信奉印度教;而哈里斯的名字Kamala 起源于印度神话。作为移民家庭的父母,他们所做的并不是让孩子们放弃自我,尽力淡化自己的身份往白人主流阶层里靠,而是教育子女们如何正确面对自己的文化、种族身份,只有在心里承认这些、理解这些、接受这些,才会明白在遇到各种困难的时候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说起“鸡娃”,在学习成绩上,华裔和印度裔父母不分伯仲。两个族裔的虎爸、虎妈们都非常重视孩子学习成绩,也经常把律师、医生、工程师作为鸡娃的终极目标,可以说,在学习上两大族裔的娃们不分上下。但回到我们之前提到的问题上,同样是卖力“鸡娃”,为啥高层中印度裔的身影更多?或许印度家庭的教育方式已经让你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学习好仅仅是“优秀”的基本功,在西方世界,作为移民家庭,除了学业,父母还要了解你们生活的这个国家更注重人才的哪些素养?拥有哪些特质才在社会上更吃得开?这些都是教科书难以给予的“软能力”。在华人的文化里,崇尚的是不争不抢的儒家文化,骨子里信奉的是“吃亏是福”。但是,这些意识却在西方社会中显得“水土不服”。既然选择生活在移民国家,那么适量改变一下自己的思想和教育方式,或许会让我们华裔后代们可以在西方世界有更长远的发展。印度裔“鸡娃”的这些策略,或许值得华裔家长思考和学习:1,注重口才,培养思辨能力,敢于大胆说出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西方世界,光埋头苦干,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工作,绝对是一个大劣势。我们华人习惯于吐槽印度人、欧裔同事“说的比做的多,唱的比说的好听。”没错,论踏实肯干、勤勤恳恳确实的华裔身上比较突出的优点,但在西方世界就是这样,你只做了却没有说出来,那么人家就是觉得你没做什么,或者做的不怎么样。再或者因为本着“吃亏是福”的想法,本是自己做出的成绩被能言善辩的同事抢了功也愿意说太多,这些本是优秀的品质在西方职场也就真真变成了大劣势,人为给自己造就了一个上升的天花板。不仅在职场,考大学的时候,思辨和辩论能力也是多数西方国家大学最注重的能力之一。而印度人和华裔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通常能言善辩,敢于提出不同的想法,挑战权威。印度妈妈更是深谙西方职场“必杀技”:想要娃具备进入“领导层”的能力,只是学习好绝对是不够的,沟通技能和谈判策略非常重要。所以,当华裔虎妈们还带着娃们穿梭于各个补习班的时候,印度妈妈让孩子积极参加各种辩论、演讲课和认真提升日常沟通技能。为了给儿女们做榜样,印度妈妈也很豁得出去,无论是接送娃上下学,还是上个兴趣班,都要和老师攀谈闲聊几句,主动制造各种社交的可能性。而华裔家长通常只会在这些情况下和老师们打个招呼。这时候,耳濡目染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印度娃会学着妈妈主动和老师交流,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给老师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而这种好习惯也会伴随着他们成长,进入职场,给老板同事留下好印象。相对比较,华裔娃可能从小就比较羞涩,虽然能力出众,但也因为不善表达,难以进入“核心层”,拥有更好的发展。比起华裔家庭喜欢安安静静的性格,印度裔的社交方式可能和西方本地人更像。他们每周会举行各种社交活动,婚礼呀、派对呀、舞蹈表演、童军、或者各种公益活动。每参加一次活动,就获得更广阔的的关系网。虽然这些关系网以印度社区本身为主,但印度人互相抱团、提携,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熟人互相协助在学校、职场上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除了关系网,领导力培养也是印度虎妈们最重视的一门课。她们不但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还寻找各种机会帮助孩子组织活动、创业,这些能力都是大学和职场最注重的品质。从小潜移默化的培养造就了印度裔的“虎娃”。了解了印度虎妈们的养娃之道,或许你就不会诧异为何西方世界的核心层被这么多印度裔占领了。虽然我们华裔培养孩子踏实肯干,默默提升硬实力的做法没错,但是在西方世界中,这些被忽视的“软实力”也是时候该给孩子们提升一下了。英国媒体曾经这样评价苏纳克的成功:一部分源于他的天赋,一部分源于运气,还有重要的一部分是源于高质量的英国教育。英国的教育是全球闻名的,特别是高等教育,世界上很多上期名人是英国顶尖大学的校友。由于新西兰与英国文化相似,很多能力较强的孩子把英国大学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但又对申请充满不确定性。如果你也有申请英国大学相关的疑问,请来参加10月30日(周日)下午1点举办的免费网络在线讲座:去英国🇬🇧顶尖大学需要了解哪些申请流程?
想知道更多关于学霸的故事吗?想获得专业教育信息吗?请马上关注Crimson的官方微信号。这里有新西兰本地教育资讯,英美的教育干货,IB、NCEA 、CIE、SAT 、ACT等各种考试秘籍,还有来自全世界学霸们的真实故事!
点击关注 ↓ ↓ ↓